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10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变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控制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的变异性,保证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通过现场取料,测试了不同来源RAP的矿料级配、沥青含量和沥青性能,分析了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和差异性;结合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要求,提出了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RAP最大添加比例控制模型;分析了RAP中油石比与粒径的分布特性;最后建立了混合沥青针入度波动范围模型.结果表明:RAP的矿料级配、油石比和沥青性能变异性均较大;计算得到的RAP最大添加比例能有效保证再生混合料矿料级配和油石比的质量要求;RAP中的油石比与粒径呈指数分布,粒径越小,油石比越大;混合沥青的针入度波动范围与旧沥青的油石比和针入度密切相关,且RAP添加比例越大,波动范围越大.  相似文献   
82.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具有无穷对称位置的平面3自由度可重构并联机构。利用闭环矢量方程进行正逆运动学分析,借助蒙特卡罗方法,以综合工作空间、雅可比矩阵条件数及其波动程度的函数为目标通过遗传算法进行杆件优化,之后应用一种离散边界搜索算法计算了相应的定姿态工作空间。通过雅可比矩阵分析机构奇异性,并讨论了可重构机构如何规避位置奇异区域,提出了一种评价机构转动性能的指标并用其检验了机构的转动能力,分析了部分关节故障下的可达工作空间,对比结果验证了新型的可重构并联机构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3.
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真实运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螺旋理论分析组成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转动副轴线和移动副轴线之间的几何关系,根据运动副轴线之间的关系,分析由于加工、安装等原因造成的机构运动副轴线可能存在的误差形式。给出当机器人存在不相交误差和不平行误差时,少自由度机器人的各分支对于机器人的动平台的约束形式,以及存在这些约束下,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可能实现的运动形式。对具有相同分支的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建立误差模型。给出机器人动平台的真实运动模型,试验验证了前面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4.
建立了一种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的分析方法,对山东、云南、四川、贵州四个产地的干姜中无机元素进行分析与评价。采用湿法消解处理干姜样品,并对28批干姜样品中的32种无机元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将无机元素含量数据导入SIMCA-P 14.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将去皮与不去皮的干姜样品中重金属元素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干姜中富含K(22587.83~92248.51 mg/kg)、P(1778.29~4449.33 mg/kg)、Mg(1848.98~4293.83 mg/kg)、Na(39.72~1216.93 mg/kg),还含有微量元素Mn(79.16~3864.6 mg/kg)、Fe(27.84~960.26 mg/kg)、Zn(14.3~55.45 mg/kg),而重金属元素Pb(0.21~1.93 mg/kg)、As(<1.01 mg/kg)、Cu(2.40~7.96 mg/kg)含量较低,Cd(0.02~0.50 mg/kg)和Hg(<6.19 mg/kg)含量较高。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发现:四川、云南、贵州产干姜在无机元素的组成上较为相似,与山东产干姜差异较大。干姜在经过去皮处理之后,各重金属元素含量显著降低。本研究分析了不同产地干姜中无机元素的组成差异,通过去皮处理的干姜,安全性得到提高,为干姜的产地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5.
为提高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执行多种任务的能力,提出了一种通过轮式与足式相互切换实现多种操作模式的新型轮腿复合机器人,给出了机器人初始运动模式以及通过支链变换可实现的其他移动和操作模式。求解了机器人六足和四足行走模式下的运动学与步态问题,根据稳定性几何约束条件,给出了机器人支链末端的可达工作空间与移动过程中的运动轨迹。利用机器人轮式行走状态下全向模式和低重心模式的支链几何关系,给出了两种模式相对应的支链位姿与机器人行走参数。最后,考虑机器人所处不同地形和任务环境,对机器人不同模式间的切换过程进行了运动规划与稳定裕度计算,并在V-REP机器人仿真平台进行虚拟样机仿真。结果证明机器人在运动与模式切换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及实现多种类型任务的移动和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86.
以多并联机构均载稳定平台为研究对象,进行多并联机构对软质地面的运动学和力学适应研究.给出软质不规则地面的道路化处理模型,利用地面函数进行预调整姿态角的理论推导.针对并联单元的运动学适应,运用并联机构理论对其进行运动学分析,并进行多并联单元整体的系统建模.针对并联单元对软质地面的力学适应问题,给出土壤受压模型假设,对力反馈补偿姿态角进行理论推导分析,给出地面适应力学判定条件,并推导出并联单元最大负载受力与地面沉陷深度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并联单元进行静力学分析,给出并联单元负载分配系数的计算方法.最后,对多并联机构均载稳定平台系统进行运动适应性仿真和负载分配系数的计算.  相似文献   
87.
目的在大肠杆菌(E.coli)中表达并纯化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17F(rmIL-17F),并鉴定其生物活性。方法经RT-PCR扩增mIL-17f基因片段,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mIL-17f,转化E.coli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Ni2+-NTA亲和层析纯化rmIL-17F/His融合蛋白,Western blot鉴定其反应原性。以纯化复性的rmIL-17F滴鼻干预小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IL-6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小鼠外周血IL-17F、IL-4和IFNγ的水平。结果扩增的mIL-17f基因DNA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mIL-17f基因序列一致,所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8a/mIL-17f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900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纯化的重组蛋白纯度约为95%,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经黏膜给药后,可促进小鼠肺组织中IL-6 mRNA的表达,并提高小鼠血清中IL-4和IFNγ的水平。结论已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并纯化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rmIL-17F,为进一步研究IL-17F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8.
基于运动限定机构的可重构并联机构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分析在特殊杆长条件下一种运动限定机构的运动特性。在不同的构型下,运动限定机构可以分别执行一个转动加一个平移运动、一个平移运动、一个转动运动。将运动限定机构与具有两个转动和两个移动运动的串联支链相结合,设计出一类具有可重构特性的混联支链。基于李群理论,得到了混联支链在不同构型下运动的群论表达式。利用三条同样的混联支链连接动平台和定平台,得到了一类新型可重构并联机构。当所有混联支链中的运动限定机构处于奇异位置时,可重构并联机构具有瞬时的6自由度。通过控制运动限定机构运行至不同的构型,可重构并联机构能切换至不同的自由度模式,可以执行四种不同特性的3自由度运动。  相似文献   
89.
由于纤维增强聚合物(FRP)筋的弹性模量较低,FRP筋混凝土梁的设计状态通常采用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裂缝宽度来控制,故准确预测最大裂缝宽度对FRP筋混凝土梁的设计及应用至关重要。FRP筋混凝土梁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依然沿用我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设工程应用技术规范》(GB 50608—2010)中的半经验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偏小。相较于经验公式,基于应力传递的数值计算模型可以充分反映开裂混凝土和FRP筋之间应力重分布的复杂特性。因此,在综合考虑FRP筋与混凝土间的黏结-滑移效应、裂缝间混凝土拉伸硬化效应以及材料非线性本构关系等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了FRP筋混凝土梁裂缝宽度计算的数值模型。数值分析中采用了两种黏结应力-滑移本构模型,通过对比可得,本构模型的选取对计算结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将数值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和按规范中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试验梁纯弯区短期平均裂缝宽度的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两者比值的均值为0.92;按修正后的公式计算,结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90.
本文主要是结合GSM/TD-SCDMA/WLAN/TD-LTE 4网建设发展策略,重点基于对WLAN/TD-SCDMA的分析,探讨如何合理有序推进WLAN/TD-SCDMA网络建维,合理分担GSM网数据流量,逐步实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共存,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协同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