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17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用红土镍矿为原料冶炼的1Cr4Ni2P钢具有较高的磷含量,作为结构钢在调质处理后不可避免地出现严重的回火脆性,要除去磷则会损失原矿中的铬,同时也会增加冶炼成本。研究表明,1Cr4Ni2P钢经过820℃不完全淬火+250℃回火后,避免了磷元素沿原奥氏体晶界的偏聚,得到板条状回火马氏体和弥散分布着细小碳化物颗粒的铁素体的混合组织,可以保证1Cr4Ni2P钢既有很高的强度又有非常高的韧性。  相似文献   
52.
Ti-Al-C体系层状复合陶瓷是MAX层状陶瓷中密度较小、抗氧化性能优良的一类,其作为涂层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介绍了Ti-Al-C体系层状复合陶瓷的概况,综述了其涂层制备技术及存在的困难;着重阐述了Ti-Al-C体系层状复合陶瓷涂层的抗氧化、耐磨损性能及强化方法,并对该体系层状复合陶瓷涂层的研究与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不同电流密度下,Co-Ni-Cr3C2纳米复合镀层中纳米Cr3C2的含量变化及其对组织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电流密度。方法采用喷射电沉积的方法,选择不同电流密度(30、40、50、60 A/dm^2)制备Co-Ni-Cr3C2纳米复合镀层。利用SEM、XRD、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3D测量激光显微镜对Co-Ni-Cr3C2纳米复合镀层的形貌、成分、结构、硬度和耐磨性能进行研究,并对Co-Ni-Cr3C2纳米复合镀层和Co-Ni合金镀层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硬度变化进行比较。结果纳米Cr3C2颗粒的加入未明显改变Co-Ni的异常共沉积,在电流密度为40A/dm^2时,Co-Ni-Cr3C2纳米复合镀层中Cr3C2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最高,为12.05%。复合镀层表面凹凸不平,呈瘤状结构。电流密度的增加对复合镀层的成分及相结构影响不大,出现了Co和Cr3C2的衍射峰。Co-Ni-Cr3C2纳米复合镀层的硬度随电流密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电流密度为40 A/dm^2时,硬度最高,为585HV0.05。复合镀层的摩擦系数在电流密度为30、60 A/dm^2时波动较大,在40、50 A/dm^2时波动较小。其磨损体积随电流密度的升高,先减少后增加,在40 A/dm^2时,磨损体积最小。Co-Ni-Cr3C2纳米复合镀层硬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退火温度为400℃时,显微硬度最高,为602HV0.05。结论Co-Ni-Cr3C2纳米复合镀层在电流密度发生变化时,其Cr3C2纳米颗粒的沉积量、硬度及耐磨性均发生了变化,在电流密度为40A/dm^2时,沉积量最高,硬度和耐磨性能最佳。此外,Co-Ni-Cr3C2纳米复合镀层在高温退火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硬度。  相似文献   
54.
55.
电网企业正大力推进综合能源服务发展,坚持以电为核心、多能互济,传统配电网正在逐步成为必须为大量可控资源提供综合能源服务的主动配电网,迫切需要研发主动配电网综合能源服务技术支持系统。文章首先介绍融合数据管理、分析计算和可视化展示于一体的图计算平台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电网一张图"理念的时空数据管理平台和图数据库查询应用实现机制的综合能源服务支持系统的技术架构;研发了基于图机器学习的10kV配变负荷/分布式光伏发电预测技术,基于快速图并行计算技术的配电网仿真分析技术,基于虚拟电厂理念的分布式资源优化控制管理机制,基于知识图谱的电网设备质量跨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期待这些新的技术从数据管理规模、分析计算性能和互动式可视化展示等方面能为正在蓬勃发展的主动配电网综合能源服务事业提供新的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56.
利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YT14硬质合金刀具上制备了CrTiAIN复合涂层,对不同偏压条件下CrTiAIN复合膜的表面形貌、硬度、结合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等现代材料分析技术对CrTiAIN复合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CrTiAIN复合涂层的主要成分为Cr、Ti、Al、N、O,相组成为Cr、CrN、Cr2N和TuN晶体相与AIN非晶相.在干式切削条件下,不同涂层刀具的切削寿命的排序依次为:CrrnAlNTiAINTiN未涂层,同时对不同涂层刀具的耐磨损特性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57.
葡萄糖酸钠是一种在食品行业广泛使用的有机酸盐。本文通过考察通气量和搅拌转速研究供氧对菌体发酵周期以及葡萄糖酸钠产物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糖浓度为300g/L条件下,通气量维持0.8vvm不变,搅拌转速提高可以提高供氧水平,发酵时间由原来35.7h缩短至21.4h,产物得率由72.88%提高至87.24%;当保持搅拌转速300r/min不变,只改变通气量,不能有效提高供氧水平,发酵时间为30.5h,产物得率为80.76%;通气量和搅拌转速同时提高可以显著提高供氧水平,发酵时间由35.7h缩短为20.8h,产物得率从72.88%提高至88.47%。  相似文献   
58.
59.
碳化硅陶瓷在磨削加工中极易产生崩碎损伤,在碳化硅陶瓷磨削层实时涂覆增韧剂是降低崩碎损伤的新方法。以E51双酚A型环氧树脂、无水乙醇、651型低相对分子质量聚酰胺树脂和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DBU)为主要成分制备了一种增韧剂,通过测量增韧剂在碳化硅陶瓷表层的接触角、浸润深度与固化时间,探究了增韧剂各组分的添加量与碳化硅陶瓷表面粗糙度对增韧剂润湿性能与固化速率的影响规律,优化出一种润湿性能好、固化速率快的增韧剂。结果表明:增韧剂的最佳质量配比为m(E51双酚A型环氧树脂)∶m(无水乙醇)∶m(651型低相对分子质量聚酰胺树脂)∶m(DBU)=1∶0.9∶0.5∶0.02,该增韧剂在碳化硅陶瓷表层的浸润时间约为160 s,浸润深度约为40 μm,可使碳化硅陶瓷的表层硬度降低约25%;增韧剂的润湿性能随着溶剂的增加或碳化硅表面粗糙度的增大而提高,促进剂添加量的改变对增韧剂的润湿性能几乎无影响;增韧剂的固化速率随溶剂的增加而降低,随促进剂的增加而提高,但当促进剂达到饱和时,固化速率不再提高。  相似文献   
60.
对挤压铸渗法制备的ZTA/YL302复合材料进行冲击和磨粒磨损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试验前后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ZTA预制件的孔隙率为40%~55%,渗透的基体为YL302合金.相比YL302合金,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显著提高,但是冲击韧度有所下降;复合材料在铸态(F)下的冲击韧度比T6热处理后的冲击韧度略高,铸态下的耐磨性能比T6热处理后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