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0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编者按:2006年12月29日,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技术工作委员会主任杨靖华(以下简称"杨")和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高级顾问、技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谭俊峤(以下简称"谭")前往北京周晋料技有限公司,对该公司研制、开发和生产的CTP设备进行了全面了解并参观了装配车间.之后,与该公司总经理石俊民先生(以下简称"石")进行了详尽交谈,现将谈话摘录于下.  相似文献   
62.
20世纪30年代不干胶材料率先在美国得到应用,由于这种特殊复合材料的需求不断扩大,使得不干胶印刷已逐渐演变成一个独立的印刷领域,国内外从事专业不干胶标签印刷的企业越来越多.就我国而言,印刷业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市场空间等方面的空前发展,带动了不干胶印刷的发展,并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相似文献   
63.
21世纪,全球制卡市场对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短版化、环保化的需求趋势将越来越高,而这种需求已成为制卡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市场对制卡效果、快捷服务、低成本控制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制卡商也将更多地求助于高品质效果、高可靠性和快速灵活数码印卡解决方案,这既是挑战,也是商机。  相似文献   
64.
谭俊峤 《今日印刷》2004,(F10):7-13
从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人发明不干胶材料后,工业和军事上的需要使得这种复合材料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不干胶标签的应用范围同样得到了极快的发展,不干胶标签印刷在印刷行业中属于特种印刷。近年来,随着材料,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这各印刷已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印刷方式。目前,国内外从事专业不干胶标签印刷的印刷企  相似文献   
65.
1.包装印刷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纷纷兴建包装印刷城和工业园区;2.柔印、凹印技术发展迅速;3.新技术应用有了新进展;4.屋顶包、康美包和利乐包发展迅猛;5.防伪包装印刷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66.
多年实践证明,在包装印刷产品上,采用全息图像定位烫印技术可以提高产品包装的安全性、从而达到保护消费者和企业利益的目的。因此,近年来许多包装印刷企业,为了满足用户的要求,纷纷研制,开发并推出了定位烫印技术。特别是在近几年,由于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对名忧企业产品的威胁日益加大,因而对防伪全息标识定位烫印技术的需求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67.
“快速印刷”(Quick—Print)或“即时印刷”这一名词来源于美国和欧洲,日本则称之为“轻印刷.”“快速印刷”设备,通常是指以高速小胶印机为主的从排版、制版、印刷到装订成册的一整套小型印刷设备.小胶印机的印刷幅面一般是指在四开以下,以八开为主.其特点是设备重量轻,体积小,占地面积少,适于印刷批量小、品种多、交货期短的快件印刷品,但其印品质量却能与大、中型胶印机的印品相媲美.  相似文献   
68.
一、打假防伪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模式之下,市场经济不发达,因此伪造假冒问题不明显,也不突出。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一大批名特优新产品和畅销产品的出现,活跃了市场,繁荣了经济,不断地满足着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同时,由于涌现出的一大批名牌产  相似文献   
69.
广东正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网络对称综合性防伪标识”技术,于2002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项目优秀奖。并于2003年8月15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定为专利试点单位。迄今已有广东拉芳、飘影、太阳神、四川五粮液、剑南春之金、银剑南、大印象等一批知名企业率先成为该公司入网企业。目前已为上述企业印制各种防伪标识2亿多枚,对当前打击假冒伪劣,追求诚信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