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针对三相-两相矩阵变换器(3-2MC)拓扑无大容量储能元件,输出不对称影响输入电流质量的问题,提出一类引入脉动功率补偿单元的三端和四端输出3-2MC拓扑.首先,详细阐述上述所提两种变换器抑制输出脉动功率进而提高输入性能的原理、实现过程和适用范围,推导四端输出3-2MC的电压传输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并基于上述拓扑特点,提出输出扇区划分方式;然后,提出以输出侧与补偿侧三相电流加权量作为间接控制量的级联式控制策略,从理论上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并给出系统控制参数的优化选取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间接控制策略的四端输出3-2MC拓扑可有效改善输出不对称情况下的输入电流性能,与传统的三端无补偿单元拓扑相比,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更大的输出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2.
针对多脉冲自耦变压整流器(ATRU)的调压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可调压的差接三角形拓扑结构,实现了宽范围电压输出。该结构自耦变压器一次侧中间抽头,合理设置一次侧三段式绕组匝数与二次绕组匝数比例以构成两组相位差为30°的三相输出电压相量,经两组整流桥后得到多脉冲输出直流。通过改变变压器绕组匝数关系可以达到调节输出电压的目的。以自耦变压器输入输出电压比为变量推导绕组匝比关系,并依此对输入电流和自耦变压器等效容量的计算进行进一步的推导和仿真证明,分析在不同电压比下的自耦变压器等效容量变化。最后通过制作一台原理样机进行实验,验证了设计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3.
本文将电感电流和输出电压瞬时值双环控制策略用于单相全桥逆变器设计中。电压环采用了离散积分滑模控制用来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和减小负载扰动的影响。参考电感电流根据输出电压的跟踪误差经过滑模控制器调节得到。电流环采用PI控制器对电感电流进行调节。文章在建模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证明系统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该控制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4.
提出一种包含两个直流输入端口的多电平双Buck逆变器。通过在传统双Buck逆变器中引入双直流输入三电平开关单元,构建低压直流输入源与逆变器交流输出侧的直接功率通路,使得低压直流输入源的部分功率无需经过逆变器前级升压电路处理,有效减小了逆变器前级升压电路的功率应力和损耗。同时,逆变器利用两个直流输入在交流电压周期内实现五电平输出,有效减小了逆变器自身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和开关损耗。此外,逆变器保留了传统双Buck逆变器无桥臂直通、无体二极管反向恢复问题的优点。详细分析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并给出一种适应宽直流电压范围的载波自适应调制策略。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出双直流输入多电平双Buck逆变器及其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5.
现有的24脉自耦变压整流器,输出端需要大量平衡电抗器来保证4组整流桥同时工作,系统较复杂。针对此问题,提出D型不对称24脉自耦变压整流器结构,输出端无需平衡电抗器,且自耦变压器每相仅需4个绕组,结构简单,系统复杂性低。该结构通过合理设计变压器一次、二次侧匝数,得到4组幅值不等的三相电压,构成24个幅值相同、相位依次相差15°的电压相量,送至4组整流桥,形成24脉输出电压。理论推导变压器的一次、二次绕组匝数关系、绕组电流和等效容量,并通过改变自耦变压器二次绕组的绕制位置、同名端,以及一次绕组中间抽头位置,给出了该结构的8种变压器联结方式及性能参数,验证了该设计中所选变压器联结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结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6.
基于输入电流空间矢量调制-输出滞环电流控制的MC-PMSM矢量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输入电流空间矢量调制.输出滞环电流控制(SVM-HCC)方法存在的缺点,如虚拟整流环节在零矢量导通期间,虚拟逆变环节的输出电流滞环控制失效,提出了将虚拟整流环节中的零矢量用两个互补的非零矢量来合成的思想.该方法将空间矢量的60°相区分为两个30°相区,使用不同的两个互补的非零矢量,使虚拟直流环节具有有效直流电压,从而有效控制电动机电流.对MC-PMSM矢量控制系统的SVM-HCC方法原理进行了详细的推导、分析和试验研究.原理样机试验结果表明,将虚拟整流环节中的零矢量用两个互补的非零矢量来合成后,采用SVM-HCC的矩阵变换器.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不仅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和较好的网侧性能,而且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波形的正弦性较好. 相似文献
47.
研究一种基于Excel环境的直流变换器设计方法及其实现软件,以一个多路输出Forward变换器设计为例,介绍了应用Excel软件辅助电路设计的思路、方法和要点。通过Excel强大的数据计算功能,完成设计过程中各计算公式的运算和参数整理;Excel对数据库数据的调用、数据筛选等功能完成了电路设计中各功率器件的选取,步骤清晰地阐述了磁性元器件的设计。利用软件自带的VBA编程平台,使用VBA编程语言实现软件的界面优化,并解决了常规电路设计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如效率估算、迭代计算、控制占空比丢失等。 相似文献
48.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双语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国际化的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培养具有较强外语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成为高等工程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双语教学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双语教学出发,介绍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双语教学体系建立的思路和目标,描述了课程教材建设的特色,探索了面向普通学生群体展开“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方法,并进行了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在教学双方努力的基础上,展开该课程的双语教学是切实可行的,为培养以工程技术专业知识为主体的双语人才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9.
同步整流式三端口半桥变换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适用于独立新能源供电系统的同步整流式三端口变换器拓扑。该拓扑形式与同步整流半桥变换器相同,蓄电池并联于分压电容,变压器同时用作储能电感,同步整流支路为此电感一变压器的电流提供续流回路;原边两开关管相互独立控制,实现三个端口之间的功率控制,并且任意两端口之间均为单级功率变换;详细分析变换器的工作状态、原理和电路模态,实验验证了拓扑及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将拓扑构成和控制思想推广,进一步提出其它形式的三端口和多端口半桥变换器。 相似文献
50.
分析了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3-1MC)输入侧低次谐波的产生原因,推导了功率补偿拓扑结构下的输出侧与补偿侧调制函数约束关系式.研究输入电压不平衡下,含电容补偿单元的3-1MC单网侧电流反馈控制策略无法对输入两相旋转坐标轴(dq轴)下的直轴与交轴电流分量实现无静差控制,提出了在功率补偿下对输入三相电流作正序、负序dq轴分解,分别独立对输入双dq轴下正序、负序电流作解耦内环,输出侧与补偿侧电压加权合成为外环的双闭环控制.实验与仿真结果均表明该策略不仅使3-1MC具有功率补偿功能,而且有效抑制了电压不平衡引起的输入电流与输出电压所含低次谐波,提高了3-1MC在单相用电场合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