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研究减小三相输入单相输出矩阵变换器输入无功功率的控制问题,由于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输入滤波器滤波前后电流基频分量的相位差,导致了输入无功功率的增加.为减小输入无功功率,分析研究了网侧输入电流与主电路侧输入电流相位差的解算方法,并推导了与输入电压和电流幅值的表达式,补偿后使输入电压和电流达到同相位的效果.针对提出的控制方法,研究了输入电流相角补偿的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的闭环控制方法,推导了最大电压传输比表达式,并分析相角补偿后对最大电压传输比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负载条件下,改进方法都能有效地减小了矩阵变换器的输入无功功率.  相似文献   
42.
提出一种包含两个直流输入端口的多电平双Buck逆变器。通过在传统双Buck逆变器中引入双直流输入三电平开关单元,构建低压直流输入源与逆变器交流输出侧的直接功率通路,使得低压直流输入源的部分功率无需经过逆变器前级升压电路处理,有效减小了逆变器前级升压电路的功率应力和损耗。同时,逆变器利用两个直流输入在交流电压周期内实现五电平输出,有效减小了逆变器自身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和开关损耗。此外,逆变器保留了传统双Buck逆变器无桥臂直通、无体二极管反向恢复问题的优点。详细分析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并给出一种适应宽直流电压范围的载波自适应调制策略。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出双直流输入多电平双Buck逆变器及其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3.
针对多脉冲自耦变压整流器(ATRU)的调压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可调压的差接三角形拓扑结构,实现了宽范围电压输出。该结构自耦变压器一次侧中间抽头,合理设置一次侧三段式绕组匝数与二次绕组匝数比例以构成两组相位差为30°的三相输出电压相量,经两组整流桥后得到多脉冲输出直流。通过改变变压器绕组匝数关系可以达到调节输出电压的目的。以自耦变压器输入输出电压比为变量推导绕组匝比关系,并依此对输入电流和自耦变压器等效容量的计算进行进一步的推导和仿真证明,分析在不同电压比下的自耦变压器等效容量变化。最后通过制作一台原理样机进行实验,验证了设计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4.
现有的24脉自耦变压整流器,输出端需要大量平衡电抗器来保证4组整流桥同时工作,系统较复杂。针对此问题,提出D型不对称24脉自耦变压整流器结构,输出端无需平衡电抗器,且自耦变压器每相仅需4个绕组,结构简单,系统复杂性低。该结构通过合理设计变压器一次、二次侧匝数,得到4组幅值不等的三相电压,构成24个幅值相同、相位依次相差15°的电压相量,送至4组整流桥,形成24脉输出电压。理论推导变压器的一次、二次绕组匝数关系、绕组电流和等效容量,并通过改变自耦变压器二次绕组的绕制位置、同名端,以及一次绕组中间抽头位置,给出了该结构的8种变压器联结方式及性能参数,验证了该设计中所选变压器联结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结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5.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双语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国际化的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培养具有较强外语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成为高等工程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双语教学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双语教学出发,介绍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双语教学体系建立的思路和目标,描述了课程教材建设的特色,探索了面向普通学生群体展开“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方法,并进行了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在教学双方努力的基础上,展开该课程的双语教学是切实可行的,为培养以工程技术专业知识为主体的双语人才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6.
研究不同发酵因素,即发酵时间、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对红参液中人参皂苷Rg1、Re、Rb1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BB)试验设计,对红参液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时间、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对红参中人参总皂苷含量均有影响,且影响顺序为:发酵温度发酵时间酵母接种量。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41.80 h、酵母接种量0.89 g/L、发酵温度32.20℃,在此条件下人参总皂苷含量增加30.46%。  相似文献   
47.
同步整流式三端口半桥变换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适用于独立新能源供电系统的同步整流式三端口变换器拓扑。该拓扑形式与同步整流半桥变换器相同,蓄电池并联于分压电容,变压器同时用作储能电感,同步整流支路为此电感一变压器的电流提供续流回路;原边两开关管相互独立控制,实现三个端口之间的功率控制,并且任意两端口之间均为单级功率变换;详细分析变换器的工作状态、原理和电路模态,实验验证了拓扑及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将拓扑构成和控制思想推广,进一步提出其它形式的三端口和多端口半桥变换器。  相似文献   
48.
液压元件试验台的计算机测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由386工业控制计算机、A/D、D/A等接口板与软件系统相结合,实现液压元件试验台的检测、控制和数据处理。该系统可实时控制压力、转速,检测并计算转矩、转速、效率等参数,并自动生成各种数据报表,绘制试验曲线。系统软件由C语言编写,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快速、移植性好、界面美观、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49.
永磁同步电机是一个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复杂系统,对外界扰动及内部参数变化敏感,为改善系统动静态性能,提高系统鲁棒性,本文引入了一种新的速度调节方法—伪微分反馈(Pseudo Derivative Feedback,PDF)控制策略。文章首先介绍了基于PDF调节器的矩阵变换器?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推导出了系统的传递函数和微分方程,根据推导结果绘制了系统的博德图,并对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和抗干扰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在同等条件下对两种调节器(PDF与PI)下的调速系统分别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DF调节器时,系统的输出响应速度更快、无超调和振荡,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50.
王培强  葛红娟  张绍 《电源学报》2006,4(3):206-211
交-交矩阵变换器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变换器,具有如下优点:无中间直流环节、具有单位输入功率因数和良好的正弦输入电流和输出电压等。针对三相输入电压对称的情况,已经有不少控制策略,但针对三相输入不对称情况的讨论却较少。因此,针对输入电压不对称的情况本文将介绍一种离散调制方法——最小平方法。这种调制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在输入电压幅值和相位不对称或者含有谐波成份时,我们可以得到对称的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这一方法的另一优点就是调制过程简单、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