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0篇
  免费   418篇
  国内免费   266篇
工业技术   8604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411篇
  2013年   403篇
  2012年   512篇
  2011年   484篇
  2010年   483篇
  2009年   423篇
  2008年   446篇
  2007年   429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378篇
  2004年   366篇
  2003年   289篇
  2002年   294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5篇
  1958年   4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省区经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春华  朱世英 《中国矿业》2007,16(1):44-47,50
围绕省区经济安全评价,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省区经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对各个子系统进行赋权,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对山东省的经济安全进行计量。  相似文献   
992.
根据机械维修信息化建设内容与要求,以矿用装载机使用的M11-C225型柴油机的PT泵为研究对象,将PT泵维修活动中涉及的基础信息、修理工具机具信息、零备件信息、维修人员信息、维修记录,以及PT泵常见故障排除方法和典型维修案例组织为一体,实现了具有教学培训、信息收集、信息查询等功能的交互式PT泵维修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993.
王悦  白春华  李斌  刘雪岭  张奇 《含能材料》2015,23(7):663-669
为研究正癸烷云雾在相同粒径条件下气液两相浓度对燃爆参数的影响,用测量液雾粒径与浓度的光学测量系统和20 L二次脉冲气动喷雾多相爆炸测试系统,测量了基于相同索特平均直径D32,不同气液两相浓度的正癸烷云雾,实验研究了其燃爆参数。结果表明,在D32为38.11μm,点火能为40.32 J的条件下,正癸烷气液两相云雾燃爆下限总浓度为199.29 g·m-3,对应的液相质量浓度为151.34 g·m-3,气相体积浓度为0.77%(V/V)。在可燃浓度范围内,最大爆温峰值与最大爆压峰值分别为812℃和0.97 MPa。在D32为38.11μm的条件下,正癸烷云雾液相浓度对燃爆下限影响较小,而影响正癸烷云雾燃爆下限的主导因素是气相浓度。  相似文献   
994.
王晔  白春华  李建平 《含能材料》2017,25(6):466-471
为获得动态云雾爆轰的超压场分布特征,采用空投方法实现动态云雾的形成和爆轰过程。利用高速运动分析系统和压力测试系统分别对动态云雾分散、爆轰过程和动态爆轰超压场进行测量,对动态云雾的燃料抛撒和超压场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轴向有加强杆装置结构和轴向无加强装置杆结构对动态云雾爆轰超压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轴向无加强杆结构和轴向有加强杆结构的动态最大峰值超压分别为3.62 MPa和3.20 MPa,轴向无加强杆结构具有较大的毁伤距离;动态爆轰最大峰值超压较静态爆轰最大峰值超压提高31.2%,且动态爆轰毁伤距离大于静态爆轰。  相似文献   
995.
方春华  陶玉宁  张威  智李  李景 《中国电力》2022,55(6):146-153
输电线路运行安全受强风影响极大,但以往研究缺乏实测风速数据,忽略微地形对风速系数影响。基于气象观测站实测数据,对风速分布特征及重现期进行研究,完成脉动风速谱修正及模拟;通过Google Earth获取输电线路微地形参数,提出4种微地形下风速修正方法,计算风速修正系数。结果表明:GEV模型更适合于江苏地区风速概率分布密度拟合;江苏地区特高压输电线路设计风速应在34.5~39.0m/s;通过季风-台风-季风时间段内风速时程数据模拟得出脉动风速谱吻合程度较高;当杆塔呼称高一定时,风压修正系数随峰高或坡角的增加而变大;当杆塔呼称高/山高数值高于3.0时,风压修正系数为定值。研究结果可基于Google Earth微地形数据准确计算气象观测站附近微地形区杆塔风速。  相似文献   
996.
超/特高压输电线路不换位会导致电气参数不对称,进而使得线路电压、电流不平衡。线路不平衡度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准确预测输电线路电气不平衡度对输电线路设计、运行尤为重要。从多导体传输线模型出发,提出一种简单且解析的传输矩阵方法,并使用其他数值计算软件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进而将该方法应用于输电线路电气不平衡度计算,有效提...  相似文献   
997.
一种单相锁相环的数字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单相并网系统锁相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介绍了一种基于二阶广义积分器构造α,β静止坐标系下的电压矢量方法。参照三相并网系统基于α,β静止坐标系到d,q同步旋转坐标系的数字锁相环原理,实现了基于虚拟两相直角坐标系的数字锁相环控制。采用同步采样技术抑制电网频率波动对该方法的影响,提高数字锁相环工作的频率范围。利用Matlab软件对电网电压频率、相位角的突变、谐波注入等参数变化的影响做了仿真研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以TMS320F28015DSP为控制核心的实验装置,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锁相环可以很好地跟踪系统频率的变化从而实现相位的锁定。  相似文献   
998.
污秽绝缘子表面局部电弧的发展变化与泄漏电流密切相关。为此,以普通悬式瓷绝缘子XP-70为试品,在人工雾室环境下进行了大量人工污秽试验,研究了污秽绝缘子表面局部电弧与泄漏电流波形特征之间的关系。利用泄漏电流采集装置连续存储了电流波形并利用高速摄影仪同步拍摄了放电过程,详细记录了绝缘子表面的局部放电现象以及泄漏电流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出局部放电强度与泄漏电流波形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提取不同局部放电强度下泄漏电流波形的多个特征量(半波极大值同极小值之比k;波动率为k的电流波形在1s内出现的次数fk;一定时间内fk出现的总次数Ck及fk的最大值fkmax),研究了整个试验过程中各特征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与等值盐密ρESDD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可以根据泄漏电流波形特征初判绝缘子表面的放电程度;根据fk变化规律及局部放电强度,能更加明确地将泄漏电流划分为3个区段即安全区、预报区和危险区;在污秽严重的情况下,fkmax(k>80)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好地反映绝缘子的污秽程度和放电强度;Ck(50相似文献   
999.
污秽绝缘子泄漏电流与环境温、湿度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污秽绝缘子泄漏电流受环境温、湿度影响较大,泄漏电流与环境温、湿度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基于多因子环境试验箱内单片XP-70绝缘子的人工污秽试验,运用泄漏电流测量系统和环境温、湿度采集系统记录了不同等值盐密(equivalent salt deposit density,ESDD)、灰密(non-soluble deposit density,NSDD)、环境温度θ和相对湿度RH下的电流、电压波形,通过分析泄漏电流幅值随污秽度和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一种基于泄漏电流、污秽状况及环境温、湿度的数学模型。利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拟合出盐密、灰密、温度、相对湿度与泄漏电流幅值之间的关系,此表达式为Im=0.084ρ0ES.0D5D4(e0.008RH+15.170e-0.069r-0.076/ρNSDD)e0.026θ。研究成果表明:随着盐密、灰密、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增加,泄漏电流也逐渐增加,所得表达式能更为精确地表达出绝缘子泄漏电流和环境温湿度及污秽度的定量关系。此研究结果可为评估瓷绝缘子的污秽状态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00.
闭磁路磁电式转速转矩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磁电式转速转矩传感器的设计中,齿的个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而闭磁路式传感器的磁路计算比较复杂,没有很好的确定齿数的公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oft Maxwell确定闭磁路磁电式传感器齿数的方法,通过使用Ansoft Maxwell建立一种量程为20 N.m任意齿数的闭磁路磁电式传感器的三维模型并进行仿真,根据仿真结果计算出其合适的齿数并进一步以得出的齿数建立新模型进行仿真试验确认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实验表明这种齿数确定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