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该研究采用紫红曲霉发酵苦荞,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从细胞膜通透性、金属离子浓度与底物诱导三个方面调控其代谢过程,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高产γ-谷维素的发酵体系。单因素试验表明,超声处理不能促进发酵产物中γ-谷维素的积累,添加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Tween-80、SDS)、Ca2+离子、Mg2+离子、谷甾醇均对γ-谷维素的富集有正向调节的作用。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的调控参数为:Triton X-100添加量3.2‰,Ca2+添加量4.2‰,阿魏酸与谷甾醇配比(阿魏酸:谷甾醇=1:1,W:W)添加0.5‰,此条件下γ-谷维素含量达到2.61 mg/mL,提高至未发酵前的31.62倍、调控前的1.64倍。红曲发酵苦荞产物呈浅红色,具有浓郁的红曲香味,并且通过代谢调控后发酵产物中含有丰富的γ-谷维素,其具有较好的工业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2.
茯苓复配谷物挤压重组米的物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茯苓分别与薏米、红米、大米、苦荞四种谷物进行复配,采用双螺杆挤压技术制备成重组米,研究其物性变化。结果表明,相比薏米、红米、大米、苦荞四种谷物原料,复配茯苓的重组米糊化度分别增大了230. 8%、202. 1%、206. 8%、215. 7%,复水时间分别缩短了1. 04倍、0. 76倍、0. 83倍、0. 82倍,复水率分别增大了15. 88%、19. 45%、17. 97%、19. 94%,四种谷物消化性和复水性得以改善。相比四种全谷物重组米,复配茯苓的重组米色泽较好,但硬度增大,咀嚼性、弹性、黏附性及内聚性有所下降;水分以结合水和不易流动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为0;淀粉回生度增大,V型晶体的衍射峰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33.
采用红小豆为原料加工豆沙,以吸水率、出沙率(干基)为指标,对浸泡和蒸煮2个关键工序进行工艺优化,并跟踪其加工过程中主要营养与功能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水温45℃、浸泡12h时,红小豆吸水率最大,为(94.67±1.29)%;料液比1:2(g/mL)、温度110℃、蒸煮40min时,出沙率最高,为(65.69±0.68)%。制沙过程中,红小豆营养、功能成分显著降低(P0.05),黄酮、多酚、单宁等主要功能成分的损失率显著高于蛋白质、脂肪和灰分(P0.05),尤其黄酮在浸泡、蒸煮、制沙洗沙工序的损失率较大(分别为39.62%,48.42%,13.08%)。成品豆沙中蛋白质含量达21.48%(干基),而多酚和单宁则富集于豆渣中,含量(干基)分别为162.30,14.26mg/100g,具有一定增值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34.
紫色马铃薯颗粒全粉生产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洪媛  罗二波  秦礼康 《食品科学》2011,32(22):135-142
以紫色马铃薯为原料,研究游离淀粉含量低和色素保留较好的紫色马铃薯全粉生产工艺。结果表明,较适工艺为二次蒸煮+回填制粉,其中二次蒸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钙质量浓度30×10-6g/mL、预煮温度70℃、预煮时间28min、蒸煮时间32min,回填制粉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添加量0.30%、回填比例1:2、搅拌时间2.5min。以色泽(E值)和碘蓝值为检测指标,对该工艺条件下所得的粒度分别为80、100、120目的紫色马铃薯全粉进行比较,得出80目紫色马铃薯全粉游离淀粉含量最低,颜色保留最好。  相似文献   
35.
分别采集不同设备和工艺加工生产线所加工的薏仁谷精米和碎米,检测As、Pb、Cd、Hg、Cu、Zn和Mn含量,评估其污染程度和膳食暴露风险。结果表明,在污染程度评估中,A生产线所产精米Zn含量和碎米Mn含量均在需警戒范围,精米Mn含量表明有轻度污染,各被测元素含量在B生产线所产精米和碎米中均在良好范围,且所受Mn污染明显小于A生产线所产精米和碎米;在健康风险评估中,A生产线和B生产线所产精米出现了Cu膳食暴露风险,A生产线所产精米还出现了Mn膳食暴露风险。综合评价,B生产线比A生产线所产精米和碎米的重金属污染及膳食暴露风险更小。  相似文献   
36.
揭示乌洋芋淀粉特性,为乌洋芋的产业化开发和高值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SEM、粒度分析仪和DSC等研究乌洋芋淀粉的颗粒形态、粒度分布及糊化特性。3种乌洋芋淀粉颗粒多呈椭圆形,表面光滑,形貌大小不一,有脐点。粒径范围39.468~46.038μm;淀粉糊化热焓值4.902~5.829J/g;相变起始温度62.353~64.931℃、相变高峰温度65.173~67.703℃、相变终了温度70.437~72.890℃,均高于费乌瑞它淀粉。乌洋芋淀粉颗粒呈椭圆形,粒度分布均匀,糊化温度与普通马铃薯相近,具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贵州芸豆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7种芸豆为研究对象,基于其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并评价其品质。结果表明:芸豆中蛋白质含量为19.11%~23.69%,总膳食纤维含量为23.09%~27.60%,其中英国红的总膳食纤维含量最高;7种芸豆中含有丰富的Ca、Mg、P、K,其含量分别为0.09%~0.20%,0.19%~0.29%,0.45%~0.61%,1.48%~1.69%;不同芸豆中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含量较其他氨基酸含量高,分别为干重的3.41%~4.61%,2.52%~3.33%,1.68%~2.28%。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出5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5.711%,通过蛋白质、锰、氨基酸、脂肪、膳食纤维、钾、钠等主要因素解释了原有18个指标的信息,经评价模型计算综合得分,排名前3的品种依次为英国红、龙12-2614、科芸1号。  相似文献   
38.
评鉴贵州特色黔苦5号全麦荞茶(QB5T)营养与抗氧化、免疫调节功效,为区域性荞麦饮品研发与推广提供科技支撑。以贵州特色黔苦1号全麦荞茶(QB1T)、贵州特色黔苦5号全麦荞茶(QB5T)为材料,应用福林酚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QB1T、QB5T的多酚、黄酮含量进行测定,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1-2-picryl-hydrazyl,DPPH)法、2, 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 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 ABTS]自由基清除法、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erric reducing ability of plasma,FRAP)法测定抗氧化能力,建立免疫低下小鼠模型,测定QB5T醇提物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器官、细胞免疫影响。结果表明:QB5T感观及冲饮特性较优;营养价值较高,碳水化合物占69.50 %,蛋白质含量达20.12 %,多酚、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QB1T(P<0.05),分别为25.72、20.06 mg/g;总黄酮主要为芦丁(18.23 mg/g)、山奈酚(660.00 μg/g)和槲皮素(412.33 μg/g)。QB5T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显著优于QB1T,且浓度为100 μg/mL时,对ABTS+·、DPPH·清除率分别达59.53 %、75.02 %,仅次于VC,而FRAP值(255.24 μg FeSO4·7H2O eq/mL)显著优于VC(231.72 μg FeSO4·7H2O eq/mL)。采用QB5T醇提物灌胃免疫低下小鼠,小鼠各项免疫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且呈现剂量-效应关系:高剂量组的胸腺指数(4.98 mg/g)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脾脏指数(7.77 mg/g)、IgG含量(1 095.65 mg/100 mL)、IgM含量(175.23 mg/100 mL)、血清血溶素水平(OD450值为0.49)、耳肿胀率(121.62 %),吞噬率(53.12 %)则均表现为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9.
采用水相酶解及有机溶剂萃取工艺生产花椒籽油。结果表明,得油率最高的优化工艺参数:纤维素酶和中性蛋白酶添加量分别为0.5%和7%,固液比1∶5(m∶V),酶解时间4h。该法游离油得率最高可达69.84%,毛油品质较好,有实际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40.
采用机械分层碾磨和石磨制粉2种加工方式,对"贵紫4号"紫粒小麦加工的面粉和麸皮进行淀粉、粗蛋白、脂肪、粗纤维、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总酚、花青素等营养功能成分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机械分层碾磨和石磨制粉,对面粉和麸皮的营养功能成分影响显著(P<0.05),机械一等粉和机械麸皮的常规营养成分、钙、铁、锌和维生素含量分别高于石磨面粉和石磨麸皮,而石磨面粉的硒含量比机械一等粉高113.90%,石磨制粉的花青素含量比机械制粉高4.90%,说明2种加工方式各有优缺。从氨基酸组成看,"贵紫4号"紫粒小麦的AAS评分高于普通小麦9.70%,且麸皮中的赖氨酸评分大于1(变为非限制性氨基酸),花青素含量达2 904.93 mg/kg,是麸皮入粉进行全麦加工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