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4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石月 《中国新通信》2011,(23):88-90
前不久,苹果公司通过iPad和iPhone手机收集用户位置信息、涉嫌侵犯个人隐私的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两名独立安全专家正式向外界发布研究报告,称IOS4操作系统发布后,所有安装了苹果操作系统的iPad和iPhone都具备追踪用户地理信息的功能,经过处理后默认存储在一个未经加密的数据包中,每隔几个小时通过电信网或互联网成批发回苹果公司总部,并且这些  相似文献   
42.
印度目前实施的仍然是电信和广播分立监管的体制,由不同的政府部门负责通信业和大众传媒业的监管。但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深入,印度开始探索建立融合的监管体制。种种迹象表明,在印度实现融合监管是未来的趋势。  相似文献   
43.
近日,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向移动运营商颁布了3G系统和3G服务全国性部署测量标准。该标准将用于评估各3G许可证持有人能否履行其在2004年12月31日前完成3G系统和服务全国性部署的承诺。IDA始终致力于推出一个客观的并具有技术可行性的测量标准,该项政策的目的是推动新加坡3G的发展,使新加坡的消费者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44.
以鳕鱼骨制备的超微细鱼骨泥为对象,研究鱼骨泥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水解度为指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酶解工艺,并根据电子鼻、电子舌、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C-IMS)、游离氨基酸检测结果,分析酶解对鱼骨泥呈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鱼骨泥最佳酶解工艺为:选用风味蛋白酶,酶解时间5 h,加酶量1.0%,料液比1:1,在此条件下水解度可达43.8%。电子鼻分析结果显示,酶解液中芳香物质增多,烷烃、氨类等具有不良风味的化合物含量降低;电子舌分析结果显示,酶解液酸味提升,苦味减少,整体呈味特性良好、滋味丰富。鱼骨泥和酶解液中共检测出29种风味物质,其中鱼骨泥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是醛类和酮类,酶解液中主要呈味物质是酮类和酯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差异显著。酶解增加了呈味氨基酸的含量,赋予了酶解液良好的风味。  相似文献   
45.
实验通过“两步法”制备了水基氧化锌纳米流体,分析Zn O质量分数、温度、剪切速率、剪切应力对纳米流体黏度和流变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数据得出,温度不变时,所制备流体黏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大。Zn O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为0.4%时,纳米流体的黏度最小;质量分数为2.292%时,黏度最大。温度由15℃上升到55℃时,所制备流体黏度表现为非线性下降。在15℃时,纳米流体黏度最大;在55℃时,纳米流体黏度最小。在剪切率小于10 s-1时,随着剪切率的增大,纳米流体的黏度均逐渐降低,超过10 s-1后黏度趋于稳定。当温度为55℃,剪切率大于10 s-1时,质量分数为0.4%的ZnO纳米流体具有最低的黏度特性。  相似文献   
46.
石月  杨宾 《现代化工》2023,(5):109-114
采用“两步法”将ZnO纳米颗粒及分散剂阿拉伯树胶添加到基液中,制备质量分数为0.4%~2.292%的氧化锌纳米流体,同时对质量分数不同的纳米流体的稳定性及其在不同温度(15~55℃)下的导热性、黏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为0.4%~1.552%下,氧化锌纳米流体稳定性更好。质量分数为0.4%~1.173%之间导热性相对基液有所提高,且质量分数为0.788%时导热效果最好。与基液相比,所制备的纳米流体的黏度都有所增加,并且质量分数越大黏度也相应越大。  相似文献   
47.
石月  马秀琴  杨宾 《功能材料》2023,(2):2174-2181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添加二元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氧化锌纳米流体,纳米颗粒的体积浓度为0.398%~2.292%。XRD、TEM对氧化锌纳米粒子进行表征,吸光度法和沉降法分析了纳米流体稳定性,之后研究15~55℃时,制备流体的导热与黏度,并与添加单一表面活性剂的纳米流体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添加SDS/CTAB纳米流体稳定性更优。纳米流体导热系数随温度及纳米粒子体积浓度的增加而增大,55℃,2.292%的纳米流体热导率增强最大,提高了38%,且热导率增强作用明显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的添加。纳米流体黏度随温度及纳米粒子体积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55℃,2.292%时拥有最小黏度0.645 mPa·s。与单一表面活性剂相比,SDS/CTAB的添加能有效降低纳米流体黏度,对减小纳米流体黏度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