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70篇
  免费   622篇
  国内免费   326篇
工业技术   9818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343篇
  2022年   309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294篇
  2019年   403篇
  2018年   381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608篇
  2013年   441篇
  2012年   435篇
  2011年   482篇
  2010年   483篇
  2009年   497篇
  2008年   509篇
  2007年   512篇
  2006年   467篇
  2005年   448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271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成为了热门的研究对象,但是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专业人员短缺的现象。国内外的仿真系统平台大多功能单一且不能全面地培训技术人员,更多依赖于仿真系统与书本知识的结合,加上传统的培训方式周期长,效果差,因此开发了光伏发电仿真培训系统。该仿真培训系统可以快速、高效地进行专业人员的培训,具有监控、远程网络培训、操作票模拟、正常/异常工况演示、实操考评、工况保存调取等功能,提高了培训效率,改善了培训质量,并在教学试验阶段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42.
在服务功能链(SFC)部署的资源编排问题中, 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与网络功能虚拟化(NFV)融合的技术背景和SDN控制器、网络功能虚拟化与物理底层计算资源层组成的3层架构,提出了一种基于SDN和NFV的主动控制资源优化算法。首先通过多标准的聚合多准则效用算法对用户效用进行建模,将优化目标转化为最大化用户效用的问题;然后根据算法对未来状态的预测以及对网络利用率的实时监控,对到达的SFC请求进行决策并发出控制指令,以此为依据占用虚拟化网络功能持有的底层资源。仿真结果表明,与静态的时序资源分配算法相比,主动控制资源优化算法在资源利用率、接受率、创造用户效用等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943.
移动边缘计算(MEC)中的分布式基站部署、有限的服务器资源和动态变化的终端用户使得计算卸载方案的设计极具挑战。鉴于深度强化学习在处理动态复杂问题方面的优势,设计了最优的计算卸载和资源分配策略,目的是最小化系统能耗。首先考虑了云边端协同的网络框架;然后将联合计算卸载和资源分配问题定义为一个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的学习算法,以最小化系统能耗。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降低系统能耗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和全部卸载策略。  相似文献   
944.
天井是南方湿热地区传统建筑适应气候、构建人居意向和横纵空间组织的重要元素。作为连接室内外的热缓冲空间,在遮阳和通风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气候适应性,其风热环境特性对于传统建筑活化利用、保护修缮等具有重要意义。以广州市花都区茶塘村一座典型广府式“三间两廊”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布点与局部布点相结合的方法,在夏季典型气象背景下,对天井内部、沿廊、厢房、厅堂区域共32个测点进行风热环境参数(空气温度、黑球温度、风速)现场测试。结果显示,天井空间在11:00和14:00时,热压通风作用最大;天井空间纵向呈从高到低风热参数波动范围逐步减小的趋势,2.5 m及以上高度的风热参数受室外参数影响大;风速在天井纵面分布中有对角两极化的现象;开向巷道的户门启闭对2.5 m内天井空间风场影响大,对温度场影响不明显;除厅堂外,天井空间与连廊、厢房空间的风热参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文结果为研究、保护广府传统建筑提供一定的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945.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吉木萨尔南部中上二叠统发育的泥页岩厚度大、分布广泛、有机质含量高,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吉木萨尔南部中二叠统芦草沟组和上二叠统梧桐沟组进行了系统的采样,对泥页岩样品开展了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该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和上二叠统梧桐沟组泥页岩沉积时的氧化还原条件、古盐度和古气候特征。结果表明:①中二叠统芦草沟组沉积期处于贫氧的弱还原环境,有机质来源整体上以低等水生生物、沉水植物、原核生物等为主,芦草沟组中段混有少量高等植物输入;上二叠统梧桐沟组沉积期处于弱氧化—弱还原的环境,有机质来源整体上以低等水生生物、沉水植物、原核生物等为主,可能混有少量的高等植物,与芦草沟组相比有较多的沉水植物、泥炭藓、原核生物等;②中二叠统芦草沟组沉积时期湖盆为咸化—半咸化的水体,以干热的古气候条件为主;而上二叠统梧桐沟组沉积时期则为弱咸化—淡水的湖盆水体环境,以温暖湿润的古气候条件为主;③中二叠世至晚二叠世,研究区湖盆水体整体上呈现咸化程度降低,沉积有机质来源以低等水生生物、沉水植物、原核生物等为主,古气候呈由干热变为温暖湿润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946.
基于BEAVRS2.0.1基准题进行高保真建模,构建了含有193个燃料组件的压水堆和含有21个燃料组件的压水堆堆芯模型。应用确定论一步法程序NECP-X和概率论蒙特卡罗程序OpenMC分别对两种模型进行建模,计算热态零功率条件下堆芯的有效增殖因子、组件功率的分布以及各个控制棒组的控制棒价值。对比验证计算结果表明:热态零功率状态下有效增殖因子偏差在1.40×10-3以内,不同控制棒组插入状态下有效增殖因子偏差低于5.9×10-4,控制棒价值偏差均在4.9×10-4以内;不同控制棒组情况下堆芯功率分布的平均相对偏差均在0.6%以内。初步验证了两个程序对复杂堆芯精细建模计算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对程序的应用及完善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47.
开展65 nm高速大容量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大气中子单粒子效应特性及试验评价技术研究,基于4 300 m高海拔地区大面积器件阵列实时测量试验,突破效应甄别、智能远程测控等关键技术,在153 d的试验时间内共观测到错误43次,其中器件内单粒子翻转39次,多单元翻转(MCU)在单粒子翻转中占比23%,最大的MCU为9位。对高能中子、热中子和封装α粒子的贡献比例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多地中子通量数据,推演得到北京地面和10 km高空应用时的单位翻转(SBU)和MCU失效率(FIT)。发现地面处软错误的主要诱因为封装α粒子,随着海拔的增高,大气中子对软错误的贡献比例明显增大;MCU全部由高能中子引起,北京10 km高空处的MCU FIT值明显增大,其占比由地面的8%增大至26%。结合器件版图布局,对MCU产生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一种目标导向的存储器软错误加固策略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948.
为探讨光催化还原技术在含铀废水中对U(Ⅵ)的还原性能,本文采用分步沉淀法制备了CdS/TiO2复合纳米粒子,利用SEM、XRD、DRS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通过光催化还原U(Ⅵ)试验考察了材料的光催化还原活性。结果表明,CdS/TiO2复合纳米粒子是由锐钛矿型、金红石型二氧化钛和立方晶型硫化镉组成的光催化材料,其颗粒大小为30~50 nm;与TiO2相比,CdS/TiO2复合纳米粒子的吸收光谱发生了明显的红移。CdS/TiO2复合纳米粒子表现出较好的光催化还原U(Ⅵ)活性,在模拟废水pH=6.0、材料用量1.0 g/L时,对U(Ⅵ)的光催化还原效率最高,达99.13%;在真实废水中对U(Ⅵ)的还原率为90.4%,经处理的含铀废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49.
后所煤矿打磨沟二号井102采区C7煤层1272工作面和1274工作面采煤工作面顶板距上一煤层(C6煤层)采空区间距2.8米至4.5米,介绍采空区下间距较近工作面进行开采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950.
本文以某厂引进的空气压缩机上支承高速转子的偏置圆瓦径向滑动轴承为例,进行了轴承的有限元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