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不同相对湿度对牛肉解冻效率及解冻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牛肉为对照,探究低温条件(5℃)下,不同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50%、75%、98%)解冻对牛肉解冻时间、保水性、pH值、色泽、嫩度、蛋白溶解度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新鲜牛肉相比,解冻会降低牛肉保水性、嫩度、色泽方面的品质,促进蛋白变性与脂肪氧化的发生;随着解冻RH的增加,解冻效率明显提高,解冻汁液损失率降低,蛋白溶解度增加,蒸煮损失和pH值在不同解冻RH样品间变化不明显;同时,高RH能够改善牛肉解冻后的色泽和嫩度品质,缓解脂肪氧化,而RH 75%解冻的样品优于RH 98%解冻样品。因此,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解冻RH更有利于提高解冻效率,降低解冻过程对牛肉保水性的影响,保持色泽、嫩度品质,缓解肌肉蛋白变性和脂肪氧化,改善解冻牛肉品质。  相似文献   
72.
利用动态顶空制样-热脱附-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以及感官评价,对不同贮藏时间(0、7、14、21、35、49、77 d)的风干肠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分析贮藏过程中各类挥发性物质变化情况,并对造成异味的主要物质进行鉴别。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时间的样品中,分别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59、56、63、58、73、68、71 种,主要为酯类物质;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风干肠样品色泽变黑,失去光泽,异味逐渐增加,可接受度降低,其中有21、21、17 种风味活性物质分别与感官评价中色泽、风味、可接受度评分显著相关;经过OAV分析以及气相色谱-嗅闻鉴定,辛酸乙酯、1-辛烯-3-醇、正己醛、庚醛、正辛醛、壬醛、反,反-2,4-癸二烯醛可能是造成风干肠异味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73.
吕玉  史智佳  曲超  贡慧  乔晓玲 《食品科学》2014,35(2):209-212
采用同时蒸馏提取制样,通过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对熟牦牛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共检测出 72 种化合物,其中酯类4 种、羰基化合物31 种、醇类6 种、烃类13 种、醚类1 种,酚类2 种、杂环化合物7 种,含 硫化合物6 种、未知化合物2 种。通过嗅闻仪检测表明:异丁酸、丁酸、1-戊烯-3-酮、2,3-戊二酮4 种化合物具有强 烈的刺激性气味,对牦牛肉腥膻味的形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4.
以湖南腊肉为研究对象,分析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对腌制后、一阶段烘干后、二阶段烘干后和烟熏后的湖南腊肉4 个阶段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湖南腊肉样品加工过程中共鉴定出78 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腌制后、一阶段烘干后、二阶段烘干后和烟熏后4 个加工阶段分别鉴定出37、52、55 种和67 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为醛类、酯类、酮类和酚类。腌制后样品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较少,且含量不高;烘干时酮类物质种类增多,醛类和酯类物质的含量大幅增加,酸类物质含量也有增长的趋势,而醇类物质变化不大;烟熏后酚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变化最大,酚类物质的含量由最初的5.97 μg/kg增加到1 019.33 μg/kg。  相似文献   
75.
以中温乳化香肠为研究对象,对其在25 ℃贮藏过程中的优势腐败菌进行分离鉴定,并通过管碟法和酶标比浊法测定肉制品中常用的7 种防腐剂对腐败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中温乳化香肠在25 ℃贮藏第25天时,菌落总数已超过GB 2726-2005《熟肉制品卫生标准》中规定的菌落数,从该腐败样品中分离得到1 株优势腐败菌CMRC BC-1,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比对结果,该菌株被鉴定为凝结芽孢杆菌。7 种防腐剂中,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该菌株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添加量为0.1 g/L时,其抑制率达到99.05%;其余6 种防腐剂除山梨酸钾外,在各自的最大添加量时对该菌株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6.
将迷迭香提取物、茶多酚、留兰香提取物、竹叶提取物及甘草提取物添加到乳化肠中,替代部分亚硝酸 钠,研究其对乳化肠色泽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天然抗氧化剂的添加促进了亚 硝酸钠的发色,延缓了乳化肠红度值(a*)的降低,降低了乳化肠的脂肪氧化程度。与0.010%的亚硝酸钠相比,竹 叶提取物的护色作用较强,且添加量为0.030%时乳化肠的a*最大;留兰香提取物与茶多酚的护色效果次之,添加量 分别为0.040%和0.024%时乳化肠的a*最大;迷迭香提取物与甘草提取物的护色效果最弱。与0.020%异抗坏血酸钠 相比,茶多酚与竹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较强,它们的添加量为0.030%时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迷迭香提取物 与留兰香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次之,它们的添加量分别为0.030%和0.040%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甘草提取物 的抗氧化活性最弱。天然抗氧化剂对乳化肠中脂肪氧化的抑制作用与其对色泽的保护作用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整 体而言,竹叶提取物的护色及抗氧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7.
以错配反应与正常反应之间的ΔCt值为指示,研究不同碱基错配类型、位置与个数条件下引物3′端与模板之间非特异性扩增的发生规律,并构建ΔCt值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碱基错配种类、位置、个数对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 PCR)的非特异性扩增都有显著影响,并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碱基类型上,研究的各个位置上异型错配较易发生非特异性扩增,而同型错配则较难发生,并且两种错配类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错配位置上,相同条件下引物3’端第1位碱基错配对ΔCt值影响最大,错配位置远离3’端时对ΔCt值的影响逐渐减小,非特异性扩增也更容易发生;错配个数上,随着错配碱基个数的增加对ΔCt值得影响程度不断增大,非特异性扩增较难发生。构建ΔCt值预测模型R2达到0.837 1,根据此模型可以预测出不同位置、不同错配类型条件下ΔCt值,从而可以判断RT-q PCR非特异性扩增的发生的难易程度。  相似文献   
78.
通过测定荷斯坦去势公牛肉及其他2种市售牛肉(安格斯牛和西门塔尔牛)营养、加工和食用品质指标,并与文献数据对比分析,挖掘荷斯坦去势公牛肉质特性。结果表明:与安格斯和西门塔尔牛肉相比,在营养品质方面,荷斯坦去势公牛肉氨基酸总量及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含量占比较高(P<0.05),尤其是色氨酸质量分数达1.16%,是其他样品的5~8倍;脂肪酸组成分布均匀,且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加工品质方面,荷斯坦去势公牛肉保水性和凝胶性较好;食用品质方面,荷斯坦去势公牛肉嫩度和肌间脂肪含量较高(P<0.05),大理石花纹丰富,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均较高(P<0.05),荷斯坦去势公牛肉含46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牛肉重要风味物质,包括壬醛、3-羟基-2-丁酮和1-辛烯-3-醇含量显著高于安格斯和西门塔尔牛肉(P<0.05)。  相似文献   
79.
不同换热管表面抗垢性能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垢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尤其是换热设备换热管中,污垢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换热设备的效率,浪费了能源.通过对碳钢管、黄铜管、不锈钢管、等离子注入表面改性铜管和镍基渗层管5种不同换热表面在沸腾状态下的结垢实验,运用表面能降低的原理,对5种换热管的抗垢性能和诱导期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不锈钢管的抗垢性能较强,但是与等离子注入表面改性铜管和镍基渗层管相比,后2种换热表面具有更长的结垢诱导期和更强的抗垢性能,而且镍基渗层管的抗垢性能最强.  相似文献   
80.
利用电润湿原理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离子液体的变焦液体透镜。该透镜的聚焦电压与所使用的离子液体折光率直接相关,折光率越高,达到相同焦距所需的电压也越大。在相同情况下,与传统的盐水溶液变焦透镜相比,离子液体变焦透镜实现聚焦所需的电压更低。离子液体变焦透镜可以适应外界温度的剧烈变化,在高温条件下 (>80 oC)仍可正常运转,且其性能甚至更优。该透镜的变焦范围可从 5 cm至无穷远,而其能耗只有毫瓦量级。离子液体在红外区透光性良好,使得离子液体变焦透镜在红外成像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