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4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在法兰螺纹连接结构振动分析实验的基础上,引入粗糙集理论。对实验数据进行时域统计分析,得到响应信号的有效值、方差、偏斜度、峰度以及基座传感器的振动实验的响应信号作为基准求取基座响应信号与各传感器采集信号的相关度。由所得时域统计特征量建立判定法兰螺纹连接状态的信息系统,由粗糙集理论分析表明:偏斜度、峰度和相关度三个特征量可以完全判定螺纹的松紧程度,为连接状态的判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2.
【世界核新闻网站2012年2月23日报道】韩国2台新核电机组即新古里2号机组和新月城1号机组已经完成并网。新古里2号机组于2011年12月27日实现首次临界,于2012年1月28日完成并网。与此同时,新月城1号机组也于2012年1月7日  相似文献   
113.
利用酚与氢键受体形成氢键的低共熔法萃取煤焦油中的酚具有能耗低、污染小和效率高等优点。综述了近年来低共熔法萃取分离酚的研究进展,对影响萃取效率的主要因素、萃取剂的回收、萃取分离机理和理论发展进行了分析总结。指出低共熔法萃取分离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该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4.
A/O-MBR处理生活污水回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缺氧-好氧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A/O-MBR)对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膜分离截留对COD的去除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生物膜对NH3-N的去除占主要作用.系统出水无色无味,COD、NH3-N的浓度分别为14.82和0.45 mg/L,出水水质优于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和河道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1-2002).  相似文献   
115.
锂离子电池高镍Li Ni_(x)Co_(y)Mn_(1-x-y)O_(2)(NCM,x≥0.6)正极材料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低成本等优势在电池领域备受关注,然而随着镍含量的升高,材料锂镍混排严重且热稳定性下降,导致高镍三元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恶化。本研究针对高镍三元材料阳离子无序排列严重和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通过共沉淀法在前驱体合成过程中将Mg掺杂进入晶体,得到Li Ni_(0.8)Co_(0.1)Mn_(0.09)Mg_(0.01)O_(2)(Mg1.0)活性材料,进一步利用液相法在材料表面包覆Al_(2)O_(3),成功制备Al_(2)O_(3)涂覆的Li Ni_(0.8)Co_(0.1)Mn_(0.09)Mg_(0.01)O_(2)复合材料(Mg1.0@Al)。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Mg掺杂能够有效扩大材料层间距,抑制阳离子混排;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表明,改性未对NCM811材料整体形貌造成影响,同时能够明显地观察到通过液相法在材料表面包覆的Al_(2)O_(3)涂层。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镁铝协同改性可以稳定NCM811材料结构,减少阴极的界面极化,遏制材料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使得材料表现出优越的电化学性能。Mg1.0@Al在1 C循环100次后表现出稳定的放电电压(ΔV=5.2 m V)、较低的电荷转移阻抗(R_(ct)=51.66Ω)和卓越的锂离子扩散系数(D_(Li)=4.05×10^(-14)cm^(2)/s)。同时,Mg1.0@Al材料在2.8~4.3V电压范围下,展现出卓越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1 C下循环100次和400次后仍有188.58 m Ah/g和147.47 m Ah/g的放电比容量,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5.18%和74.54%;5 C大倍率电流下,放电比容量高达146.3 m Ah/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