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开采深度是金属矿山在开采的过程中的相近点的范围与传输板之间的垂直高度,是进行地下开采的一个关键参数。研究金属矿山的地下开采深度是采矿学术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开采深度的确定,受到开采地址、开采技术、经济支撑和开采方法等许多方面的影响。国内外的学者会根据地质条件、技术条件和经济支撑的三方面考量来最终确定金属矿山的开采深度。在系统地分析金属矿山的基本情况和开采特征的基础上,针对矿层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探索适合金属矿山的最佳开采深度,对今后我国安全开采金属矿山能够进行理论指导并提供科学的开采依据。  相似文献   
22.
提出了一种用于电化学工业AC/DC变换器的设计方案,分析研究了该变换器电路的拓扑结构、工作原理及关键电路参数设计准则.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具有功率密度高、变换效率高、功率因数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3.
沼气池夏季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日炎炎的夏季,正是沼气使用的黄金季节,但如果管理不善也会影响其正常使用。为保证沼气池夏季充分发挥效益,应做到以下5个方面:1.勤加料勤出料沼气池加新料一般要在产气量高峰没有下降前进行,即在启用后20d,最迟不得超过30d。不是"三结合"的沼气池启动运转20~30d左右就应添加新料出旧料,每5~10d进出料一次,每次加料量应占发酵料液的3%~5%,平均每天应加5kg的人、畜粪便入池发酵。  相似文献   
24.
将转谷氨酰胺酶TGase用于催化羊毛蛋白谷酰胺残基的γ-酰胺基与壳聚糖、磷酸乙醇胺中的伯氨基之间的酰基-转移反应,对羊毛进行酶催化功能整理.结果表明,TGase酶的催化增加了壳聚糖和磷酸乙醇胺在羊毛上的吸附量;TGase酶与壳聚糖协同整理羊毛织物,进一步降低了羊毛织物的毡缩率,提高了织物的抗菌性;羊毛织物经TGase酶和磷酸乙醇胺联合改性,提高了羊毛的阻燃性能,酶促阻燃羊毛放热峰的峰值温度降低,放热峰面积减少,阻燃羊毛的裂解温度提高.  相似文献   
25.
介绍了漆酶的理化性能和催化机理,综合评述了漆酶在纺织纤维改性、漂白、水洗后处理及染色废水脱色中的应用。漆酶应用于染色织物皂洗过程中,不仅能有效降低污水的色度值,进行自清洁处理,减轻印染污水处理的负担,同时又可取代常规的皂洗剂,去除浮色,提高织物的色牢度,有利于纺织品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26.
“纤维化学与物理”作为南通大学杏林学院轻化工程专业(三本)的一门主干课程,它的内容主要包括高分子化学及物理的基本知识、各类纺织纤维的物理化学结构和性质。文章分析“纤维化学与物理”课的特点,从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手段选择以及教学方式改革等方面总结在三本课堂教学中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并介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从常规工艺分析羊毛大红染色牢度差的原因;并分别从染料选择和工艺改进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解决色牢度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8.
双氧水/硫脲在污渍羊毛漂染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瑞萍 《纺织学报》1998,19(5):50-53
研究了污渍羊毛用双氧水/硫脲进行氧化/还原漂白及连续低温一浴染色的机理和主要工艺。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在加工温度、加工时间及污染环境方面均有所降低;白度和上染百分率获得提高。为低档原料开发高档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30.
张瑞萍  蒋培霞  李春  邢新会 《化工学报》2010,61(6):1495-1505
以L-色氨酸为前体物,对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基因工程菌株生产紫色杆菌素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培养基种类、培养温度、碳源、溶氧、种子液的状态、接种量、诱导时机、诱导剂的浓度及初始pH对细胞生长和紫色杆菌素产量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这些因素中可能存在交互作用的4个因素(种子液OD660、接种量、诱导时机、诱导剂浓度)的影响主次,确定了这些因素、水平的最佳搭配方案。结果表明,重组柠檬酸杆菌合成紫色杆菌素的最优培养条件为:种子液培养至OD660=3.6时,以3%的接种量接种于以甘油为碳源、初始pH为6.5的磷酸盐发酵培养基E2(25μg.ml-1卡那霉素),先在37℃、200r.min-1下培养至OD660=1.4,然后加入0.5μl.ml-1的诱导剂正辛烷,同时转入20℃,在150r.min-1下诱导培养31h。在此最优条件下,紫色杆菌素粗提物(紫色杆菌素及脱氧紫色杆菌素的混合物)产量可达1.809g.L-1,比优化前(0.514g.L-1)提高了252%,是目前国际上其他研究小组报道的最高摇瓶产量(0.43g.L-1)的4.2倍。质粒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重组柠檬酸杆菌在抗生素选择压力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