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1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为考察国内不同类型、品种、产地和部位烟叶样品中游离态甾醇质量分数的分布情况,采用UPLC-MS联用法测定了国内烤烟、雪茄烟和晒烟共47个烟叶样品中5种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胆甾醇、麦角甾醇)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1)烟叶样品中游离态甾醇的总质量分数呈现特定规律,其中豆甾醇质量分数最高,其次是β-谷甾醇、菜油甾醇、胆甾醇和麦角甾醇;(2)烤烟和晒烟中β-谷甾醇的质量分数大于菜油甾醇,而雪茄烟中菜油甾醇的质量分数大于β-谷甾醇;(3)不同品种、部位和产地的烟叶中游离态甾醇的质量分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2.
随着核电二代加或三代机组中全数字化(DCS)控制系统的应用,以网络交互技术为基础的数据通讯成为DCS系统核心组成。DCS系统时钟网络为数据处理及显示系统、电厂控制系统和汽轮机控制系统等核电站众多仪表设备提供授时服务,因此数字通信网络的时钟同步对电厂安全稳定运行尤为重要。结合某核电站DCS一层时钟跨年跳变导致电站计算机信息和控制系统(KIC)历史曲线记录不更新的事件处理,研究了数字通信网络的同步模式和数字通信中网络时钟滑动。通过研究,探索改进时钟授时系统提高可靠性的方法,对现役核电厂授时系统的改造和新建核电厂授时系统的设计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3.
张明月  肖敏  丁洁  王璐 《控制工程》2023,(10):1786-1792
为提高对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分析的精确性,建立了一个新的带有时滞的分数阶传染病易感-感染-恢复(susceptible-infected-removed, SIR)模型,针对该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并且讨论产生Hopf分岔的条件。首先,将整数阶系统转化为分数阶系统并求出正平衡点。然后,以时滞为分岔参数求出分岔点。研究发现,当时滞小于分岔点时,系统在正平衡点处是局部渐近稳定的;当时滞大于分岔点时,系统在正平衡点处发生Hopf分岔。同时,通过分析分数阶阶次对分岔点的影响发现,随着阶次的增加,系统的分岔点减小。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所得结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4.
针对印刷企业而言,提出一种结合OEE的设备效率评价体系,实现对车间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具体的反映。论文通过以MES为主要技术手段将大量纸质信息转化为数据实现印刷车间数据采集与设备分析功能,进行精准管理,利用OEE作为评价指标,应用于某公司车间印刷机组,精确反应设备运行情况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加快信息的处理和反馈速度,优化生产工序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提升印刷机设备效率,使人为管控通过信息系统自动化控制更加精准简便。  相似文献   
145.
母材与钎缝界面处的金属间化合物会降低MnCuAl阻尼合金与430不锈钢钎焊接头的结合强度,进而降低焊接结构的使用性能。采用在430不锈钢表面电镀Ni层后再进行钎焊的方法对有害的金属间化合物进行抑制,同时探究不同厚度Ni层对接头组织、金属间化合物的影响规律和机理。结果表明,镀Ni层与基体界面处无明显缺陷,镀Ni层能够与430SS母材良好结合。对于钎焊接头,未镀Ni时,在430SS侧界面处分布着γ-(Fe,Mn)固溶体层,在两侧的反应层与钎缝中心区之间均存在连续分布的IMC,且伴随着钎剂残留;电镀8μm Ni层时,焊后镀Ni层完全溶解,在430SS侧界面处仍分布着γ-(Fe,Mn)固溶体层,但接头中金属间化合物消失,且只有极少数钎剂残留;镀层为20μm时,焊后在430SS侧有一层残余镀Ni层,未发现γ-(Fe,Mn)固溶体层,金属间化合物消失,且未见钎剂残留。分析认为,当镀层厚度分别为8μm、20μm时,Ni层分别是通过合金化作用、阻隔作用抑制了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6.
为了探究近临界水(NCW)处理烟梗获得植物营养液和生物炭的最优处理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NCW处理烟梗工艺进行优化,设计了料液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1)NCW液化烟梗的最优处理组合为料液比1∶14,温度180℃,时间15min,烟梗生物炭产率最高和气化率最低的条件均为料液比1∶4,温度180℃,时间15min;(2)NCW液化烟梗制备植物营养液中有机质、总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最优处理条件均料液比1∶4,温度180℃,时间15min;(3)结合工艺优化目标与植物营养液质量进行综合评价,T9为最优处理,在此处理下,烟梗液化率51.8%,生物炭产率31.8%,综合利用率达83.6%。获得的植物营养液有机质含量(63.1±1.2)g/L,氮磷钾(N+P2O5+K2O)总含量(5.748±0.017)g/L,中微量元素含量(101.0±3.2)mg/L,达到相关企业标准,可以作为植物营养液使用。  相似文献   
147.
为研究添加酿酒酵母对发酵四川腊肉在贮藏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的影响,使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对添加酿酒酵母发酵剂(实验组,AS)和不添加酿酒酵母发酵剂(对照组,CK)2种腊肉在贮藏1~6个月不同阶段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法、主成分分析(PCA)和层次聚类分析对主体风味物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期的延长,AS组风味物质总数呈现先降低后增长的变化趋势,CK组风味物质总数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AS组在贮藏过程中风味物质种类高于CK组,且在6月达到峰值为27%,且具有更多增香化合物。使用ROAV法对风味化合物进行分析,共确定10种关键风味物质(ROAV>1),包括2-甲基丁酸乙酯、蒎烯、正己醛、月桂烯、乙基麦芽酚、右旋萜二烯、柠檬烯、芳樟醇、桉叶油醇和3-甲硫基丙醛。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发现,芳樟醇对腊肉风味影响最大。因此,通过添加酿酒酵母发酵剂,可以增加四川腊肉贮藏期间风味物质数量,促进风味形成。  相似文献   
148.
作为主流的总线协议,PCIE(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总线的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连接的外围设备也越来越多。而无论桌面还是嵌入式的通用处理器上,PCIE控制器数量有限,同时很多PCIE桥芯片的功能也很局限。为此设计出一款具备多态性的PCIE扩展桥芯片来扩展处理器PCIE处理能力。该芯片的多通路、高通量、多态性的属性有效弥补了传统处理器PCIE能力不足的缺点。方案通过硅后验证方法,确定了芯片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方案也为后续具备更多通路和属性的PCIE扩展芯片提供了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9.
[目的]通过复凝聚法制备复配微囊悬浮剂,提升杀虫活性,并依靠天然可降解囊材的优势减轻环境污染。[方法]试验以阿维菌素、四氯虫酰胺为研究对象,选取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2%阿维菌素·四氯虫酰胺微囊悬浮剂,通过HPLC法确定其包埋率,并对复配微囊悬浮剂的释放机制进行探讨。[结果]以4%SC-3作为乳化剂,3%SP-SC-2728为分散剂,0.2%黄原胶和0.3%硅酸镁铝作为混合增稠剂,以1%明胶∶1%阿拉伯胶=1∶1为壁材,制备的微囊包埋率达100%,微囊悬浮率高,稳定性好,同时能显著降低紫外照射对原药的降解,微囊以Fick扩散和壁材骨架溶蚀2种机制进行药物释放。[结论]微囊悬浮剂缓释效果显著,同时降低了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