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8篇
工业技术   62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德国空间规划体系及其发展动态解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城市内的土地规划由建设系统的规划部门主管,而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土地规划由国家资源部门主管;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村镇规划相脱离;城不城,乡不乡;城市规划上无区域规划、国土规划指导,下无建设图则的法律保障;国家的土地空间利用规划不成体系,这些问题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历史上都曾经有过。本文希望通过对德国在其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形成的空间规划体系的建设完善过程的剖析,得出一些对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82.
20世纪的城市经历了史无前例的灾难,而20世纪的城市化业经夯 空前发展。在对20世纪的都市建筑学主导思想历程的回顾与省视基础上,本文指出都市建筑学将在新世纪面临的四大挑战;即1)大都市的全球化;2)空间的市场化;3)信息网络化;4)全球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83.
六十余年来,中国历史城镇保护与规划的先行者、城市建设史和城乡遗产保护学科奠基人之一的阮仪三先生一直致力于中国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实践与教学工作,并因这方面的卓越贡献两次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奖项。他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激发中青年学者传承老一辈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的责任感及使命感,更好地促进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创新发展,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于2023年10月29日在上海隆重举行了“阮仪三教授城市保护学术思想研讨会暨新时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国际论坛”。本刊编辑部将与会专家的发言整理集结为“新时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及“阮仪三教授城市保护学术思想”学术笔谈,总结凝练为以下四个主要议题:(1)文脉传承与基因延续段进指出传承城市空间文脉,通过空间基因延续空间要素的稳定组织关系和深层机制,需要努力探索形式背后的生成逻辑和科学内核;周俭从“城乡活态文化遗产保护”学术思想出发,提出要关注居民的需求,深入理解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价值特征和内涵,把历史资源的发掘与日常社会经济行动有效结合;李晓江强调...  相似文献   
84.
围绕“跨代孪生”为何与如何映射城市生命特征展开,回顾“跨代孪生”提出的根本原因,总结“跨代孪生”的发育进程,提炼“跨代孪生”要素分类体系及其关系矩阵,指出“跨代孪生”未来攻关方向及可能的贡献。遵循城市生命具有三重形式:物质生命、社会生命和数字生命。城市物质生命和社会生命是不断迭代演进的,因此城市数字生命也必须映射城市物质生命和社会生命进行迭代演进。“孪生”从工业生产过程引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应针对城市迭代演进的特征,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核心关切的“时间”结合在一起。“跨代孪生”的关键在于看到城市的未来,以未来引导现在的决策;“跨代孪生”的优势在于看见城市的历史,为当前和未来的发展作出科学依据;“跨代孪生”的科学意义在于以此发现城市发展规律。“跨代孪生”帮助城市学科理解历史、现在和未来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城市生命构成过程中内在多要素之间的关联,为城市发展赋予动力。  相似文献   
85.
井控装备是防止井喷失控,节流压井、处理复杂事故的关键设备,也是确保施工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其配套率、可靠性和现场操控水平决定了井控管理的成败。带压作业是井控装置在井内压力动平衡状态下工作的,对井控装备的要求更高。在装备配套、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井控风险高。本文通过带压作业井控装备配套、使用以及施工工艺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井控风险影响分析,提出风险消减措施和建议,对带压作业现场施工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6.
针对P20在传统钻削中存在轴向力大和入孔边缘质量差的问题,提出运用超声振动辅助钻削来改善。使用Deform-3D模拟钻削过程,设计对比、单因素以及不同冷却剂仿真实验,研究轴向力的变化,并通过搭建的实验平台,对刀具施加50 kHz超声频,研究对比传统钻削和超声振动辅助钻削在不同加工参数及冷却剂下轴向力和入孔形貌的变化。研究表明:超声振动辅助钻削可有效减小轴向力、改善入孔边缘质量;随着主轴转速的增加,轴向力减小,入孔边缘质量先变好后变差,随着进给速度的增加,轴向力增大,入孔边缘质量变差;选择油基类型冷却剂可减小轴向力、提高入孔边缘质量。  相似文献   
87.
目的 研究热轧和温轧两种轧制工艺对低碳中锰钢的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阐明两种轧制工艺对马氏体转变和应变硬化行为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热轧和温轧两种轧制工艺得到的实验钢进行拉伸性能测试,分析温轧后实验钢强塑性同步提升的现象,通过EBSD数据分析,测量热轧和温轧实验钢中马氏体的转变量,并对两种轧制工艺拉伸后实验钢的断裂行为进行讨论.结果 高温区轧制后,得到稳定性较差的粗大奥氏体组织,虽然其马氏体转变量较高,但是其伸长率和抗拉强度较低(抗拉强度为757.9 MPa,伸长率为13.1%);两相区温度进行中高温轧制后,可以得到多尺度、稳定性适中的奥氏体组织,显著提高材料的伸长率和抗拉强度(其抗拉强度为1313.2 MPa,伸长率为35.8%),获得较优的综合力学性能.结论 通过合金成分优化设计,采用两相区轧制工艺,调整奥氏体稳定性,可以简化制备流程并获得高强塑性中锰钢.  相似文献   
88.
经济型数控升降台铣床的升降台升降采用步进电动机驱动,由于步进电动机不带抱闸装置,在停电状态下,升降台会因自重而自动下移,故需要采用升降台平衡机构进行控制。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升降台平衡机构,其垂向自锁机构的设计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精度高、装配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89.
在60℃下考察了鑫合公司生产的油基液态黄原胶在加量0.8%、1.6%、2.4%时对聚合物钻井液、抗高温聚磺钻井液、水包油聚合物钻井液疏变性能的影响,结果如下:该黄原胶产品对3种实验钻井液均有良好的流型调节作用,可使钻井液的表观黏度、塑性黏度增大,使动切应力大幅度增大,明显改善钻井液的剪切变稀性能;在120℃滚动后塑性黏度变化平缓,动切应力不降反升,与常规黄原胶产品有明显不同。该黄原胶产品还能改善钻井液的滤失特性,降低3种实验钻井液120℃滚动前后的API滤失量(60℃)。加入1.6%该黄原胶产品的聚合物钻井液的表观黏度、塑性黏度、动切应力均随加入盐(NaCl)量的增加而减小,但加盐量为80、160、240g/L时变化幅度不大;这些流变参数随混入原油量的增加(50、100、150g/L)而增大。该黄原胶产品作为流型调节剂,更适合水包油和混油钻井液,尤其是高温下使用的钻井液。表7参4  相似文献   
90.
反向旋转双转子碰摩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松霆  吴志强 《振动与冲击》2012,31(23):142-147
建立了考虑内外转子碰摩影响的双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导出系统振动响应的动力学方程。利用分岔图,庞加莱截面图以及频谱图分析了双转子系统随转速变化时的振动响应和力学特性,以及系统发生碰摩时的各种非线性现象,并讨论了粘性阻尼系数、碰摩刚度系数和支撑弹簧刚度等系统参数对系统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的变化,系统会发生碰摩运动,导致拟周期和倍周期等复杂动力学行为出现;随着粘性阻尼系数的减小,系统行为变得复杂;碰摩刚度系数增加时,系统在碰摩时易发散失稳;在一定范围内,支撑弹簧刚度越大,系统的运动状态越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