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6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第四部分胶原多肽接枝改性蛋白填充复鞣剂的应用研究 胶原多肽与皮革胶原纤维具有化学结构的相似性.两者存在离子键、氢键等强相互作用.相容性好,由其制备的材料可以渗透到胶原纤维深层,具有很好的鞣性和填充能力.使成革具有较好的柔软性、丰满性和卫生性能.同时蛋白质是天然的两性高分子,有助于皮革的染色。水解胶原用于制革的优良性能使铬革屑水解液的改性及利用成为复鞣填充材料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2.
本文采用一种新方法替代常规染色法使皮革着色,是采用能产生天然皮的颜色即黑色素的化学过程。1,8-二羟基萘和其他二羟基萘能够被一种多酚氧化酶——漆酶所氧化,并聚合成染料。这种染料不仅能产生颜色,而且在有胶原存在时,还可与胶原形成共价结合,从而具有鞣制效果。  相似文献   
23.
采集巴基斯坦白沙瓦市当地制革厂的制革废水样品,该样品经由静态和动态电极板构成的简易电池产生的直流电电解,经过稀释并调节至适当条件:1%的HNO3和1%NaHCO3作为电解液和pH调节剂,NailCO3同时也作为阳极沉淀Na2Cr2O,的钠源,分别在阴极和阳极形成Cr(OH)3和Na3Cr2O3,对不同的电极在相应的最佳条件下进行测试,来增加铬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在以铅做阳极,铜作阴极形成电极电势为1V,PH值5.0,转动速率500rpm的条件下,经过2小时电解,铬的回收率达到99%。本研究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控制适当的PH值,分别在阴极、阳极或两个电极上都能够回收上述提到的盐。此法不仅将废水污染减少到最小,而且产物能够被制革厂或其他相关工厂循环利用,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24.
从常规铬鞣工艺存在的问题来看,如何再利用制革废弃物,合理使用非可再生的铬资源,减少制革废水中铬和中性盐的污染,便成为制革工作者的重要工作;改善常规铬鞣工艺中的污染问题与浪费问题势在必行。高吸收铬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不二选择,其中又以不浸酸高吸收铬鞣方法在清洁铬鞣方面前景更好。要提高皮胶原对铬的吸收效率,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对皮胶原分子进行改性,以增加皮胶原分子侧链羧基的数量,从化学的角度而言是利用化学材料预先与皮胶原反应,对皮胶原分子进行改性或修饰,增加皮胶原分子与铬盐的结合点,提高结合能力。高吸收有机助鞣剂制备的基本出发点是:用除带有羧基外,还带有其它能与皮胶原分子发生作用的活性基的双(多)官能基的化学材料先与皮胶原作用,把羧基引入皮胶原分子,使得皮胶原所带羧基数量增加,为铬盐提供更多的结合点,增加皮胶原对铬的吸收率和结合率。常规铬鞣工艺中铬鞣剂的吸收率仅为60%~80%,且鞣前必须浸酸,铬鞣后期需提碱,以帮助铬的结合;因此除废液中含有大量Cr2O3外,还存在中性盐的污染问题。基于制革废革屑水解物改性制备的含多种活性基团的高吸收有机助鞣剂,实现了不浸酸、不提碱的清洁铬鞣技术。其突出特点表现在:软化后的裸皮无须浸酸,直接经助鞣剂进行预处理;铬鞣剂用量较常规工艺节省1/3;不需提碱,浴液终点pH约为4.0~4.2;铬鞣废液中Cr2O3含量低至200mg/L以下。成革质量,包括粒面平细度、收缩温度和面积得革率与常规浸酸铬鞣工艺相比无差异。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也是实施资源有效利用和循环经济的范例。  相似文献   
25.
人体体表创伤包括烧伤、烫伤、机械伤以及皮肤溃疡等,如何修复创面,促进创面愈台,以及改善愈合后皮肤的功能和外观,是外科领域的重点问题。目前,创伤敷料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而已有敷料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因此,研究开发新一代的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具有组织诱导性能的体表创伤敷料,是十分必要的。 本论文利用海藻酸钠、壳聚糖、聚乙烯醇、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为原料,制备了三种生物敷料。 本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的水溶液共混,烘干成膜,然后在3%(w/w)的CaCl,水溶液中凝固,接着用1%(w/w)的HCl水溶液处理,经干燥处理后,成功制得海藻酸/聚乙烯醇共混膜。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原子子吸收光谱和扫描电镜、透光率对共混膜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共混膜的吸水率、保水率、主要力学性能、水蒸气透过率等性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共混膜中海藻酸与聚乙烯醇分子间存在着强的相互作用及良好的相容性,其中Ca^2+交联作用和海藻酸与聚乙烯醇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强的相互作用使共混膜理化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2.壳聚糖和聚乙烯醇的醋酸水溶液共混,流延成膜,然后用1mol/L的NaOH水溶液处理,经干燥处理后,成功制得壳聚糖/聚乙烯醇二元共混膜。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光率对共混膜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共混膜的吸水率、保水率、主要力学性能、水蒸气透过率、热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共混膜中壳聚糖与聚乙烯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其中壳聚糖与聚乙烯醇分子间作用力使共混膜理化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3.壳聚糖醋酸水溶液、聚乙烯醇水溶液与纳米二氧化硅溶胶共混,经流延成膜,制得壳聚糖/聚乙烯醇/纳米二氧化硅三元复合膜,并对复合膜的结构、吸水率、保水率、水蒸气透过率、主要力学性能和浸出液细胞毒性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复合膜结构均一无分相,壳聚糖、聚乙烯醇、纳米二氧化硅三种物质相容性良好,复合膜吸水性、保水性、力学性能和水蒸气透过率良好,无细胞毒性,满足生物医用膜材料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6.
美国专利3,206,435(1965.9.14)与3,397,941(1968.8.20)推荐了一种鞣性树脂。它是三聚氰胺、双氰胺、醛与有机磺酸中性盐的缩合反应产物。根据这种树脂作铬鞣面革复鞣后的成革质量特点介绍来看,可试用于酶脱毛铬鞣牛正面革工艺,以解决目前我们国内这种产品  相似文献   
27.
第四阶段科研机构 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1999~2003) 一、事业单位转制企业,革鞋两所合并建院 1999年,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原工业部)所属科研机构转制方案的通知”,通  相似文献   
28.
29.
30.
包括浸水在内的酶脱毛过程的总时间为22小时。过程的加速是借助于原料皮在温度22~25℃的亚硫酸钠溶液中浸水而达到的。在亚硫酸钠溶液中浸水6小时以后,原料皮进行去肉,然后放入酶处理液中。处理液的液比很小,以便能获得高的酶浓度,保证它较使地渗入皮内。酶处理液的组份如下(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