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工业技术   1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对醋酸乙烯酯(VAc)均聚乳液在柔韧性和对阻燃剂包容性上存在的不足,用丙烯酸丁酯(BA)对VAc进行共聚改性,较系统地研究了改性胶膜的各种性能。结果表明,BA对VAc改性后,不仅提高了胶膜的断裂伸长率和耐水性,而且明显提高了胶膜的初始分解温度和最大热释放速率。当BA引入量为单体总量的25%(质量分数,下同)时,胶膜初始分解温度升高44℃、最大热释放速率对应温度升高9℃。同时,在250~400℃范围内,共聚物残留量明显高于醋酸乙烯酯均聚物。  相似文献   
22.
聚乙烯醇氧化改性对其生物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分子量、高醇解度的聚乙烯醇(PVA)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降解性较差,难以实现水体自净化的要求。为从根本上提高PVA的生物降解性能,采用H2O2与Fe2+的复合体系对PVA进行氧化处理,使PVA分子链上的—OH部分氧化为O结构,为PVA发生主链断裂提供条件。通过对PVA的氧化动力学研究和分子量测定,确定了氧化改性的反应条件;用红外光谱法检测证明了氧化反应使PVA形成了生物降解所需的双酮结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氧化改性后的PVA生物降解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适当的氧化可大大提高PVA的生物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23.
高速搅拌对淀粉/聚乙烯醇共混物薄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高速搅拌,将淀粉与聚乙烯醇进行溶液共混,制备了淀粉/PVA共混薄膜。测定了高速搅拌前后共混薄膜的力学性能。透明性,耐水性及生物降解性。结果表明,高速搅拌改善了淀粉/PVA薄膜的力学性能,透明性与耐水性,并可提高共混膜的全用稳定性。  相似文献   
24.
25.
李美兰  龚伟  王草萍  刘白玲 《硅酸盐通报》2018,37(10):3349-3354
通过抗压和抗折试验,考察了P(VAc-DBM-AA-SSS)共聚乳液对水泥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功能单体SSS的加入能显著地提高共聚乳液胶膜的耐盐性及改性水泥砂浆的力学强度.同时详细考察了P(VAc-DBM-AA-SSS)共聚乳液改性水泥砂浆时,其耐盐性和抗冻性.结果表明,P(VAc-DBM-AA-SSS)共聚乳液的掺入,可以明显提高改性水泥砂浆的耐盐性能和抗冻性.通过SEM分析可知,掺加适量P(VAc-DBM-AA-SSS)共聚乳液,能有效改善水泥石结构与集料的结合形态,使其形成柔性网状的胶膜结构,这种网状结构有利于力学强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6.
简要介绍了邻近闪烁分析技术及由其发展而来的Alphascreen分析技术 ,对其中使用的荧光微球的要求、特点作了介绍 ,并按荧光物质在微球中所处的位置对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作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27.
聚氨酯的生态固沙性能及其与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聚氨酯用于漠化治理的技术依据,从固沙性能和生态效应两方面,详细探讨了聚氨酯用于生态固沙的综合效果,并与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的对应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浓度为2%时,2种材料的固沙强度均能满足固沙的基本要求,而且均有良好的耐热稳定性与抗冻融稳定性,从而能够经受沙漠环境温差的大幅度变化;另外,2种固沙材料都可提高沙土的保水性能,有利于沙土微生物的生长以及植物发芽率的提高。对比2种固沙材料可知,聚醋酸乙烯酯对提高植物的发芽率以及沙土微生物的生长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聚氨酯与沙粒可形成韧性固结层,能进一步提高其抗风沙侵蚀的能力,同时聚氨酯有更好的保水性,能促进沙土中细菌的生长及延长植物的存活时间,但对种子的前期发芽有一定的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28.
A.PRZEPI  RKOWSKA  M.PROCHON  罗荣 《北京皮革》2008,(6):100-101,104
前言 近年来,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多的集中在纳米技术上,很多关于纳米聚合物材料的合成和修饰的研究都是基于纳米填料制得。这意味着制革厂将面临一系列问题.即回收利用涂饰工段产生的污水。更加严重的问题是在准备工段如浸水、脱毛、和浸灰工序中产生的污水。  相似文献   
29.
以阴离子型P(VAc-DBM-AA-SSS)乳液作为高盐沙地固沙剂为例,考察了不同的固化温度对材料固沙效果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在不同盐含量的条件下,P(VAc-DBM-AA-SSS)乳液与沙粒的吸附行为。另外,对浸泡不同浓度盐水后,P(VAc-DBM-AA-SSS)膜的表面形貌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将P(VAc-DBM-AA-SSS)乳液与不同浓度盐溶液混合,待固化成膜后,对膜的表面形貌及力学性能的进行了详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P(VAc-DBM-AA-SSS)乳胶膜与盐溶液的作用不会影响其固沙效果。而当NaCl与P(VAc-DBM-AA-SSS)乳液混合成膜后,NaCl晶体会严重破坏乳胶膜的连续相,使膜的力学性能下降,影响固沙效果,即证实了乳液在高盐沙地固沙的作用机理不同于在不含盐沙地固沙的固沙机理,并阐明了P(VAc-DBM-AA-SSS)乳液用于高盐沙地固沙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0.
超声波作为一种高效先进的生产技术用于皮革加工,对制革生产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详细探讨了放大实验中,诸多影响因素对染色工艺的作用效果,如机械搅拌、液化、染浴浓度等。结果表明,液化和染料浓度对染料吸收率影响显著。与超声波作用效果相比,机械搅拌对染色工艺没有明显改善。为尽可能获得放大实验效果,也尽可能的将实验用蓝湿革样品面积进行了增大。实验结果显示,与浸入超声仪中的烧杯染色实验相比,染料吸引率显著增加(1.6倍)。这与超声条件下染料吸收率为静态条件下吸收率的4.3倍结果相一致。超声波辅助植鞣(EI)革染色时,染料吸收率是对比实验的6倍。实验还制定了超声仪内放大革样的另一重要参数:空穴能量,发现加工过程中60%的空穴能被皮革吸收。本实验对染料聚集粒径是否影响染料扩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染料聚集对扩散是有利的。本文研究并比较了不同超声设备(超声仪和超声探头)对染色过程的作用。实验还研究了皮革超声染色工艺中的传质平衡,并与其它工艺进行了对比。超声技术的成本与效益预算分析表明,与传统转鼓工艺相比,采用超声效益更好。超声工艺节约染料,即便有电能消耗,仍能产生可观效益,短期内就能收回在超声设备上的投资。所以,对于制革者来讲,超声波作为一种先进技术,有望应用于皮革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