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与其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27例PCOS患者(PCOS组),21例因男方因素或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对照组)血清NO水平,测定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脂含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AI)、血清性激素、空腹血糖(FPG)和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非肥胖PCOS组的HOMA-IR高于非肥胖对照组,IAI、血清NO水平低于非肥胖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非肥胖PCOS组IAI明显高于肥胖PCOS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NO水平在PCOS组和其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COS组中,血清NO水平与HOMA-IR(r=-0.317,P〈0.05)、体脂含量(r=-0.346,P〈0.05)呈负相关。结论PCOS患者血清NO水平降低,提示PCOS患者可能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32.
目的: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孕妇胎盘组织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的表达水平,探讨PECAM-1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5年5月~2006年5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病例80例,分为3组:轻度子痫前期组2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30例,正常晚孕组(NT组)30例;胎盘组织中PECAM-1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法测定。结果:PECAM-1表达于胎盘绒毛血管内皮,重度子痫前期组同正常晚孕组比较,PECAM-1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分别同正常晚孕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CAM-1表达于胎盘绒毛血管内皮细胞上,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表达降低,且随病情的加重其表达水平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基于实验室数据建立本实验室成人血清CA72-4医学参考区间,并验证其适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间至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成人血清CA72-4检测数据。采用独立样本K-S检验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将数据转换近似正态分布后采用Tukey法剔除离群高值后获得入组数据8 667例,年龄分布18~94岁,其中男性1 878例,女性6 789例。采用Spearman评估血清CA72-4水平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采用Z检验比较性别、仪器型号及年龄的不同时血清肿瘤标志物CA72-4水平是否存在差异;采用非参数法建立成人不同年龄段血清CA72-4的P95医学参考区间及90%的置信区间。通过每组20健康成人CA72-4结果验证参考区间的设置合理性。结果 郑州地区CA72-4水平与年龄呈微弱负相关(r=-0.023,P=0.03),且18~50岁组与≥50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6,Z*=18.03;Z>Z*)。不同性别、仪器型号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蛋白C(PC)、蛋白S(PS)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及其与孕周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医院就诊的232例GDM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在医院进行孕检的268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PC、PS和ATⅢ水平;按孕周将观察组和对照组分为孕中期和孕晚期,分别比较孕中期和孕晚期观察组和对照组PC、PS和ATⅢ水平。通过相关性分析,分析PC、PS和ATⅢ水平与孕周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S和PC水平降低(P<0.05),但AT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患者PC和ATⅢ水平与孕周呈负相关(r=-0.156、-0.134,P<0.05)。结论 GDM患者PS和PC水平降低,且随孕周增大,PC、PS和ATⅢ水平降低,应尽早进行干预,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35.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素、糖耐量和胰岛素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测定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性激素、糖耐量和胰岛素。方法 :将 4 5名正常对照和 5 0 0例PCOS患者按体质指数 (BMI)各分为 2组 :正常Ⅰ组、PCOSⅠ组 (BMI<2 5kg/m2 ) ,正常Ⅱ组、PCOSⅡ组 (BMI>2 5kg/m2 )。各组均行性激素 5项 (LH、FSH、E2 、PRL和T)测定及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 :①PCOSⅠ、Ⅱ组 5项性激素水平与对照Ⅰ、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②血糖水平仅PCOSⅡ组 1h、2h血清葡萄糖明显升高 ;而胰岛素释放量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LH升高在PCOSⅡ组的发病中可能不是关键病因 ;②肥胖加重了PCO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的程度。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利用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中体检者“大数据”,使用间接法探讨不同性别和年龄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建立适合的甲状腺激素数据分组方案及参考区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共17 174例含甲状腺功能检测数据的健康体检者信息,采用独立样本K-S检验分析正态性,BOX-COX将数据转成近似正态分布后用Tukey法剔离群值。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组间差异。采用非参数法建立不同性别及年龄的TSH、FT4、FT3的P2.5、P97.5医学参考区间及90%的置信区间,探讨不同年龄、性别组的数据分布及差异的显著性,并与行业标准及试剂说明书推荐的参考区间比较。结果 男性以64岁、女性以50岁为年龄分组界限,男性总体TSH水平为0.66~5.08 mIU/L、女性18~49岁和≥50岁TSH水平分别为0.69~5.95 mIU/L、0.75~6.49 mIU/L,女性TSH水平高于男性(P<0.001)。男性总体FT4水平为11.3~17.8 pmol/L,女性18~...  相似文献   
37.
38.
妇科生殖道炎症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不仅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 ,而且威胁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方式及观念的改变 ,妇科生殖道感染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病因也变得较为复杂。现将我院妇科门诊 2 0 0 1年 6月~ 12月份 96 85人白带检验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调查期内妇科门诊所有就诊者。1 2 方法和内容 ①由妇科大夫将白带取于一次性小塑料试管内 ,由病人立即送往化验室检验 ;②检验人员接标本后立即编号 ,涂片 ,先用常规方法检查 ,干燥后用白带涂片多项检查快速染色技术油镜检验 ;③对可…  相似文献   
39.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晚期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 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HBV携带者(小三阳、大三阳)分为用药组(A组)、未用药组(B组),A组196例(小三阳145例,大三阳51例)于孕28、32、36周肌注HB IG 200 IU,B组120例(小三阳78例,大三阳42例)不用药。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A、B两组新生儿乙肝五项指标。结果A、B两组孕母为“小三阳”的新生儿HBsAg(-)检出例数分别为125例、15例,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HBsAb( )检出例数分别为104例、6例,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A、B两组孕母为“大三阳”的新生儿HBsAg(-)检出例数分别为46例、10例,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HBsAb( )检出例数分别为6例、4例,两组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HBeAg(-)检出例数分别为5例、3例,两组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HB IG能够阻断孕母为“小三阳”的母婴传播,但对孕母为“大三阳”的HBV无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调查该地正常孕产妇不同孕期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参考区间.方法:比较103例正常早孕组妇女(≤12周)、113例正常中孕组妇女(14 ~ 27周)、116例正常晚孕A组妇女(28 ~ 34周)及115例正常晚孕B组妇女(35 ~ 38周)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孕期妇女凝血指标中D-dimer、FDP变化情况.结果:早孕组、中孕组、晚孕A组、晚孕B组D-dimer的含量分别为0.30 (0.00~4.11) mg/L、1.00 (0.00~5.13) mg/L、2.90(0.00~ 16.25) mg/L、3.90 (0.20~21.29) mg/L;早孕组、中孕组、晚孕A组、晚孕B组FDP的含量分别为0.00 (0.00~3.99)mg/L、0.40(0.00~183.00) mg/L、2.00 (0.00~39.85) mg/L、2.50 (0.00~32.98) mg/L.早孕组与中孕组比较,早孕组与晚孕A组比较,早孕组与晚孕B组比较,中孕组与晚孕A组比较,中孕组与晚孕B组比较,D-dimer和FD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A组与晚孕B组比较,D-dimer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DP含量有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孕妇不同孕期D-dimer和FDP参考区间差异明显,临床定期监测D-dimer和FDP指标的变化,采取及时、积极的治疗措施有利于减少妊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