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3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玻璃珠-盐析法提取常见致病真菌DAN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提高提取 DNA的效率并减少污染和毒性,以适应临床 PCR检测的需要,建立玻璃珠-盐析法快速提取常见致病真菌 DNA。方法 分别采用玻璃珠-盐析法和经典的酶解-酚氯仿法比较从白念珠菌、乳酒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烟曲霉、黄曲霉和马内菲青霉等 8种常见致病真菌中提取 DNA,同时行 PCR以评价其可靠性。 结果 本方法从 8种常见致病真菌均提取浓度较高且较完整的 DNA,用于 PCR也获得良好结果。结论 玻璃珠-盐析法提取致病酵母菌和丝状真菌安全、快速且有效。  相似文献   
22.
目前的间接研究,趋向于肯定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在白念珠菌病发病中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中此酶在分子特征,基因及其表达、分泌机制和致病机理等方面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23.
目前的间接研究,趋向于肯定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在白念珠菌病发病中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中此酶在分子特征、基因及其表达、分泌机制和致病机理等方面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24.
都柏林念珠菌的国内首次分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都柏林念珠菌是最近从白念珠菌菌种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具厚壁孢子和芽管试验阳性的独立菌种。45℃孵育是一种简便、可靠的区分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的方法。我们采用这一方法分析了都柏林念珠菌的临床分离率。结果口腔念珠菌病和健康人口中都柏林念菌的分离率分别为8.82%和4.76%,阴道念珠菌病和健康人阴道中都柏林念珠菌的分离率分别为10.34%和0。这提示都柏林念珠菌在临床有较高分离率。  相似文献   
25.
新生隐球菌感染是免疫低下者致死原因之一,艾滋病患者合并隐球菌脑膜脑炎占6%~8%,即使给予抗真菌剂治疗仍有极高的病死率,个别生存者也需终身治疗以防复发,有人用单克隆抗体(AcAb)作被动免疫治疗有效。有  相似文献   
26.
阴道念珠菌菌株的分型和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阴道念珠菌病发病与念珠菌菌株的关系。方法 选择两组白念珠菌 ,A组来源于健康妇女阴道分泌物 ,B组来源于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选用自动微生物诊断鉴别系统和氨基黑染色法两种表型识别技术检测受检菌株生化反应及蛋白酶分泌参数 ,进而用数值分类技术行相似性分析。结果 A、B两组间福寿草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也进一步证实蛋白酶的分泌能力在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5 6株白念珠菌共产生 41型 ,可大致分为 7类 ,c、f和g类以B组分离株为主 ,b和d类以A组分离株为主。结论 福寿草醇和蛋白酶的升高可能与阴道念珠菌病发病相关。数值分类技术在菌株相似性分析时 ,有其优越性 ,有待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27.
新生隐球菌胞壁的主要蛋白——甘露糖蛋白(MP)是介导细胞免疫(CM1)的成分之一,但其来源及致病性尚不清楚。该实验目的是确定MP在胞壁中的定位及其参与CM1的成份。  相似文献   
28.
系统性念珠菌感染是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对免疫受损患者。而微生物学、组织学和血清学方法结合诊断该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仍有待提高。聚合酶链反应(PCR)诊断真菌已广泛应用于多种临床标本如全血、血清、呼吸道分泌物、尿、腹腔积液和脑积液等。多数认为其敏感性高于血培养。除协助侵袭性念珠菌病的诊断外,一种理想的检测方法也应能帮助监测治疗反应以确定治疗时间。由于杀真菌剂的毒副作用较大,因此准确地评估停药时间对临  相似文献   
29.
利用自动微生物诊断鉴别系统对相同碳源量、相同接种量、相同终值判别标准下 ,18株白念珠菌的 2 6项碳源在 14h、2 4 h和 4 8h的同化反应的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16种 ( 61.6% )碳源同化反应至少在 14h便可以产生稳定的结果 ,2种 ( 7.7% )产生基本稳定的结果 ;而只有 3种 ( 11.5% )结果存在菌株间变异。这对于酵母菌快速生化鉴定系统的完善及白念珠菌生物学分型的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0.
1998年10月14~17日,第五届亚洲皮肤科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本次大会虽为区域性会议,但美国、英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许多皮肤科教授专家也应邀参加,使本次大会成为皮肤科界的一次世界性盛会。这次大会必将使我们更深一步地领略到皮肤科知识的飞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