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91.
疫苗安全关乎人民生命安全、社会稳定和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实现全程冷链运输是保证疫苗品质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主要从国内外疫苗冷链物流的风险管理研究现状、物联网新技术对疫苗冷链运输风险管理的作用角度,综述各冷链物流相关概念和具有代表性的物流行业中的风险管理应用案例。同时结合云监控系统和大数据为代表的物联网新技术,探究其在疫苗冷链物流风险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和未来第三方物流加快进入药品冷链物流的行业趋势,为中国疫苗及药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对α-干扰素(interferon-alpha,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疗效的观察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524例慢性乙型肝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药治疗组174例,联合中药治疗组174例,联合西药治疗组176例。单药治疗组采用IFN-α治疗24周;联合中药治疗组在IFN-α治疗基础上,采用柴胡疏肝散口服,每日1剂,疗程24周;联合西药治疗组在IFN-α治疗基础上,采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150-mg tid 口服,疗程24周。观察3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改变情况、中医症状疗效、ALT水平、HBV DNA定量、抗病毒治疗应答及治疗前、治疗8周、治疗24周的TNF-α、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24周后,联合中药治疗组症状积分改善程度最明显、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最高,联合西药治疗组次之,而单药治疗组最低(P<0.01,P<0.05)。完成IFN-α 24周治疗后,联合中药治疗组ALT改善程度、HBV DNA定量下降程度及完全应答率最高,无应答率最低,单药治疗组次之,而联合西药治疗组最低(P<0.05);治疗8周后联合中药治疗组及单药治疗组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联合西药治疗组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24周后联合中药治疗组及单药治疗组TNF-α、IL-6水平较治疗8周明显下降(P<0.01),联合西药治疗组TNF-α、IL-6水平较治疗8周时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INF-α联合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改善患者症状,增加INF-α抗病毒疗效,值得推荐联用,而联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可降低INF-α抗病毒疗效,不推荐联合使用,INF-α及柴胡疏肝散均可以通过上调TNF-α、IL-6水平通过免疫激活来清除病毒,二者联用可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日间嗜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196例OSAHS患者进行临床随访调查,均进行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估,依据其是否发生日间嗜睡将其分为嗜睡组(n=102)和无嗜睡组(n=94);比较两组间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AHI、MSaO_(2)、LSaO_(2)、CT90、总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总睡眠时间、微觉醒指数等因素;并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法筛选影响OSAHS患者日间嗜睡的危险因素。结果:196例OSAHS患者日间嗜睡发生率为52.04%(102/196);多因素结果显示,影响OSAHS患者日间嗜睡的危险因素包括体质量指数(OR=4.280)、高血压(OR=3.025)、AHI(OR=1.670)、CT90(OR=2.113)、总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OR=1.528)、微觉醒指数(OR=2.843),而LSaO_(2)(OR=0.383)则为保护因素。结论:OSAHS患者具有很高的日间嗜睡率,影响其日间嗜睡的高危因素较多,应根据这些危险因素进行积极预防和治疗,降低OSAHS患者的日间嗜睡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4.
目的克隆山茱萸关键酶基因1-脱氧-D-核酮糖5-磷酸还原酶(CoDXR)的全长cDNA序列,为山茱萸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本实验室获得的山茱萸转录组数据中的转录本序列c147202_g1为模板,通过Primer Premier 5.0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克隆CoDXR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通过相关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功能预测。结果 CoDXR基因长度为1 505 bp,ORF长度是729 bp,编码242个氨基酸。而通过SignalP4.0Server和HMMTOP对CoDXR蛋白预测分析结果可知,该蛋白不具有信号肽和跨膜区,为疏水性蛋白。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CoDXR蛋白与野茶树(Camelliasinensis)的DXR蛋白序列相似性最高。结论在山茱萸果实和叶片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成功克隆了山茱萸萜类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CoDXR,对其进行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深入研究CoDXR基因在山茱萸萜类合成途径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康心汤对维生素D缺乏小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运用干扰维生素D合成的两个途径(避光及饮食),观察正常组、模型组、康心汤治疗组维生素D、肾素、心脏结构变化。结果:康心汤治疗组能改善维生素D缺乏模型心脏结构。结论:康心汤对维生素D缺乏模型心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医院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耐药性,并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基因分型.方法 采用MicroScanWalkaway 96SI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45株新生儿败血症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PCR检测大肠埃希菌的ESBLs基因分型,并采用SPSS13.O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为100.O%,产ESBLs检出率高达57.8%,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氨曲南、头孢菌素类几乎全部耐药,对含酶抑制剂类药物、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抗菌药物敏感率较高(73.1%~92.3%);对26株产ESBLs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发现11株携带有TEM基因,12株CTX-M- 14基因型,两株CTX-M-1基因型,5株SHV基因型,同时部分菌株携带有≥2种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 医院新生儿败血症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严重,以产ESBLs株为主,其主要基因型为CTX-M基因,但也存在TEM、SHV等多种基因型.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分析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分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其耐药谱的变化,为临床预防感染以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08年6月-2011年12月获得性肺炎患者痰标本,对分离大肠埃希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医院获得性肺炎与社区肺部感染患者分离的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从351份标本中分离出大肠埃希菌73株,分离率为20.8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体外抗菌性最好,敏感率为100.00%;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分离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45.65%、50.00%、26.09%,而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分离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41%、14.81%、22.22%、18.52%;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分离大肠埃希菌产ESBLs检出率为73.91%,显著高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25.93%(P<0.01)。结论大肠埃希菌在肺炎患者中的分离率及耐药率较高,其中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分离菌株的耐药性严重;对多药耐药菌的感染应以预防为主,建立耐药监控体系,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益肾饮拮抗雷公藤多苷对雄性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性腺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益肾饮组、雷公藤多苷和益肾饮合用组.参照文献制备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以雷公藤多苷和益肾饮灌胃;观察各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性激素睾酮及睾丸病理学变化.结果:益肾饮和雷公藤多苷及其合用治疗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减少;雷公藤多苷组睾丸脏器指数降低,病理改变明显;益肾饮与雷公藤多苷合用组性腺损害不明显.结论:益肾饮能够明显减轻雷公藤多苷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雄性大鼠的性腺损害.  相似文献   
99.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alteration of circulating CD34 + cell level in patients with the In'st-ever nonlacunar stroke and to investigate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CD34 +cell level. Methods 1he level of the circulating CD34+ cells were examined using flow eytometry in 119 patients with nonlacunar infarction. 1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higher than average) and group B (lower than average) according to the detected values,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scores on admission and the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scores at 3 months after the onset in the two groups wre compared. Results The level of CD34 + cells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 (0. 048 ± 0. 001 versus 0. 032 ± 0. 002, P < 0. 05 ),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in NIHSS s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ne week after admission, the increased level of CD34 + cells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 (0. 001 ±0. 003 versus - 0. 005 ± 0. 000, P < 0. 05 ). Three months after the onset of symptoms, the average mRS score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at in group B (2. 98 ± 1.14 versus 3.25 ± 1.39, P <0. 05). 1he level of circulating CD34 + cells at the initial onset of symptom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mRS score at 3 months after stroke (r = -0. 48, P <0. 05). Conclusions The higher level of circulating CD34+ cells had better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The level of circulating CD34+ ceils may be used as a prognostic indicator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相似文献   
100.
患者,男,28岁于1992-03-18因全身无力,后季助下痛5-6月,心悸、头痛有时牙龈出血。来院就诊,两年前开始无诱因性鼻出血。查体:肝右肋下Icm,压痛(+),脾左助下4-5cm。实验室检查末梢血处:1458/LWhC:11.0Xl炉/LBpe:ZtoXI炉/L肝功和尿常现正常。骨髓增生明显活跃,G/E=2.8各系均正常,巨核细胞正常,血小板多见细胞组织化学周P活性减低。诊断:骨髓增生,治疗不详,一直在家中休息。患者于lop3年因脾脏进行性水肿再次来院就诊。实验室检查:RBC6.37XI炉/LHb:1878/LWBC:12.7XI炉/LBPC:454XI炉/L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