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瘢痕疙瘩TβRⅡ数量和亚细胞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安纲  蔡景龙  潘博  李惠斌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11-13,i0002
目的:通过对瘢痕疙瘩(K)TGFβ1及其Ⅱ型受体(TβRⅡ)数量、亚细胞分布研究,探讨K发生的病理机制。方法:应用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20例K、8例正常皮肤组织及其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TβRⅡ的表达状况,比较K与正常皮肤TβRⅡ表达数量和亚细胞分布的差异。结果:免疫组化显示TβRⅡ在正常皮肤组织中主要表达于表皮的基底层、角质层、汗腺、毛囊及小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浆,在K组织中主要表达于角质层、基底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膜、细胞浆与细胞核。流式细胞仪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显示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TβRⅡ荧光表达强度K明显高于正常皮肤,TβRⅡ在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非连续表达于细胞膜和细胞浆,在K成纤维细胞中连续表达于细胞膜,弥散表达于细胞浆和细胞核。结论:K中TβRⅡ的数量和亚细胞分布与正常皮肤存在差异,可能为K重要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分析烧伤病房革兰阴性多重耐药菌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并探讨多重耐药菌的防控策略。方法应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临沂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送检标本分离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革兰阴性多重耐药菌的分布情况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共检出130株革兰阴性多重耐药菌,创面分泌物为其主要标本来源,占81.54%,其次为痰液,占12.30%。菌株分布以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38.46%(50/130)、29.23%(38/13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分离率为89.47%(34/38)、87.50%(14/16)。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CR-AB)对除替加环素、左氧氟沙星之外的所有测试抗菌药物均呈现高度耐药,耐药率在90%~100%之间;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替加环素耐药率均小于20%,而对氨基糖苷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仅对丁胺卡那霉素有较高敏感性。结论革兰阴性多重耐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较高耐药性,应及时制定防控策略,缓解细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