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目的:观察肝移植手术前后血液生化指标变化,从而判断移植肝脏损伤及恢复状况。方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液生化项目较手术前后变化。结果:血清酶学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 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术后早期均呈不同程度升高,术后1周恢复;碱性磷酸酶(AL 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术后1周~2周开始上升,恢复程度也不一致。尿素氮(BUN)、肌酐(Cr)术后亦呈不同程度升高,1个月左右恢复术前水平。而3例患者胆红素多项指标术后均升高且一直维持较高水平。结论:由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肝脏病变关系密切的血液生化指标均随损伤而升高,恢复时间亦不一致。  相似文献   
22.
目的 了解2008~2011年阿奇霉素非敏感嗜血杆菌的分离情况及药敏试验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2008~2011年本院临床送检呼吸道标本阿奇霉素非敏感嗜血杆菌分离情况,分析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并与阿奇霉素敏感菌株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22 986份呼吸道标本,分离嗜血杆菌1 900株,其中阿奇霉素非敏感菌株共计389株,分离率为21.48%,4年间呈逐年上升趋势;阿奇霉素非敏感嗜血杆菌菌株构成以副流感嗜血杆菌为主,占79.18%,而流感嗜血杆菌只占20.82%.阿奇霉素非敏感流感嗜血杆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呋辛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副流感嗜血杆菌,且两种嗜血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泊肟、氨曲南、美罗培南和左氧氟沙星均表现敏感性降低.2008~2011年间阿奇霉素非敏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逐年增高;与敏感菌株相比,流感嗜血杆菌非敏感株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氨曲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或非敏感率显著增高;而对于副流感嗜血杆菌,非敏感菌株对试验药物耐药率或非敏感率均显著增高.结论 嗜血杆菌阿奇霉素非敏感菌株逐年增加,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或非敏感率均高于阿奇霉素敏感株.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细菌构成、耐药性特征以及革兰阴性杆菌消毒剂-磺胺耐药相关基因qacE△1-sul1的携带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消毒剂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各种标本分离细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筛选革兰阴性杆菌实验菌株检测qacE△1-sul1基因。结果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分离菌株大部分对常用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消毒剂-磺胺耐药相关基因qacE△1-sul1的携带率高达80.6%。结论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是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控制抗菌药物高耐药率和防范携带耐消毒剂基因多药耐药菌定植及感染,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4.
载脂蛋白B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时载脂蛋白B与病情严重程度的预后关系。方法 对住院的急性脑梗塞患者387例进行分析,其中按脑梗塞严重程度分轻、中、重三组,而对血脂和apoA1apoB的含量进行分组对0;按入院时apoB高低分甲乙、丙三组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冠心我者占75.19%,ATG和apoB水平在重型脑梗塞患者中明显高于中型、轻型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入院时apoB  相似文献   
25.
目的 了解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h-VISA)的分离情况,并筛选简便可行的h-VISA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对分离出的1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检测,筛选出的可疑h-VISA用菌谱分析法进行确认,并对文献推荐的几种方法的筛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检测到1株万古霉素的MIC为3 μg/mL和2株MIC为4 μg/mL的MRSA,为万古霉素敏感性减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1株MIC为4 μg/mL的MRSA经菌谱分析法证实为h-VISA,本次113株实验菌株h-VISA的检出率为0.88%.结论 通过实验证实K-B法并不是检测h-VISA的理想方法,而菌谱分析法则较为有效,分离率为8.3%,且在本实验中灵敏度可达10-8.本院分离的MRSA中已出现万古霉素敏感性减低菌株,并分离出1株h-VISA,可见,MRSA对万古霉素的异质性中介耐药不容忽视,应引起国内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促进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应用价值。方法:严格遵照随机原则从某院于2015年1月~2018年6月接收的众多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中选择7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并依照术后治疗方案的不同分别分为相对应的两组进行区别性治疗(传统组:兰索拉唑;分析组:兰索拉唑+奥曲肽),而后由参与本次研究的临床观察小组就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与胃液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综合研究结果可知,在上述一系列临床相关指标中分析组患者均优于传统组患者,且两者相关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分析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97.14%和5.72%,传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80.00%和22.88%。结论:在采用兰索拉唑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进行术后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确保胃液量正常分泌,并且还可在促进其胃肠功能的同时最小化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置入联合房角分离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09至2013-10收治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共92眼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置入联合房角黏弹剂分离术治疗的效果。所有患者根据术前局部用药眼压控制与房角关闭及粘连情况分4组: G1组(术前用药后眼压≤25.0 mmHg,房角关闭≤270°)42眼、G2组(术前用药后眼压≤25.0 mmHg,房角关闭>270°)12眼、G3组(术前用药后眼压>25.0 mmHg,房角关闭≤270°)10眼和G4组(术前用药后眼压>25.0 mmHg,房角关闭>270°)28眼。比较分析术前、术后各组视力、眼压以及中央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前房容积(anterior chamber angle,ACV)和前房角宽度(anterior chamber angle,ACA)等眼前节结构变化。术后随访12~60个月,平均33个月。结果 术后各组患者视力显著改善、眼压也显著下降(P<0.01),术后视力改善情况:G1组、G2组 优于 G3组、G4组(P<0.01),G3组 也优于 G4组(P<0.01);眼压情况则除G4组[(22.98±4.54)mmHg]仍高于正常外,G1组、G2组和G3组均下降至正常水平,且G1组、G2组眼压下降较G3组(P<0.05)、G4组(P<0.01)明显,G3组也好于G4组(P<0.05),但G1组与G2组在视力和眼压差异均未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神经萎缩,并且与病程相关,术后仍有20眼(G3组2眼,G4组18眼)未达到有效眼压控制,需加用药物及手术干预。眼前节结构:术后各组ACD、ACA、ACV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各组间,ACD变化最为显著,其中G1组、G2组显著深于G3组、G4组(P<0.01),G3组也较G4组深(P<0.05),G1组、G2组则明显差别(P<0.05);ACA则仅G1组宽于G4组(P<0.01),其他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ACV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置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有效提高视力,远期眼压控制效果确切,但疗效与术前眼压控制情况、房角关闭和粘连范围以及病程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评价妇科综合治疗仪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确诊为哺乳期乳腺炎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法按摩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妇科综合治疗仪配合手法按摩治疗,选取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乳房胀痛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乳房胀痛程度较对照组患者轻(P0.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继续哺乳率分别为98.04%、92.1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27%、74.51%(P0.05)。结论:妇科综合治疗仪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哺乳期乳腺炎,能够更加快速地缓解患者乳房胀痛,疗效可靠,且对患者后续哺乳无明显影响,可作为现阶段我国临床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30.
护理会诊在卫生支农工程项目中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帮助农村基层医院提高护士业务水平和护理质量,优化技术组合,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和推广"护理会诊"制度,使农民就近得到较高水准的医疗护理服务.方法 凡遇到护理疑难问题而又非本科室专业护理能够完成的护理任务,均可按照"护理会诊"的工作程序实行护理专家会诊,对患者进行病历分析,对护理问题作出诊断,提出下一步的护理方案.结果 共组织护理会诊46例.通过护理会诊,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挖掘、培养了一支护理骨干队伍;提高了基层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解决了护理疑难问题,防止了护理缺陷的发生.通过满意度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90%上升至98%.结论 "护理会诊"制度在农村基层医院切实可行,在卫生支农工程项目中推广应用,能够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造福农民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