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7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1篇
  1975年   6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949年Lowe和Smith报告一组病例,用DDS2~3周后出现发热、肝炎、淋巴结肿大和周围血中单核细胞异常增多,临床上酷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951年Allday对此进行了系统描述,并命名为氨苯砜综合征(Dapsone Syndrome)以后随着DDS的广泛应用,除麻风病人外,在一些用DDS治疗的皮肤病人中亦时有发生,如寻常痤疮、掌跖脓皮病、持久性隆起性红斑、疱疹样皮炎、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等。Lowe等报告的一组麻风病人,多发生在服用DDS 100~300mg/日3~5周期间,发生率高达12%,而改用小剂量后DDS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即使发生其程度也较轻。以后由于小剂量治疗而发生DDS耐药又改为大剂量,DDS综合征也随之增加。Tomeck等报告一16岁女孩  相似文献   
12.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是原发于皮肤,以皮肤损害为主要表现,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见大量异形T淋巴细胞浸润的淋巴瘤,临床见蕈样肉芽肿(MF)、Sezary综合征(SS)和Paget样网织细胞增生症(PR),其肿瘤浸润细胞以T辅助细胞(T_H)亚群为主,具有向表皮性特征。本实验应用免疫组化ABC技术及有关McAb,对14例蕈样肉芽肿患者皮损中T淋巴细胞及亚群分布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某研究所中用一种改良 Nyka 氏方法染麻风皮肤切片中的抗酸杆菌,取得较满意的结果,其方法如下:1.脱腊到水。2.切片置于5%过碘酸液中4小时。3.水洗。4.石炭酸复红(由碱性复红、纯酒  相似文献   
14.
应用银胶染色技术,对19例良性黑素痣和16例肢端黑素瘤的核仁组成区蛋白(AgNOR)进行观察分析,采用两种方法计数细胞核内的银染颗粒,发现在良性黑素痣和肢端黑素瘤之间,每种方法AgNOR均值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因此,AgNOR染色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黑素痣和肢端黑素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在有关顽固性掌跖脓疱性发疹的分类与组织变化以及与银屑病之间的关系曾有很多分歧。因此本文研究目的是从此类病人采取新鲜脓疱,观察其组织学变化,并与临床上各种脓疱性皮肤病的脓疱作对比。以往这些病的传统分类是:1.稽留性肢端皮炎(Hallopeau),2.掌跖脓疱性银屑病(Barber,1930),3.掌跖脓疱病(Bonnevie1939,Lever 1967)。有些作者根据组织学变化考虑这些脓疱性病变为银屑病的一种。而另一些作者则认为与银屑病无关。以往这方面组织学的研究发  相似文献   
16.
引言化脓性皮肤病,也称为脓皮病,是一类最常见的皮肤病。这种病是由化脓性球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所引起的,但不是单纯有了细菌就会发病,根据苏联学者统计,在人的1平方厘米的皮肤上,平均就约有40000个微生物,其中大部分就是化脓性球菌,然而却不是每个人都发生脓皮病,所以病的发生并不仅仅决定于皮肤表面化脓性球菌的多寡,也就是说不单纯在于细菌的一方面,而重要的是在乎机体的一般状况和对细菌的抵抗力,这一点在化脓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上都是值得注意的。症状化脓性皮肤病,根据病原体可分为葡萄球菌性的及链球菌性的两种。葡萄球菌性脓皮病的特点是多侵犯皮脂毛囊口;有时亦可由二种化脓球菌同时混合感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1975~1977年在江苏太县溱湖医院发现组织样麻风瘤16例。其一般临床表现与瘤型、界线类偏瘤型麻风相似,组织样损害分为四型;临床资料提示其为耐砜类药物菌株所致。8例中之6例经鼠足垫试验证实为耐氨苯砜菌株,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典型组织样麻风瘤4例,不典型12例;对部分病人进行了免疫学检查。作者认为麻风杆菌耐砜类药物突变株可能是产生组织样损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细胞诊断在医学临床上应用颇广,有一定的意义;在皮肤科学中亦有其应用的价值,特别对肿瘤、天疱疮等疾病,具有相当的诊断意义,因此特作一简要介绍。细胞诊断的发展细胞诊断方法在30余年前已被采用。1927年杜(Dudgeon)及帕(Patrick)二氏首先介绍了用新鲜组织作细胞学的检查。据1952年特氏(Tzanck)称:达(Darier)氏与他自己使用此方法已达30年。1934年杜(Dudgeon)与巴(Barrett)二氏应用潮湿的涂片检查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淋巴组织、肌肉、结缔组织、骨骼、  相似文献   
19.
原子能在医学方面的应用是一门新的科学技术,苏联在这一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最近我国的原子反应堆在苏联无私的帮助下已经建成,不久的将来,放射性同位素将广泛地应用到医学中来,在皮肤性病科学领域中,它也将会有很大的贡献。自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后,同位素的应用逐渐开始,目前在皮肤性病科学领域中,广泛地应用着放射性同位素来治疗或诊断若干皮肤病,常用的同位素有磷~82、锶~90、钴~60及钍 X 等,而其中磷~32为纯β射线,对许多皮肤病的治疗,均有良好的效果,同时其作用较浅表,无损害附近深度组织及内脏  相似文献   
20.
女阴白斑病虽不太多见,但由于本病确有很少数病例可以发展为癌,且因临床上及病理上对本病概念认识的不一致,以及诊断上倾向于“宽”,而致不少病例作了不应作的女阴切除手术,带来很多后遗症。因此,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女阴白斑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诊断: 女阴白斑病一般多发生于中年或停经期后妇女。临床上,常先在女阴阴道粘膜、小阴唇内外侧、阴蒂,继而延及大阴唇内侧显示灰白色斑块,表面角化、粗糙,甚至有皲裂,伴有浸润肥厚。通常具有瘙痒感。可以不隆起而边界不清但多为稍隆起于皮肤表面。境界清楚,但外形多不规则,可单发或多发。由于搔抓摩擦的结果,可发生潮红或水肿,甚至糜烂。如有继发感染时则水肿疼痛显著。女阴白斑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一种粘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