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本文采用美国Ortho公司第二代抗HCV酶联试剂对58例血透患者,24例腹透患者,52例正常供血员和13例透析工作者了血清抗HCV检测,其血清抗HCV阳性率分别为24.2%、4.2%和1.9%,13例透析工作者无一例抗HCV阳性。血透患者的抗HCV阳性率显著高于腹透患者、透析工作者和正常供血员。血透患者的HCV感染与否与血透次数和输血量的多少相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竹节参总皂苷对脂多糖(LPS)刺激的RAW264.7巨噬细胞的抗炎作用。方法: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竹节参总皂苷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一氧化氮(NO)试剂盒法检测竹节参总皂苷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的NO释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分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TNF-α,IL-1β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胞核内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竹节参总皂苷的安全用药范围为≤80 mg·L-1;与LPS模型组相比,竹节参总皂苷各剂量组(0.1,1,10,40 mg·L-1)均能显著降低LPS刺激下RAW264.7细胞NO,TNF-α和IL-1β分泌;竹节参总皂苷各剂量组(10,40 mg·L-1)均能抑制iNOS,TNF-α,IL-1β mRNA表达和NF-κB p65蛋白表达。结论:初步证实了竹节参总皂苷对LPS致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的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 NF-κ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丹麦KeyPointV2.12脑电生理仪对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8名正常对照进行P300测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患者组血清Hcy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P300波幅在Fz点降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血清Hcy水平与Fz点的P300波幅呈负相关(r=-0.37,P0.05),而与Pz点的P300潜伏期呈正相关(r=0.34,P0.05);患者组血清Hcy水平与PANSS阴性症状分呈正相关(r=0.49,P0.01);患者组PANSS阴性症状分与Fz点的P300波幅呈负相关(r=-0.39,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Hcy代谢失衡与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0~3岁残疾儿童的认知、语言、运动、精细动作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在宁夏儿童福利院生活的30例0~3岁残疾儿童进行评估,用婴儿操、Bobath、Vojta等方法进行3个月早期干预及康复训练,3个月后再次评估。结果:这些儿童在经过有效的早期干预后,在认知、语言、运动方面显著高于未进行干预及康复训练时的表现(P<0.05)。经过早期干预及康复训练后这些儿童各方面明显优于未接受早期干预及康复训练前(P<0.05)。结论:0~3岁残疾儿童接受早期干预及康复训练后各方面的能力明显优于未接受早期干预及康复训练前,认知、语言、运动、社会适应能力与精细动作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5.
背景 神经发育学说是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研究重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神经元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生物标志物之一。BDNF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尚存争议。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BDNF水平与健康对照人群的差异,探讨BDNF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rs11030101、rs2030324、rs6265)与BDNF水平的关系,并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5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在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和社会人群中招募健康对照组31名。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经酶标仪定标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对照组血清BDNF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产物直接测序确定患者组和对照组BDNF的rs11030101、rs2030324、rs6265位点基因型。结果 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4,P<0.01)。临床症状方面,BDNF rs11030101位点不同基因型的患者PANSS总评分、兴奋敌对因子评分和抑郁焦虑因子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22、Z=-2.696、-2.467,P<0.05或0.01)。不同位点的各基因型患者血清BDN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483、F=2.584、0.417,P均>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BDNF水平偏低。BDNF的rs11030101、rs2030324、rs6265位点多态性与血清BDNF水平水平无关,BDNF的rs11030101位点多态性可能会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敌对、抑郁焦虑等临床症状。血清BDNF水平可能更多地取决于诊断效果而非基因多态性效应。  相似文献   
106.
报道骨髓坏死6例,其中继发于恶性血液病及骨转移癌5例,1例原发病不明。病程中都有发热,贫血和骨痛。发病机理与微循环障碍,肿瘤坏死因子及感染因素有关,放射性核素检查以及早期多部位骨穿刺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坏死骨髓液不凝固,呈血水样,涂片呈细颗粒状。  相似文献   
107.
四种常用的人中性粒细胞分离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Ficoll-Hypaque 密度梯度离心法、裂解红细胞法和Dextran作用下红细胞自然沉降法四种常用的人中性粒细胞分离方法。方法:取健康人外周静脉血,分别采用以上四种方法进行中性粒细胞分离,对其细胞纯度、回收率、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与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的细胞纯度均大于90%,两者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裂解红细胞法和Dextran作用下红细胞自然沉降法分离得到的细胞纯度略低于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P<0.01)与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P<0.05)。Dextran作用下红细胞自然沉降法的回收率低于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P<0.01)、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P<0.01)和裂解红细胞法(P<0.05);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回收的中性粒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P<0.05),裂解红细胞法(P<0.01)和Dextran作用下红细胞自然沉降法(P<0.01)。结论: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中性粒细胞,纯化程度好,回收率高,是一种简单、高效的中性粒细胞分离方法,适于临床和科研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头皮穴位封闭联合中药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为观察疗效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头皮穴位封闭加中药,穴位封闭以脑活素为主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两疗程之间间隔7天,3个疗程总结疗效。对照组脑复康、胞二磷胆硷,脉络宁疗程同治疗组,结果:头皮穴位封闭加中药对于改善症状。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疗效确切。结论:以头皮穴穴封脑活素加中药对于老年性血管性疾呆确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9.
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在精神科临床的实用性。方法:对只有项目名称、项目评分等级的原量表制定项目定义和评分标准。培训后合格的研究者对16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每两周进行一次NOSIE评定,共评估994人次。将994份资料随机分A、B两组,按照A组资料进行主成分等分析的结果修订原量表,然后用B组资料进行验证并与原量表比较。结果:A组资料因子分析发现每个因子的结构与原量表的7个分量表不尽相同。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项目调整。最后保留30项中的26项。形成5个分量表。在B组资料比较原量表与修订量表时,5个分量表的特征均优于7个分量表。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原NOSIE-30R 7个分量表并不能反映病人的独立症状群,为了提高该工具的实用性,应该重新修订其分量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泛昔洛韦联合白介素肌肉注射配合紫外线光疗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选择在本院皮肤科就诊的明确诊断为带状疱疹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单独泛昔洛韦口服(对照组)和应用泛昔洛韦口服白介素肌肉注射,紫外线光疗仪联合治疗(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联合治疗7 d 56例病人痊愈率(94.6%)高于对照组(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在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泛昔洛韦加白介素联合紫外线光疗仪治疗带状疱疹能缩短疗程,不留后遗症,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