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业科学   68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不同打顶期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西走廊棉区棉花管理相对滞后,特别是打顶偏晚问题,2000年特设不同打顶期的对比试验,以期为特早熟棉区适时打顶寻求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
1996年我站从石河子棉花所引进新陆早 8号、7号同时试种 ,并参加 1 997~ 1 999年度河西走廊棉区棉花新品种 (系 )区域试验 ,表现早熟 ,衣分高 ,增产潜力大 ,稳产性好。针对其生育特点 ,结合试验示范 ,开展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1性状表现新陆早 8号属特早熟陆地棉品种 ,在河西走廊棉区表现早熟 ,3年平均全生育天数 1 38天 ,与新陆早 1号 (对照 ,下同 )相同 ,平均霜前花 83.2 % ,比新陆早 1号高 1 .7个百分点。出苗快而整齐 ,前中期生长发育稳健 ,后期早熟不早衰。株型紧凑 ,呈塔形 ,植株高度…  相似文献   
33.
1998年从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引进,1998~1999年参加棉花新品种比较试验,1999~2000年参加河西走廊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在河西走廊表现早熟,抗枯萎病,衣分高,纤维品质好,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4.
金塔县小拱棚西瓜套种玉米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2001-2016年甘肃省棉花种植成本构成因子、单产及市场价格多因子的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棉花收购价格、人工成本、籽棉产量、肥料成本、灌溉成本对棉花生产效益有显著影响;其中籽棉收购价格和人工成本对棉花种植户收益的效应为1.416和-1.107。因此,优化种植区域、加快土地流转、发展棉花规模化经营和优质化生产、推广简化种植品种和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是未来甘肃棉花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6.
酒棉16号(原代号393)是甘肃省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用结铃性强、纤维品质优良的188区做母本,用本所自育的早熟、丰产、高抗枯萎病品系920257做父本进行杂交,并以父本回交,后代在枯、黄萎病圃内按照育种目标连续强化选择,定向  相似文献   
37.
特早熟棉花新品种酒棉18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酒棉18号是酒泉市棉花试验站选用早熟、高衣分的新陆早10号做母本,大铃、抗病的豫早1221为父本,三交父本是自育的早熟、高抗枯萎病、结铃性强的696。后代在枯萎病自然病圃内全程定向选育而成。2013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审定编号:甘审棉2013001)。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特早熟陆地棉,株型较紧凑,株高64.6cm,果枝Ⅰ~Ⅱ式,第一果枝着生节位5.2,  相似文献   
38.
四种药剂对棉蚜的防治效果杨涛庄生仁任富成孙建船南宏宇詹有俊甘肃酒泉地区敦煌棉花试验站736200近年来由于作物布局的改变,冬暖棚面积的扩大,为棉蚜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良好条件,加之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棉蚜对一些常用杀虫剂已产生抗性,致使棉田蚜虫防治...  相似文献   
39.
酒棉7号是酒泉市棉花试验站选用高抗枯萎病、早熟、优质、丰产的酒棉1号做母本,用早熟、丰产、抗枯萎病棉花品种新陆早10号做父本进行杂交.后代在枯萎病圃内.按照育种目标、系谱强化选择、全程定向培育而成.具有早熟、丰产、优质、抗病等特点.适宜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棉区、新疆北疆、内蒙古额济纳旗等生态条件相类似的棉区种植.2008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审定编号:甘审棉2008002).  相似文献   
40.
黄萎病发病程度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生产上推广、示范的3个棉花品种,研究了黄萎病不同发病程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1)皮棉产量>子棉产量>单株结铃数>铃重>果枝数>株高>衣分;(2)不同发病程度使单株皮棉减产15.6%~83.2%,单株子棉减产19.5%~83.1%,单株结铃数减少9.2%~66.7%,铃重减轻8.9%~47.7%,衣分下降0.5%~4.9%,纤维长度下降0.7%~5.3%;(3)品种的熟性不同对黄萎病影响的反应不同;(4)建立了不同品种发病程度与结铃数、铃重、单株子棉、单株皮棉产量的直线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