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业科学   5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近年我国玉米超高产田的分布、产量构成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2006—2010年,全国玉米栽培学组专家在全国不同区域开展了玉米高产潜力探索及小面积超高产创建工作。本文对经过严格测产且产量达到和超过15 000 kg hm-2的159个地块的地理分布、产量构成因素及关键技术分析表明:(1)大多数高产田分布在较高纬度(40°~43°N)、较高海拔(1 000~1 500 m)地区,这些地区具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等利于高产的自然因素,选择这样的区域是实现超高产的重要因素; (2)平均单产16 692 kg hm-2 ,88 950穗 hm-2、每穗541粒,千粒重360.0 g,穗粒重191.8 g; 通径分析表明,穗数和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 (3)高产关键技术主要是,采用耐密型高产稳产品种,合理提高密度,充足的水肥供给,科学管理和地膜覆盖等。  相似文献   
42.
非传统麦田套种玉米的适宜熟期品种与最佳共生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玉米中晚熟种(农大108、农大3138)和早熟种(唐抗5)两种熟期类型品种,通过不同播期试验,从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植株生育性状、籽粒灌浆进程等方面探讨非传统麦田套种玉米耕作技术适宜熟期类型品种与最佳共生期。结果表明:适宜非传统麦田套种玉米种植的玉米品种为中晚熟种农大3138;在北京地区麦田生态条件下,非传统麦田套种玉米与小麦的最佳共生期为21天左右,玉米幼苗在田间受抑制程度较小,植株健壮,全生育期光温配置充足合理,籽粒成熟度好,产量和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43.
通过对北京市顺义区近40年降雨特点及其对玉米生产影响的数据分析,京郊平原区玉米生产灌溉特征比较明显,但在许多情况下,灌溉增产效果不明显,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京郊雨养旱作玉米生产在年降雨总量、常年降雨分布及玉米适宜播种期间的一次性透雨的保证率均达到90%,表明在京郊大力发展雨养旱作玉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4.
夏玉米长效肥料一次性底施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玉米长效肥料一次性底施技术⒇宋慧欣李国靖付铁梅王长武(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100101)(房山区农科所)(顺义县农科所)为探讨适宜玉米生产机械作业的简化施肥技术,适应粮食生产规模经营发展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京郊部分玉米追肥不到位的问题,我站于199...  相似文献   
45.
京郊主栽玉米品种等雨播种安全期及产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 比较分析了京郊主栽玉米品种生育期的伸缩性及产量表现。试验结果显示, 安全生长期内参试品种的生育期长短与播种日期呈显著负相关, 晚熟品种生育天数增减幅度大于早熟品种。进一步明确了北京地区不同熟期主栽玉米品种适宜播种时期和临界安全播种日期。为京郊玉米雨养旱作生产的品种选择和安全播种期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6.
为明确育苗移栽对玉米生育进程、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以郑单958和京单68为材料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处理后玉米株高、穗位高、穗长和穗粒数分别较直播对照下降,但生育进程明显提前7~l0d,灌浆较充分,子粒含水量降低26.9%和31.3%,产量增加12.3%和10.4%,郑单958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7.
通过分析北京不同生态区50年间降水年型的分布及玉米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的降水量与耗水量,解析京郊玉米雨养旱作生产的降水保证率,测查北部山区和平原地区选用的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在各时期需水与供水盈亏差额,确定两个生态区现行雨养玉米生产降水亏缺期,为制定玉米生产抗旱应急预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北京作为快速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消费结构趋向多元化,对农产品提出了高层次、多样性和个性化的新需求。近年北京郊区农业加速结构调整,开始向高效利用资源的高科技、高效益方向发展。玉米作为全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在粮食面积和总产量年趋锐减的情况下,2003年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仍分别占粮食作物的54.4%和56.9%),近年来也随之向  相似文献   
49.
京郊玉米高产创建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产调研诊查京郊玉米高产创建限制因子,针对生产存在的技术“瓶颈”,研发和集成以增加密度为核心的耐密品种选配、单粒精准播种、高效配方施肥、土壤深松作业、节水栽培和科学减灾等高新增产配套技术,建立适宜京郊玉米生产的高产创建技术体系,以建设示范区方式引导高新增产技术精准应用。本项目创造京郊6 670 m2方春玉米产量1 117.3 kg/667 m2、66 700 m2夏玉米产量814.3 kg/667 m2的高产纪录。玉米高产创建工程带动京郊大田生产高新增产技术应用率达到85%。2008-2013年,累计建立玉米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8.00*108 m2,带动4.82*1010 m2玉米生产田连年增产,实现增产粮食4.7亿kg,增加收益9.25亿元。  相似文献   
50.
北京郊区季节性裸露农田综合治理技术集成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冬春季扬尘一直是困扰北京市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难题。据有关部门监测,北京地区春季沙尘中的20%~30%来源于本地裸露农田。为了减少裸露农田扬尘对城市环境的污染,2006年开始,我们从调查裸露农田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着手,筛选出了治理裸露农田的作物及品种,研究集成了季节性裸露农田综合治理技术。针对京郊一年两茬耕作区、一年一茬耕作区以及果园种植区3种类型裸露农田,提出了生物覆盖、秸秆覆盖和林间覆盖3类、11种治理模式和配套技术体系,并在京郊13个区、县进行推广,使得全市冬春季农田覆盖率由2006年的62.18%提高到2009年的94.07%,其中生物覆盖率由39.00%增加到52.54%,农田扬尘减少了50%以上。显著地改善了北京市的生态环境,保障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为建设绿色北京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