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业科学   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9 毫秒
51.
介绍了五大连池市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用良种、适时早播、合理密植、施足肥料、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油菜高产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2.
阐述了优质春小麦品种龙辐麦16号的特征特性,并从选地施肥、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20世纪80年代初,黑龙江采用农机与农艺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大豆机械化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称之为“三垄”栽培技术。所谓“三垄”,是指在垄作基础上采用三种机械化操作技术:一是垄体、垄沟分期间隔深松,二是分层深施底肥,三是垄上双条精播。以上三项作业由机械一次完成。  相似文献   
54.
4种中国野生无髯鸢尾种子休眠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蝉花、山鸢尾、金脉鸢尾和西南鸢尾4种中国野生无髯鸢尾种子均存在休眠。对种子进行了离体胚培养、切割胚乳、剥离种皮等处理和用Instron 5848微力材料试验机测量刺穿珠孔端结构所需要力的试验,研究表明:种皮对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影响,珠孔端胚乳对胚生长的机械束缚是萌发的主要限制因素;4种无髯鸢尾的种子的胚乳中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它们对种子的成苗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5.
郁金香属于在22℃的高温下进行花芽分化,再经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解除休眠,在茎得到充分生长后才能开花的鳞茎植物。低温处理前,还要在一定的过度温度下处理,使鳞茎内的花得到充分的发育。在一些国家或地区,郁金香在自然条件下可获得足够的低温,至春天长到一定高度后开花,无须人工低温处理。但有研究表明,若在正常冬天之前的较早阶段低温处理鳞茎,可使其提早开花。于是种球商为了使鳞茎适应不同的栽培地区和栽培目的,对其做了不同的处理,这就产生了人们常听说的5℃郁金香球、9℃郁金香球以及未经处理的郁金香球(常温球)。 5℃球是干鳞茎在5℃或2℃的低温贮藏室内处理后  相似文献   
56.
研究鹌鹑粪便发酵后饲养黄粉虫的技术,探索将养殖污染变饲料资源的有效途径。EM发酵时添加粪便重量6%的玉米和麦麸可以取得良好的发酵效果,在使用发酵鹌鹑粪便饲养黄粉虫时再添加10%的玉米为宜。结果表明,利用鹌鹑粪便发酵后饲养黄粉虫技术切实可行,应该在生产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7.
全蛋液双频超声真空干燥与水分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单频超声产生的驻波问题,采用双频超声真空干燥全蛋液。研究了双频超声机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双频超声比单频超声具有更好的空化效果。与单频超声相比,使用双频超声干燥全蛋液时,干燥时间缩短了30%,平均干燥速率提高了41.6%,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增加了1倍,这说明双频超声有利于缩短物料干燥时间、提高干燥速率,进而可提高能量效率。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及磁共振成像技术分析单频和双频超声对全蛋液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状态与迁移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双频超声,反演谱图上总体峰面积的下降较单频超声显著,说明双频超声有利于提高物料内水分的流动性,更有利于干燥的进行。干燥初期,反演谱中自由水对应的信号幅值逐渐减小,横向弛豫时间逐渐缩短;在干燥中后期,随着自由水的大量脱除,干燥以脱除结合水、半结合水为主。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在相同时间段,双频超声干燥比单频超声干燥的H+质子密度图像亮度低,说明双频超声更易促进全蛋液内部水分的脱除。  相似文献   
58.
猪粪沼液施用后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江苏省规模养殖废弃物超排,引起严重环境污染且资源大量浪费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猪粪、沼液替代化肥的初步研究。试验选择稻麦两熟制农田,研究了施用猪粪、沼液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收获时,100%猪粪处理的较常规施肥处理的耕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P<0.05),同时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50%猪粪、50%沼液和100%沼液替代化肥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在水稻产量方面,100%猪粪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减产7.07%,差异显著(P<0.05);50%猪粪、50%沼液和100%沼液替代化肥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本试验条件下沼液可全量替代化肥;猪粪有机肥可半量替代化肥,不宜全量替代化肥。  相似文献   
59.
为提升稻田沼液施用条件下水稻秧苗生长的安全性,设置5个不同浓度沼液处理,对秧苗生长指标和土壤理化性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过量沼液施用增加了土壤溶液中NH4+-N浓度和EC值,导致秧苗生长受到抑制,鲜质量和株高降低,根系黄化率升高。土壤溶液NH4+-N浓度和EC值与秧苗鲜质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土壤溶液中NH4+-N浓度在沼液低量施用后较为稳定,超量施用后较为敏感,可作为指示指标。土壤中NH4+-N浓度是限制秧苗生长的关键因子,秧苗对土壤溶液中NH4+-N耐受的最大安全阈值为90.8 mg·L-1,对沼液-水混合液中NH4+-N的最大安全消纳阈值为314.0 mg·L-1。  相似文献   
60.
应用耕作指数评价耕作措施对双季稻田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耕作指数(TI)定量评价了耕作措施对双季稻田土壤质量的影响,旨在为选择合理的土壤耕作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试验始于2005年,在湖南省宁乡县设免耕(NT)、旋耕(RT)和翻耕(CT)3个处理,测定了2007、2008年水稻收获期0—20 cm土层有机质(SOM)、土壤容重(BD)、全氮(TN)及pH等理化性状指标,利用目的线性回归模型计算TI。【结果】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容重对双季稻田土壤质量影响显著,水稻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R2=0.45),与土壤容重显著负相关(R2=0.67);可通过测定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容重计算得到TI,TI = 0.40 SOM' + 0.60 BD',且与水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2=0.67),可作为选择耕作措施的依据。试验中3个耕作处理土壤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TI变化表明试验期间NT处理初期土壤质量较差(TI=0.79),但其TI增加最快,免耕能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结论】利用目的线性回归模型计算TI能够较准确的定量描述不同耕作措施下双季稻田土壤质量。免耕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