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4篇
农业科学   1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61.
消息动态     
消息动态@吴文斌@赵平消息动态省委、省政府表彰奖励1996年农业抗灾夺丰收先进单位——省农机局榜上有名1997年8月24日,省委、省政府向各市、地、州委、政府和省级各部门发出《关于表彰奖励1996年农业抗灾夺丰收先进单位的通知》。通知说,省委、省政府决定:...  相似文献   
162.
如何进行带鸡消毒■吴文斌臧广贺(河北省大城县阜草乡孵化场065901)带鸡消毒是近年来养鸡业中的新创举,它能及时有效地净化空气,消灭舍内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在自然界多依赖灰尘,而在鸡舍内多以飞沫传染为主要途径。在鸡只咳嗽、喷嚏、鸣叫、采食时...  相似文献   
163.
【目的】我国于1979—1987年进行了第二次土壤普查(以下简称“二普”),2005—2017年进行了农田耕层土壤养分调查。两次调查均为地面采样量大的全国性调查。两次调查生成数据是我国目前最精细的土壤资源与质量时空数据。通过地统计检验方法,探讨我国在这两次调查中所获土壤质量数据的地统计检验特征,为这些数据用于表征土壤资源与质量时空分布状况,及其在其他行业和研究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验方法是在我国东、南、西、北、中不同地域选取7个代表性类型区,提取7片区在两次调查中获得的土壤剖面点和耕层采样点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作为检验指标的原因之一是有机质含量是最重要土壤质量性状之一,其二该要素可量化表达。剖面点数据源于二普对典型土壤类型的剖面采样,采样特征为优先选取典型土壤类型,全国完成了10万个0—100 cm剖面分层采样、化验。经数据整合和多要素匹配,有6万个剖面点获得坐标。耕层采样点数据源于2005—2017年农田耕层养分调查,采样为网格化均衡分布的大样本量,全国完成了1 000万个有GPS定位坐标的耕层样本。每片区含土壤剖面点500—1 300个,耕层采样点50 000—250 000个。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进行地统计分析和检验。对每片区剖面点和耕层采样点数据分别随机选取80%数据作为训练样本集建模,20%作为验证样本集。将验证样本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线性回归,计算R 2(决定系数)和RMSE(均方根误差),以此评价两组数据表达土壤要素空间分布特征的可靠性和误差。【结果】剖面数据的地统计检验显示,7片区二普剖面点数据表达的有机质含量分布状况可靠性均达极显著水平,但校验集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性较差,R 2值较低,为0.223—0.380,RMSE较高。2005—2017年耕层采样点数据地统计检验显示,通过网格化均衡分布和大样本量的地面采样,耕层采样点所获有机质含量分布图的可靠性和预测精度优于剖面点数据,R 2提高,RMSE下降。两组数据地统计结果还显示:尽管相隔30年,两时段调查展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变化,但两组数据反映的各片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总体规律相似。【结论】当土壤调查为网格化均衡分布的大样本量采样时,就表征土壤要素空间分布特征而言,其可靠性和精度较好;二普生成大比例尺土壤专题图数据(土壤图,有机质含量图,pH图,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图)和2005—2017年农田耕层养分调查数据均源于网格化均衡分布的大样本量地面调查,可靠性和精度优于二普剖面点数据。但剖面点含数据类别多,具有点坐标,也有可靠的土壤专题图表达,对了解多类别土壤要素空间分布特征极具价值。二普与农田耕层点养分调查间隔约30年,两时段数据有利于了解土壤质量时空演变。本研究还显示,获取精细土壤质量数据需要进行大样本量地面调查和采样,对于表征土壤类型、土体构造等稳定性要素而言,若地面采样量较小,将难以获得可靠性和精度优于二普的数据。从实际需求和我国已有工作基础考虑,今后土壤调查重点可考虑以土壤功能调查或缺区补漏调查为主。  相似文献   
164.
植被物候参数遥感提取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遥感方法提取植被物候具有宏观、高效、便捷的特点,利用遥感提取植被物候结果可以从较大尺度上研究整个植被生态系统的物候特征。【方法】文章以植被物候遥感提取的过程为线索,采用文献综述法,对植被物候参数遥感提取的各个方面进行阐述。【结果】系统描述了植被物候提取的遥感数据资源,包括遥感专题指数和遥感数据来源;归纳了植被物候遥感提取的技术方法,包括时序植被指数重构技术和植被物候参数提取方法;总结了植被物候遥感提取结果验证途径和误差来源,地面物候观测数据和模型模拟数据是直接验证的途径,他人研究成果和植物生理参量的地面观测数据提供间接验证的途径,误差来源于遥感数据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以及植被物候提取技术方法。最后,针对当前植被物候遥感提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从研究对象、数据来源、技术方法和结果验证这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结论】尽管植被物候遥感提取的大量研究在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方面都取得明显进展,但在研究对象、数据来源、技术方法和结果验证这些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关键科学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5.
我国智慧耕地研究重点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耕地作为土地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已成为土地科学研究的热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传统耕地利用面临着诸多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本文将海量数据、互联通信、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技术运用到传统耕地利用和管理中,解决当前耕地利用急需解决的问题。【方法】通过构建智慧耕地理论框架体系,耦合传统耕地利用与现代科技发展的新兴产物,将现代科学技术有机地融入到传统耕地利用中,解决了传统耕地面临的诸多问题。【结果】在现有土地利用研究基础上,构建了我国智慧耕地发展的框架结构,提出了我国智慧耕地重点研究方向和关键问题。【结论】该研究将有助于提高我国耕地的利用和管理水平,为应对全球变化和国际贸易的冲击,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和解决"三农"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6.
【目的】系统梳理农业机器人研发现状,归纳凝练目前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明确未来发展分析,促进农业机器人更好服务于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收集、查阅,总结梳理了当前国内外农业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应用现状。【结果】目前农业机器人总体包括植保机器人、采摘机器人、信息采集机器人、移栽嫁接机器人4种典型机器人,机器人的共性系统及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自动导航与路径规划、作物目标识别与分析、机械臂自主规划与控制、多机协作和智能交互。【结论】当前农业机器人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推广与普及的主要瓶颈是农业机器人的制造成本问题和智能化程度问题,农业机器人未来主要研究方向是低成本高适应性的开放性机器人研究和"农业大脑"智能决策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7.
【目的】农业遥感是科学的重要分支,既具有很强的交叉学科特征,又聚焦非常明确的行业应用场景,文章从“科技创新—行业应用”结合的角度,回顾农业遥感学科群建设的阶段历程,提出农业遥感学科群发展建议。【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内容分析法、对比论证法等方法,对农业遥感学科群建设阶段进行回顾,对农业遥感学科群建设现状进行介绍,对农业遥感学科群发展提出建议。【结果】我国农业遥感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成立国家遥感中心、组建农业部农业遥感学科群等为标志,经历了引进学习、技术攻关、理论技术应用协同发展等3个阶段。“十四五”期间,农业遥感学科群围绕高分遥感机理、土地监测监管、农业灾害监测预警开展“一基两翼”重点科技攻关,以科技支撑农业强国建设。【结论】面向未来农业遥感国际学科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农业遥感学科群还需扩充土壤遥感、作物表型遥感等专业实验室,建设区域实验室与科学观测实验站,推进政产学研一体化,深化国内外交流与合作,高质量推动全国农业遥感创新应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8.
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试验数据平台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建立集长期观测、科学研究、试验示范和决策支撑为一体的农业绿色发展固定观测体系,有利于积累农业绿色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分析农业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变化间的规律、总结农业绿色发展模式、提高农产品全供应链绿色服务能力.[方法]文章针对农业绿色发展数据支撑体系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169.
柑橘普遍种植于中国南方地区,受天气多云多雨、种植类型复杂等因素影响,利用光谱信息直接识别柑橘果园信息存在一定困难。该研究根据柑橘特有的物候特征,提出了"柑橘在其果实生长膨大过程中柑橘果园的植被信息可能减弱"的假设。根据此特征提出柑橘果园信息识别方法,确定关键时间窗口的阈值,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为研究区,开展柑橘果园信息遥感识别实证研究。首先,获取2018年研究区多时相Sentinel-2遥感影像,构建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绿色归一化植被指数(Green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GNDVI)、差值植被指数(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DVI)和红边波段指数(Sentinel-derived Red-edge Spectral Indices,RESI)等多个植被光谱指数;其次,根据地面样本点信息,对比不同植被类型在不同时期的遥感植被信息差异,进而确定柑橘果园识别的最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柑橘果园与研究区其他主要作物类型(如甘蔗、香蕉、玉米、水稻等)没有明显的光谱特征差异,但研究区多时相遥感植被指数显示10月的柑橘果园NDVI相比11月出现明显低值0.47,且明显低于其他作物类型;10月的柑橘果园GNDVI也出现了低值0.43,但与其他月份相比差异不明显;而柑橘果园DVI的离散程度低,分离性不强。根据作物物候历,9-10月为柑橘果实迅速膨大期,这验证了该研究提出的科学假设,即该时期柑橘果园的植被信息会减弱。柑橘果实膨大期不同植被指数的离散程度差异明显,NDVI离散程度最高,差异性最强。根据10月柑橘果园NDVI的物候特征,进一步构建归一化指数,通过阈值法识别研究区柑橘果园空间分布,该识别方法的总体精度达到82.75%,优于其他植被指数的识别结果,该研究结果可为柑橘果园信息遥感识别研究提供较好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70.
闽北乌龙茶做青工序较复杂,和特殊工序决定了品质关键。闽北乌龙茶品质不仅和原料有关,在做青技术每个程序都以密切相关联。做青技术中适当温湿度在23℃-28℃,有利于在做青程序中形成茶青内芳香物质的积累,是提高闽北乌龙茶品质特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