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80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两阶段的博弈分析,得出承包商在施工的过程中,实际的施工质量水平往往低于业主在招标文件中规定的施工质量水平;而在投标阶段,成包商往往根据对实际可采用的施工质量水平的预期,进行投标报价,从而在某些情况下,低价中标的招标机制中,高成本的承包商也可能中标.  相似文献   
62.
活性粉末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超高强度、韧性和耐久性的水泥基复合材料,为了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对4个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柱节点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柱节点的受剪破坏模式、承载力、滞回特性、延性、耗能、强度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活性粉末混凝土框架节点具有较高的抗裂强度,节点区裂缝开展路径较多,多为细小裂缝,混凝土剥落较少,试件破坏时完整性较好;当达到最大荷载后,刚度退化和强度退化较为缓慢;节点的变形及耗能能力较强,试件破坏时的剪切变形为峰值荷载时变形的2.23~8.56倍,试件的平均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为0.137,黏滞阻尼系数高于普通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节点。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可以改善框架节点的剪切延性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降低核心区箍筋率,便于施工。  相似文献   
63.
为了研究玄武岩纤维在RPC(reactive powder concrete,活性粉末混凝土)中的作用效果,以玄武岩纤维体积掺量、纤维长度、RPC水胶比和养护龄期为参数,对玄武岩纤维RPC的劈裂抗拉强度和立方体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掺入12 mm长玄武岩纤维的RPC,最佳水胶比为0.22,最佳纤维体积掺量为0.10%,其劈拉强度较未掺纤维的RPC提高了38.53%.对于掺入6 mm长玄武岩纤维的RPC,最佳纤维体积掺量为0.05%,其劈拉强度较未掺纤维的RPC提高了27.16%.  相似文献   
64.
用新的等效动刚度系数法对汽轮发电机组动平衡进行研究,对转子系统只需一次加重便可通过微机模拟预测出各组配重的残余振动,方便地找到最合适的配重。对 200 MW机组的成功应用证明了该方法是正确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5.
同位配置线性主动结构的模态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传感器和作动器同位配置的线性主动结构模态的基本属性,讨论了同位主动结构在不同反馈率作用下闭环零、极点分布及根轨迹的特点,使用一阶和二阶滤波器对闭环系统进行补偿,使得主动结构获得更大的阻尼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6.
通过改变水胶比、硅灰、减水剂、石英粉、石英砂掺量及石英砂颗粒级配,考察了这些因素对不掺有钢纤维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流动性及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石英砂颗粒级配为粗∶中∶细=1∶2∶1,水泥∶硅灰∶石英粉∶石英砂=1∶0.3∶0.37∶1.1,减水剂掺量3%时,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流动度达到了603 mm,浆体均匀密实,符合自密实性质,其28天抗压强度为92.67 MPa.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自密实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的试验研究,当钢纤维体积掺量为2%时,钢纤维自密实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流动度为554 mm,符合自密实性质.28天抗压强度为104.31 MPa,劈拉强度为11.45 MPa,抗折强度为13.85 MPa.  相似文献   
67.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K型钢管-板节点有限元模型,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重点研究各个参数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基于有限元分析结果,在归纳总结了节点板长度与主管直径比(α=L_p/D)、主管径厚比(γ=D/T)、节点板厚度与主管壁厚比(τ_1=t_p/T)、加劲板厚度(t_d)、主管轴向应力比(η=P_v/Af_y)及主支管的加载比例对节点极限承载力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带有加劲板的K型钢管-板节点极限承载力公式.  相似文献   
68.
为研究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HRC)空间梁柱组合体的抗震性能,对8根足尺的HRC空间梁柱组合体进行了多维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主要设计变化参数为轴压比、并筋根数和加载规则等.研究了空间梁柱组合体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延性和耗能能力等,并基于试验建立了 HRC空间梁柱组合体的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现行规范设计的空间梁柱组合体在空间荷载作用下均出现了节点剪切破坏;提高轴压比能够增大梁端的峰值荷载,但同时组合体的延性降低,耗能能力减弱,刚度退化加重;三种加载规则中,加载规则1(主梁端和直交梁端同步加载)下试件的破坏特征与地震作用下节点的破坏特征吻合最好,但其承载能力和延性也最差;相对于单筋布置方式,并筋布置方式的组合体延性显著降低.依据试验研究结果,建立了考虑刚度退化、强度退化和捏缩效应的三折线定点指向型恢复力模型,该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模型可为实际工程结构进行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为了提高装配式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提出了节点核心区配置附加钢筋和梁端一定范围浇筑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实现梁端塑性铰位置转移的方案。以附加钢筋深入梁端长度和梁端后浇注RPC长度为变化参数,设计制作6个足尺装配式RPC叠合梁-高强混凝土(HSC)柱边节点试件和1个整体现浇节点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了节点的承载性能、延性、滞回性能、刚度、耗能能力以及破坏形态。结果表明:两种塑性铰外移设计均实现了梁铰耗能机制;与整体现浇节点相比,节点核心区配置附加钢筋节点的位移延性系数提高1.7%~10.3%,峰值荷载提高11.64%~56.71%;梁端后浇RPC节点的位移延性系数提高7.8%~11.4%,峰值荷载提高9%~14%。仅采用梁端后浇RPC实现塑性铰的转移时,建议梁端后浇RPC长度为梁截面高度的1/2。  相似文献   
70.
通过两阶段的博弈分析,得出承包商在施工的过程中,实际的施工质量水平往往低于业主在招标文件中规定的施工质量水平;而在投标阶段,成包商往往根据对实际可采用的施工质量水平的预期,进行投标报价,从而在某些情况下,低价中标的招标机制中,高成本的承包商也可能中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