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9篇
工业技术   1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1.
田中旭  祁平  邓康耀  崔毅 《柴油机》2014,36(2):44-47
基于极坐标形式的弹性力学基本方程,推导了橡胶扭振减振器的扭转刚度计算公式,可方便地应用于减振器设计和试验的验证。同时给出了扭转刚度的有限元分析方案和步骤,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对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证明了所推导的刚度计算公式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92.
柴油机进气预混乙醇的掺烧比例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进气管电控喷射供醇的方法在TY295D柴油机进行了掺烧乙醇的正交试验,并对不同的能耗及排放需求条件下的不同工况点最佳乙醇掺烧比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柴油机以进气管预混合供醇方式掺烧乙醇时,随工况点的变化,按最低能耗需求进行优化得到的最佳掺烧比例在20%-30%;而以降低烟度为需求目标,并以一定的能耗率作为约束时,大部分工况下得到的最佳掺烧比例都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93.
柴油机涡轮增压器匹配程序中排气温度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三种常用柴油发动机排温计算模型在自主开发的增压系统匹配软件TCMatch中的应用和对比,利用此三种模型对三种发动机分别进行了排温计算,通过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比较,分析了排温模型对不同发动机的计算误差以及参数对增压器匹配计算准确度的影响,选定热力学第一定律修正模型为TCMatch程序的排气温度预测模型,提高了TCMatch软件的计算精度,可以满足不同发动机的排温计算要求.  相似文献   
94.
针对CI-HCCI双燃烧模式柴油机在燃烧模式切换过程中容易出现平均指示压力(IMEP)波动,工作平顺性差的问题,开展了等负荷燃烧模式切换过程中的燃油喷射补偿策略改善切换过程的平顺性研究.分析了燃烧模式切换过程中的燃烧与工作平顺性特性,探讨了首循环喷油量补偿系数、过渡循环数和喷油量补偿速率对HCCI燃烧负荷下限切换的IMEP波动率的影响规律,优化结果表明采用1.06首循环喷油量补偿系数、3过渡循环数和略小于线性递减补偿速率的喷油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切换过程工作的平顺性,IMEP波动率较直接切换降低73.3%.  相似文献   
95.
通过在一台135单缸直喷柴油机上分别进行内部EGR(IEGR)、外部EGR(EEGR)条件下的冷起动试验,分析了内、外部EGR对柴油机冷起动过程着火燃烧性能及排放的影响。加入内、外部EGR后,由于EGR中含有大量的燃油蒸气、部分氧化产物等活性成分,初始着火循环的着火燃烧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在冷起动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内部或外部EGR,有利于提高燃烧过程的稳定性。但过大的外部EGR量,将导致发动机燃烧极度不稳定甚至失火。由试验结果还可以看到,加入适当的内、外部EGR,均能有效地改善冷起动过程的烟度排放。对于NOx排放,当采用外部EGR方式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当采用内部EGR方式时,由于残余废气的热效应,NOx排放随内部EGR量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6.
以缸内喷射CO2为控制手段,实现了对柴油均质压燃(HCCI)燃烧的闭环控制。开发了基于循环的燃烧相位闭环控制系统,试验研究了系统的开环和闭环性能。基于循环的燃烧闭环控制系统包括气缸压力采集、燃烧特征参数计算和控制参数更新等模块。经过对最高燃烧压力对应的曲轴转角(φpmax)、最大压力升高率对应的曲轴转角(φλmax)和燃烧分数为50%时对应的曲轴转角(CA50)等参数的比较,决定选择CA50作为反馈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用CO2喷射作为执行器能实现燃烧相位的快速控制。系统能很好地跟踪CA50阶跃输入,并且在转速和负荷干扰存在的情况下实现对CA50的控制。  相似文献   
97.
可调二级增压柴油机旁通阀特性和调节规律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柴油机应用可调二级增压系统进行了全工况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涡轮旁通阀可以对增压压力进行调节进而影响柴油机的性能.可调二级增压系统可以增大柴油机中低转速的增压压力,改善碳烟排放;当循环供油量增加后还可以提高中低速时的外特性转矩.中低转速中高负荷时,两级增压会提高进气量改善燃烧,明显地提高了燃油经济性.中高速时,进气量的提高没有明显地改善燃烧的效果,反而造成泵气损失增大,基于经济性考虑应开启涡轮旁通阀,与此同时为避免节流效应压气机旁通阀也应开启将高压级增压器完全旁通,旁通后由于复杂的进排气管增加了流动损失使得油耗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98.
本文首先通过对某1.4L汽油机进行扭振分析,然后对无离合器和变速箱的汽油机的台架进行扭振测试,对信号处理结果与模型计算进行分析比较,对比结果说明,扭转振动分析模型合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联轴器参数对系统扭转振动的影响规律,给出了系统扭转振动改进的方向和建议方法。  相似文献   
99.
机动车柴油化是今后世界范围内车辆发展的趋势,它的先进性毋庸质疑,但柴油机有害排放日益危害大气环境,严重阻碍了城市柴油机车辆,特别是公交客车的发展。本文通过介绍一系列高效、简便、达到欧Ⅱ排放法规限制,可以满足2001年后更为严格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00.
增压柴油机实现废气再循环(EGR)系统的模拟计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涡轮增压柴油机使用废气再循环(EGR)面临如何在高负荷时以较低的成本和副作用获得降低NOx排放所要求的再循环废气量,提出了利用进排气压力波动实现涡轮增压柴油机废气再循环的单向阀、旋转阀和EGR短管3种EGR系统。模拟计算结构表明,采用上述3种EGR系统在高负荷甚至全负荷时,都可获得较大的EGR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