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工业技术   64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41.
脂滴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器,与细胞中多种生理活动密切相关。为了观察脂滴并研究其多种多样的功能,共聚焦荧光成像技术是最有力的工具之一。然而,细胞脂滴荧光成像所需的具有高荧光亮度和高标记选择性的脂滴荧光探针却十分有限,这严重限制了脂滴的深入研究。研制了一种具有荧光开关特性的喹啉衍生物脂滴荧光探针(Lipi-QL)。该探针因其敏感的极性淬灭荧光特性,展现出了很高的脂滴标记选择性。Lipi-QL能靶向脂滴是因为其脂溶性,进入脂滴后,荧光增强是脂滴内的较低极性引起的。给受体型分子结构还赋予了该探针高的荧光亮度以及大的斯托克斯位移。将该探针用于细胞脂滴共聚焦荧光成像,在不同浓度下都实现了显著优于脂滴商用探针BODIPY 493/503的标记选择性。此外,使用该荧光探针实现了固定细胞的三维共聚焦成像和活细胞的四色共聚焦成像。该荧光探针的研制一方面为脂滴生理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另一方面也为新型高标记选择性荧光探针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42.
赵力 《电子技术》2023,(6):132-133
阐述数据在传输期间会最大程度发挥其价值,在数据处理平台中产生重要信息,探讨为确保电力集体企业能够稳定发展,转变传统发展观念,充分融合大数据技术,最大程度提高决策的效率。  相似文献   
643.
引信发射时,往往受到后坐与离心两种环境力的作用,因此对双环境力的仿真尤为重要。在冲击试验台的基础上,在引信平台中置入一对角接触球轴承,用于隔离固定的活塞杆与旋转的引信平台,使其既能承受冲击能量,又能与离心旋转机构可靠配合。为提高设计效率,使用ANSYS LS-DYNA软件对加入旋转机构后的加载过程进行计算机仿真,在使用塑料和橡胶两种缓冲材料时,发现其均可达到1ms以上的冲击脉宽,冲击加速度峰值分别为10120g和9777g,仿真结果证明了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44.
为更好掌握TBM掘进性能,以引汉济渭工程秦岭隧洞花岗岩段为研究对象,通过滚刀破岩试验与施工参数分析,获得了滚刀破岩机理,揭示了掘进速度、设备利用率等TBM掘进性能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设定地应力条件下,随着贯入度增加,滚刀法向力增大,且其变化幅度增加、变化频率加快,增加了相邻滚刀间形成大岩片的数量;高地应力条件下,因多次发生岩爆,TBM平均掘进速度、设备利用率均较低;现场贯入指标、岩石掘进效率指标沿桩号的变化基本同步,但现场贯入指标能更好评价TBM破岩性能。通过调整支护、清渣和施工组织方式,提高辅助作业效率,并及时调整TBM掘进参数、改进滚刀刀刃材质,可保障TBM高效运行,为该隧洞TBM后续掘进提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45.
构建先进热力循环是提高能源转换效率的有效途径,基于非共沸混合工质的组分调节,有望通过协同提高多个热力过程的性能,实现高效热力循环的构建。循环构建方法是提出先进热力循环的基础,而组分调节技术是先进循环应用的保障,该文从以上两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在循环构建方法中,热力循环三维构建方法提供通过组分调节实现各过程性能提升的思路,超结构构建方法与智能构建方法则可提供解决复杂循环设计与优化问题的途径。未来研究中可将多种构建方法结合,以获得更加有效可行的循环构建方法。在组分调节技术中,T形管与分液冷凝器更易于应用到实际循环中,但是依靠重力和惯性力的被动调节模式也限制了其组分调节范围,精馏塔与水合物可实现工质组分的主动调控,其组分调节能耗与循环能效提升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进行综合权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