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5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通过埋设水平土压力盒、柔性位移计,对模块式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土墙墙后的水平土压力和格栅水平变形进行了系统监测,采用加筋组合法对加筋土挡墙的土压力进行了计算,与实测、交系数法所得数据对比分析,得出采用该方法计算的土压力更能合理地解释工作状态下加筋土挡墙的土压力分布规律;对比分析了施工阶段和竣工后格栅的应变,得出拉筋应变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工后应变较小,并结合试验结果,提出了关于施工控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2.
为了解决低孔低渗煤储层的孔隙度、饱和度数据测定和渗透率计算,克服常规实验中取心困难的问题,使用核磁共振技术、利用H核弛豫时间的规律性变化,通过对煤样进行不同饱和状态下的测试,测定煤样中可动流体、束缚流体等参数,得出了低孔低渗煤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数据,为煤层气勘探提供有效的孔隙度、渗透率数据,对煤层气的排采、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数据表明:煤储层中,孔隙度、可动流体饱和度越大,渗透率越高。  相似文献   
23.
为解决现有黄土隧道围岩分级方法理论依据不足的问题,在总结分析黄土隧道围岩力学性能、构造特性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可拓学理论建立关联函数,解决各评价指标之间的融合问题,对黄土隧道围岩分级做一些探索性的工作,以期为黄土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可拓学理论的黄土隧道围岩分级方法综合考虑了黄土的强度性质、变形性质、各向异性、构造特性,使得其分级结果更加客观、准确;利用可拓围岩分级方法求得的掌子面围岩的关联度不仅可判定掌子面围岩级别,而且其数值大小可定量反映掌子面围岩质量好坏程度;可拓围岩分级结果与现场围岩级别分类的结果基本一致,存在的分级误差基本属于“亚级”之间的差异,未出现“跳级”现象;且该结果与规范中围岩分类结果相比,其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24.
加筋土挡墙的破坏形式一般为拉断破坏和粘着破坏两种形式。该文通过对粘着破坏形式下的加筋土强度理论的探讨,应用准粘聚力理论和库仑理论,提出了粘着破坏形式下的加筋土挡墙墙背土压力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粘着破坏下的加筋土内摩擦角具有了增量;加筋土挡墙墙背侧向土压力比经典土压力和变系数法都小;加筋土挡墙侧向土压力都随拉筋垂直间距增加而增加;粘着破坏法计算得到的加筋土挡墙侧向土压力比实测值大。  相似文献   
25.
26.
王飞  薛晓辉 《安徽建筑》2010,17(3):54-55,69
运用ANSYS分析了CFG桩中桩体模量大小对桩身竖向位移、桩身轴向应力、桩土应力比、桩土相对位移等的影响,通过变化模量大小,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得到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较为合理的桩体模量值。  相似文献   
27.
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建立了采用土工格栅加筋土高陡路堤模型,分析了土工格栅加筋高陡路堤边坡的变形特性及稳定性,指出经土工格栅加筋后的高陡边坡稳定性得到极大地提高,可以满足路堤边坡稳定性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8.
正交小波的零误差边界延拓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晓辉  高文 《电子学报》1997,25(11):11-13
本文解决了正交小波的边界延拓问题。文章提出了两类零误差边界延拓思想:求解延拓方程,使得在边界上的重建误差为零,文章详细叙述了第二类算法,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29.
按照《GB/T 19559-2008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的延川南区块内主采煤层的煤样进行含气量的测试。以不同的损失时间对含气量的测定值作图,发现煤样的总含气量随着损失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分别以同一解吸温度和不同的解吸温度得到的数据做线性回归图,通过两张图中直线斜率的对比,发现煤样的总含气量随着解吸温度的减小而减小;建议采集损失时间较少的煤样按照储层温度来恒温解吸,减小其在煤层气含气量测试中产生的误差,提高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0.
该文用ANSYS分析了CFG桩中褥垫层厚度对复合地基沉降、桩身应力、桩身位移、桩土应力比等的影响,通过变化不同的褥垫层厚度,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得到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较为合理的褥垫层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