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残碳的生成及其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因其众多的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运行中普遍存在着飞灰含碳量远远高于预期的问题。影响飞灰含碳量的主要因素包括:煤指标、煤的结构和焦炭反应活性、给煤粒径以及循环流化床的结构和其它运行参数等。目前,降低飞灰含碳量的方法有:飞灰再循环、加强二次风刚性和调整床压降等。实验表明,在低风速条件下,可以将飞灰中的残碳充分燃尽。另外,高压静电分离和飞灰水活化团聚也都为飞灰残碳的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拟双马来酰亚胺工业废液,通过对负载乙酸钠和碳酸钠的褐煤水蒸气气化的实验,分别研究了反应温度、催化剂负载浓度对气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钠和乙酸钠作为催化剂对褐煤水蒸气气化都具有明显的催化效果,但当碳酸钠的负载量超过10%之后会出现抑制现象,而乙酸钠作为催化剂并没有出现抑制现象;在相同温度或负载浓度的条件下,负载乙酸钠的催化效果要优于负载碳酸钠时的催化效果。对实验数据进行动力学分析发现,均相模型和缩核模型都能够有效描述本研究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CFB密相区内颗粒横向扩散对燃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流化床(CFB)床内燃料颗粒的扩散、混和,特别是复杂的密相区内的混和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燃烧状况,密相区颗粒横向扩散的规律,对于循环流化床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循环流化床密相区颗粒横向扩散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密相区内颗粒横向扩散系数的经验公式,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密相区内碳的分布规律,并建立了相应的燃烧模型,模型包括两个子模型,即密相区二维流动及燃烧子模型、稀相区一维流动及燃烧子模型。通过模型定性模拟了流化风速、给料点布置对床内燃烧的影响,有效地反映了实际情况,并确认了将密相区颗粒横向扩散规律引入现有循环流化床燃烧模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CFB锅炉煤成灰特性的6参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静态燃烧冷态振筛实验方法研究了几种国内煤种的成灰特性并给出了相应煤种的成灰数据库。通过对不同煤种成灰数据库的分析发现,对于任意窄筛分煤,其成灰分布具有双峰分布,即由较细较软的灰成分和较粗较硬的灰成分构成,两种灰成分同时满足Rosin-Rammler分布。提出了6参数模型,该模型可以描述每种灰成分质量份额和相应的粒径分布。通过加权可以得到宽筛分煤的成灰分布。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生物质锅炉飞灰含碳量较高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或Garson算法与普通LM-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两种生物质锅炉飞灰含碳量预测模型。这两种模型通过对负荷、燃烧室烟气温度、烟气含氧量等17个原始输入变量进行降维得到新输入变量,再进行训练建模,提高了模型精度。利用我国某生物质电厂飞灰含碳量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LM-Garson-BP神经网络的MAPE为2.09%,MSE为0.11,MAE为0.25,泛化能力最强,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6.
废液干燥是一种有效提高有机废液热值、改善有机废液焚烧特性的方法.提出了一种集废液雾化干燥和焚烧为一体的新型废液焚烧炉设计思想,着重研究废液雾化干燥的影响因素,并综合各种影响因素,通过理论计算确定助燃燃烧器的布置位置和干燥区的长度,达到最佳废液焚烧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Fluent软件对220 t/h的生物质循环流化床的炉膛进行简化,建立二维模型并对其进行燃烧模拟;通过对炉膛内的温度场、O2、CO2等组分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得知炉膛下部处生物质燃料燃烧最为剧烈的位置发生在炉膛下部4m截面位置处,在该位置的燃烧反应消耗绝大部分一次风,炉膛内其他截面的温度沿炉膛高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燃烧温度较低且变化范围不大,对不同粒径的生物质燃料在炉膛内的燃烧情况分析,得知小粒径的固相颗粒在炉膛内燃烧的更加充分并且消耗更多的O2.  相似文献   
18.
在流化床燃烧条件下焦炭氮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小型电加热流化床实验台上对一种无烟煤焦炭燃烧过程中焦炭氮的转化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焦炭颗粒的燃烧过程中,焦炭中的氮会转化为NO,N2O,HCN和N2。在焦炭颗粒燃烧的初始阶段,即焦炭燃烬度在0—0.58之间,HCN析出,HCN的氧化反应是N2O生成的一条途径;在焦炭燃烬度在0.58到1的阶段,HCN不再析出,因此存在另一条不同于HCN氧化反应的N2O生成途径.HCN在制焦温度高于燃烧温度的焦炭燃烧过程中析出,表明焦炭的气化反应是氢释放的一个来源。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煤灰为床料的 CFB锅炉内静态平衡计算模型 .模型着重研究了成灰特性、灰磨耗和退档 ,颗粒停留时间及颗粒分层等影响循环流化床灰平衡的重要因素 ,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模型 .应用模型模拟了黄姑电厂 75 t/h CFB锅炉的运行 ,研究了磨耗速率、灰成分等因素对煤燃烧后飞灰、排渣、床料的粒径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有机废液燃烧驱动煤化学链气化中不同操作条件对反应产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中所使用的载氧体为Fe_2O_3/Al_2O_3,由浸渍法和沉淀法两种方法制备,Fe_2O_3质量分数为60%。在不同过氧系数下的对照实验中,过氧系数为0.5的实验组气化产气品质最高,其H_2/CO为6.43。利用不同制备方法的载氧体进行相同过氧系数下的对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沉淀法制备的载氧体显示出比浸渍法制备的载氧体更高的反应活性。将载氧体替换为Al_2O_3的空白对照组的结果说明了Fe_2O_3/Al_2O_3载氧体的使用起到了利用废液中有机物能量、提高碳转化率和提升产气品质的作用。实验中还利用比表面积测定、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新制载氧体的形貌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