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工业技术   18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InGaAs’InP结型场效应晶体管首次达到了260mS/mm的极高跨导,制作工艺采用能够获得亚微米栅(0.5μm)的化学腐蚀技术。利用自对准工艺,得到了极低的通道电阻。  相似文献   
62.
蒸汽流量计的阻尼室壳体,材质为ZHSi80-3,是一关键部件.它的形状复杂,壁厚变化大,要求240N/cm~2的耐压试验,历时3分钟无渗漏.该件渗漏废品率过去占30%左右.经过反复的试验和改进,终于得到一个较成熟的工艺,试压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63.
锑掺杂二氧化锡薄膜的导电机理及其理论电导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归纳总结了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的导电机理。晶格的氧缺位、5价Sb杂质在SnO2禁带形成施主能级并向导带提供n型载流子是ATO导电的两种主要机理。从材料的电导率公式出发,定性分析了二氧化锡中掺杂锑的含量存在理论最佳值,根据已有模型计算证明了锑掺杂二氧化锡电导率存在理论上限。掺杂二氧化锡中锑的最佳理论含量为1.49%(质量百分数),锑掺杂二氧化锡理论电导率最高为0.217×104(Ω·cm)-1,氧空位对ATO电导率的贡献为0.1506×104(Ω·cm)-1。  相似文献   
64.
水泵水轮机全特性对数曲线投影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种新的可逆式混流转全特性的表达--对数曲线投影的基础上,利用牛顿-雷伏生法构造了可靠的设计格式。它克服了原有算法的一些缺点,算例表明,由于新描述方法的单值性和良好的连续性,所以该方法精度高,速度快,适应性好,其泵非起动工况的初值问题,要同时对效率、功率和流量进行综合考虑来确定。  相似文献   
65.
不同冷却模式下热对花岗岩的破坏能力不同,其细观破裂程度和宏观力学特性表现也不同。在20℃空气中自然冷却和20℃恒温水中热冲击急剧冷却2种模式下花岗岩单轴抗压强度和表面降温规律的对比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热冲击因子",建立不同冷却介质环境下热传递数值模拟方法,从传热角度探究不同冷却介质对花岗岩强度劣化机制,找到能够清晰描述热对岩石破坏能力的物理量,从而对热的破坏能力做进一步的定量划分。研究结果表明:(1)2种冷却模式下,因热冲击急剧冷却模式的换热系数远大于自然冷却的换热系数,热冲击因子数值变大,动态热应力相应也随之变大,试件内部破裂严重,裂隙密度增多,力学强度劣化更严重;(2)20℃恒温水中热冲击冷却模式下,花岗岩的抗压强度仅为20℃空气中自然冷却模式下的抗压强度的85%~90%;(3)不同冷却模式下热传递过程中,花岗岩试件内部形成的温度梯度、热冲击因子、热应力的演化过程和规律一致,其最大值总是出现在靠近试件表面的位置;(4)热冲击因子能较好地表征热破坏能力,花岗岩的单轴抗压强度与最大热冲击因子具有很好的相关性;(5)根据热冲击因子的演化规律,可以确定花岗岩试件内部破裂最严重的具体时间,热冲击因子可以实现对热破坏能力的定量表征。  相似文献   
66.
针对以蓝宝石为衬底的GaN基发光二极管出现的电流扩展不均的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GaN基发光二极管的三维网络模型,并对四种常见结构的器件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影响二极管电流的因素不仅与发光二极管电极的位置有关,而且依赖于器件的结构参数.以电流扩展不均为指标确定出这四种器件中最佳的电极位置分布,同时对最佳电极位置分布的器件进行了结构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当p型金属层方块电阻与n型GaN的方块电阻接近时,电流扩展均匀性最好,且p-GaN的接触电阻和厚度越小,电流扩展越不均匀.  相似文献   
67.
地热是典型的非常规能源,我国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发地热对缓解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增长的被动局面很有必要,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测斜仪压裂监测技术可以监测裂缝发育形态,尤其在监测裂缝延伸方向,对指导井网布置、压裂工艺及施工规模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在油气开发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青海共和盆地的X1井是国内干热岩首次压裂井,需要克服岩性致密坚硬、施工不确定因素多、施工排量小等监测难点问题,利用测斜仪压裂监测技术成功地监测地热井压裂改造过程,探索和丰富了地热井压裂监测方法,拓宽了测斜仪监测的应用范围,获取了X1井压裂裂缝的重要参数,为该区井网布置提供了基础数据,为测斜仪监测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68.
近年来,N2退火和O2退火均被用于激活p-GaN中的Mg受主以提高p-GaN中的空穴浓度。基于两种退火技术,系统地研究了N2退火和O2退火对LED样品电学性能及光学性能的影响。电流电压特性的测试结果显示,在较低温度(500℃)下O2退火就可以达到与N2高温退火(800℃)相似的电学特性。变温光致发光测试表明,N2高温退火会在InGaN量子阱中形成In团簇,In团簇作为深的势阱增加了对载流子的束缚,能够将载流子更好地局限在势阱中。然而In团簇形成的同时也伴随着大量位错的产生,使其InGaN量子阱中的位错密度大幅度提高,因此室温下N2退火样品的辐射复合效率低于O2退火样品的辐射复合效率。  相似文献   
69.
采用无线模块与汽车行驶记录仪结合的方法,配合PC机可以实时且较准确地获取汽车行驶记录仪的各项信息。详细阐述添加无线模块的汽车行驶记录仪的系统设计,该系统集数据存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为一体,着重分析了汽车行驶记录仪的硬件结构设计和软件设计,并对实际应用中产生的无线碰撞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0.
提出并实现了无线传输在汽车行驶记录中的使用方法。将无线模块添加到汽车行驶记录仪中,并设计了无线传输协议,用于快速检测记录仪中的数据,如超时、超速等。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移动,远程、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具有较好的性价比以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