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业科学   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1.
2017年6月,天津市滨海新区、北辰区等地一些养殖场的锦鲤出现急性死亡,发病3 d后死亡率高达85%以上。病鱼呈现眼部凹陷、烂鳃、内脏出血等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锦鲤疱疹病毒病。针对锦鲤疱疹病毒(KHV/CyHV)的TK、SphI-5、ORF25、ORF56、ORF81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PCR方法进行KHV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死亡疑似病例的KHV检测阳性;测序获得的TK、SphI-5、ORF25、ORF56、ORF81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409、300、317、939和156bp,与CyHV-3-J2病毒株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7.6%~100%。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其与CyHV-3亲缘关系最近,自然聚为一支,最终确定为CyHV-3型。以上研究为锦鲤疱疹病毒病的分子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应用半定量RT-PCR法,研究苯酚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肝胰脏CuZn-SOD和Mn-SOD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试验鱼饲养在苯酚浓度为0、0.18、0.32、0.56、1.00和1.35 mg/L的海水中,分别在苯酚暴露前和暴露4、8、12和16 d后取样。结果表明,在苯酚暴露前,鱼体肝胰脏中CuZn-SOD和Mn-SOD基因均有基础表达。在整个暴露时间(16 d)下,CuZn-SOD和Mn-SOD mRNA相对表达量呈现出逐渐上调的趋势,即苯酚诱导了两种基因的表达。在苯酚暴露第4天时,各浓度处理组CuZn-SOD mRNA和Mn-SOD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达峰值,显著高于暴露前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3.
以β-肌动蛋白(β-actin)的表达量作为内标,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健康养殖条件下点带石斑鱼不同组织(头肾、心脏、肝脏、脾脏、胃、肠和鳃)中3种非特异性免疫相关基因:c型溶菌酶(CTL)、白细胞介素8(IL8)、toll样受体5(TLR5)的mRNA表达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TL、IL8、TLR5基因在点带石斑鱼的7种组织中均有表达,CTL基因表达量最高的组织为脾脏,IL8和TLR5基因在头肾中表达量最高;CTL、IL8、TLR5分别在肠、鳃和心脏中的表达量最低。  相似文献   
14.
不同药物对鲤鱼生长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健康正常的鲤鱼630尾,平均分成21组,每组30尾。设21个处理,即基础饵粒组(对照组)、基础饵粒+佩兰、基础饵料+丹皮、基础饵料+刘寄奴、基础饵料+继芝、基础饵料+黄霉素。后5个实验组分别设了4个添加量,用以上21种饵料对实验鱼进行了30d的喂养,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佩兰、丹皮、刘寄奴、灵芝、黄霉素5种药物均可以明显提高鲤鱼 的增重率和降低饵料系数,其中以刘寄奴、黄霉素效果最显著(P<0.05),增重率分别提高了53.43%和48.44%,饵料系数降低了30.21%和34.79%,刘寄始在鲤鱼饵料中最适添加量为3-6mg/g,黄霉素在鲤鱼饵料中最适添加量为2.5-3.75μg/g。刘寄奴、黄霉素对脏器影响小,两者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添加剂在鲤鱼饵料中使用。  相似文献   
15.
陈成勋  孙金辉  马倩倩  粱超  孙敬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16-12919,13097
[目的]研究革胡子鲶骨骼系统的组成及形态学特征。[方法]常规煮沸剥离方法得到完整骨骼标本和单个骨骼标本,对标本进行摄影与分析,并总结出相应的骨骼特征。[结果]革胡子鲶的骨骼系统具有单个犁骨,鳃盖边缘有棘,无眶蝶骨,腰带简单,有韧带与肩带相连。无骨鳞,无肌间骨,无续骨、顶骨,第3、4椎骨彼此固结。胸鳍具有1枚强大且坚硬的骨质棘,具有14对腹肋。共有骨骼426块,其中脑颅区域25块,咽颅区域71块,附肢骨骼234块,躯干部分96块。[结论]革胡子鲶骨骼系统具有一般硬骨鱼类的基本特征,同时此种鱼类的骨骼结构也具有鲶形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水体中不同方式和不同浓度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YY24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水质的影响。试验设7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样本30尾,试验时间10 d,每2 d投放1次YY24,并保持其活性完好,有效养殖水体(50±3)L,控制温度(28±1)℃,盐度(20±1),每天每箱投料量按总重量的1%,溶解氧充足。试验期间,每24 h测定水体基础指标,在试验开始后的0、12、24、48、96、144、168、192、240 h测定水体理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存活率与增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均能明显净化水质,试验组的pH呈上升趋势,各试验组NH_4~+-N、NO_3~--N、NO_2~--N浓度均在96 h时就达到最低值;初始投放10~6CFU/m L浓度的YY24,在96 h内去除氨氮的效果较好,而每隔一天投10~4CFU/m L浓度YY24的持续作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高密度养殖系统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垂直变化规律以及与其对应深度的环境因子的关系,实验选取了华南地区高密度养殖的典型模式——杂交鳢养殖模式,使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养殖围隔不同深度(0~50 cm)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使用透析装置采集对应沉积物的原位间隙水,并使用微量分光光度法测定间隙水中理化指标,从而探讨高密度养殖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垂直变化规律及其与沉积物间隙水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①不同深度的养殖围隔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通过聚类分析可分3个差异显著的类群:上层(0~6 cm)、中层(7~38 cm)和深层(39~50 cm),其中中层微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②DGGE电泳共获得46个条带,其中中层条带最多,深层沉积物条带最少。主要微生物类群归属于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疣微菌门和浮霉菌门。③测定的沉积物间隙水中离子,NO_3~--N、SO_4~(2-)-S和Fe~(2+)在沉积物中垂直分布均匀,无明显梯度变化;而NH_4~+-N、NO_2~--N和PO_4~(3-)-P浓度变化较大。NH_4~+-N浓度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在15~18 cm后趋于稳定,为10.98~77.87 mg/L,PO_4~(3-)-P浓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在9~10 cm后趋于稳定,为0.01~0.14 mg/L。④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H_4~+-N和PO_4~(3-)-P为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垂直分布最大的理化因子组合,其中NH_4~+-N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垂直分布的影响稍大于PO_4~(3-)-P。NH_4~+-N、PO_4~(3-)-P为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理化因子,是杂交鳢养殖系统环境调控的主要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鱼腥草对人工感染维氏气单胞菌锦鲤鳃部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锦鲤96尾随机分两组,C组锦鲤投喂添加6‰鱼腥草的饲料,K组投喂基础日粮作为对照。分别饲养14 d后空腹24h,通过腹腔进行人工感染维氏气单胞菌,于0、1、2、4d进行采样,检测鳃部的炎性因子(Il-4,Il-10)和免疫球蛋白(Ig T)。结果表明:K组四个时间段IL-4、IL-10和Ig T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C组IL-4含量1 d和2 d时显著高于0 d、4 d(P<0.05),且高于K组;IL-10含量1,2,4d时显著高于0d(P<0.05),且均高于K组;IgT含量1d与2d高于4d且显著高于0d(P<0.05),且1 d与2 d时C组高于K组。说明前期鱼腥草饲养对细菌感染锦鲤鳃部免疫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锦鲤也称绯鲤,在生物学上隶属鲤形目、鲤科、鲤属,是野生食用鲤鱼的突变种,原产于日本北部沿海的新泻县,鱼体呈现鲜艳似锦的色彩、变幻多姿的斑纹,具观赏和食用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HA2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中氮的代谢产物,分别用以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亚硝态氮(NO_2~--N)为氮源的培养基培养溶藻弧菌HA2 120 h,测定不同时间段菌液浓度,以及NH_4~+-N、NO_3~--N、NO_2~--N、pH和发酵罐中气体(N_2、NO、N_2O)的含量,并且拟合菌株生长曲线。结果表明:溶藻弧菌对NH_4~+-N、NO_3~--N、NO_2~--N降解率最高分别为99.97%、99.95%、36.87%;生长极限k值分别为4.769、5.477、5.567;培养基中的NH_4~+-N直接被氧化为NO_3~--N;试验中均未检测出NO、N_2O气体,各培养基中N_2量均有上升趋势;各培养基中pH均有增加趋势。研究表明,溶藻弧菌HA2具有开发为高效、环保、安全的硝化反硝化细菌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