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业科学   1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探究出芽短梗霉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PA-2脂肽类物质的抑菌活性,并以脂肽类物质的产量为响应值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为脂肽类物质的生产与应用奠定理论基础。采用酸沉淀法对脂肽类物质进行粗提,通过原位酸水解-茚三酮显色法对脂肽粗提物进行定性检测,并用琼脂打孔扩散法对其抑菌活性进行测定,通过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构建响应面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终初步判定粗提物为环状脂肽类物质;该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樱桃球腔菌(Mycosphaerella cerasella)和大麦网斑病(Pyrenophora teres)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圈分别为3.65、1.95、2.15、1.35、2.18 cm;优化后的最适发酵条件为:接种量6.8%、转速216 r·min -1、温度26 ℃、装液量125 mL、pH 7。在此条件下模型预测的脂肽类物质产量为0.94 g·L -1,实际为0.92 g·L -1,比优化前的产量(0.61 g·L -1)提高了51%。优化后的发酵条件可提高脂肽类物质产量,降低发酵成本,可用于上述有抑制效果的菌株防治。  相似文献   
52.
研究分析2份春小麦种质资源成株期的抗条锈病基因遗传规律,为春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春小麦Taichung29与MY004730杂交、ZM018243与MY004730杂交的方式分别创建F2:3代分离群体进行2 a的田间测试,对抗条锈病基因遗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F2:3群体的病害严重度和反应型在2个试验点均未呈现连续性分布,且均不符合正态分布。初步推测,MY004730与ZM018243对春小麦条锈病的成株期抗性具有质量性状特征。Taichung29与MY004730杂交构建的F2:3群体单株/家系抗感分离符合由1对基因作用的3R:1S的分离比,表明MY004730的成株期抗条锈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 ZM018243与MY004730杂交构建的F2:3群体的单株/家系抗感分离比均符合9R:7S,即符合由2对显性基因共同作用的分离比, ZM018243中可能也含有1对显性成株期抗条锈性基因。下一步可以进行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找到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服务,同时还能在抗-抗杂交群体中直接筛选抗病基因聚合材料,为育种提供优良抗病材料。  相似文献   
53.
开发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方法对于新发突发人兽共患病、动物疫病的监测及防控至关重要。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相关蛋白(CRISPR-Cas)系统以高敏感性、特异性及可扩展性的DNA和RNA识别为特点,已成为新一代的分子诊断工具,在病原体快速检测技术研发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基于CRISPR-Cas系统开发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检测试剂盒(SHERLOCK和DETECTR)在美国相继获批,中国研发的基于CRISPR-Cas12系统的SARS-CoV-2检测试剂盒也已获批上市,这表明基于CRISPR-Cas系统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在未来的应用前景非常可观。文章首先简述了CRISPR-Cas系统类型,尤其是常用于病原体检测的Cas9、Cas12和Cas13;介绍了CRISPR-Cas系统的作用机理以及广泛应用。同时分析了CRISPR-Cas检测平台研发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靶标基因的序列保守性、靶标基因的富集与扩增、终信号不同的读取方式等,并对CRISPR-Cas系统的未来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4.
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所引起的麦类作物黄矮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病害,对麦类作物生产影响巨大。近年来,该病害在青海省内不断发生流行,为明确该病害在青海省内的主要流行株系,采集90份来自6个地区(青海省西宁市、海西州、海南州、海东市、玉树州、黄南州)的小麦、燕麦、青稞田间病样,利用RT-PCR、基因克隆、序列拼接等技术进行相关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BYDV-GAV为青海省BYDV的主要流行株系。对青海省BYDV-GAV燕麦分离物进行全基因组克隆与序列分析,发现本试验所获得的BYDV-GAV燕麦分离物与BYDV-GAV中国分离物聚类到一个组内,序列同源性达96.85%~98.08%,说明该燕麦分离物为中国BYDV-GAV的一个分离物。本研究明确了青海省BYDV的流行株系,并获得了燕麦BYDV-GAV全基因组序列,可为后期该病害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5.
野燕麦是马铃薯田的主要杂草之一,人工除草工作量大。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240 g/L收乐通EC在青海省马铃薯田防除野燕麦药效、适宜剂量及对作物的安全性。在田间使用了240 g/L收乐通EC制剂量300,450,600 mL/hm2,以108 g/L高效盖草能EC制剂量375 mL/hm2为对照药,设空白对照处理,于马铃薯3~5叶期,野燕麦为3~6叶期兑水300 L/hm2喷雾处理。结果表明,240 g/L收乐通EC是马铃薯田防除野燕麦的优良除草剂,适宜剂量为450 mL/hm2,对野燕麦40 d株防效和鲜重效均达85%以上,对马铃薯安全,增产率达10%以上。  相似文献   
56.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植保所研制的复配除草剂"油田清"、"油草枯",在青海浩门农场白菜型油菜田进行除草示范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油田清2850ml@hm-2播前土壤处理,油草枯1275ml@hm-2茎叶喷雾,防除野燕麦和阔叶杂草总体控制效果均达85%-90%以上,对油菜安全、使用后增产20%以上.  相似文献   
57.
58.
为确定旱雀麦在我国的空间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期进一步开展生态防控,本研究利用旱雀麦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数据,结合当前气候数据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RCP8.5情景下2050s,2070s),建立最大熵模型(MaxEnt模型),确定影响旱雀麦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中国地区旱雀麦的适生区进行划分,以ROC曲线作为模拟的准确性评价指标。结果表明,MaxEnt模型模拟效果极好(AUC=0.965);当前气候条件下,旱雀麦适生面积为2.5534×106 km2,主要集中分布于青海省东北部、甘肃省与青海省接壤的地区、四川省的西北部,以及新疆的西北部;其中影响旱雀麦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海拔、bio12(年降水量)、bio9(最干季度平均温度)和bio15(降水量季变异系数),其贡献率分别为45.0%、17.5%、9.7%、9.7%,累计贡献率达81.9%;在RCP8.5情景下,未来2个时期,旱雀麦潜在高适生区分布面积与当前相比增加了12.2%~23.3%,但RCP8.5情景下2070s较RCP8.5情景下2050s旱雀麦的潜在高度适生区分布面积减少了8.9%。综上所述,气候变化情景下旱雀麦的潜在分布面积呈现出扩大趋势,且RCP8.5情景下2070s较RCP8.5情景下2050s的适生区分布面积有缩减趋势。  相似文献   
59.
刘楠  闫佳会  郭青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893-13894,13901
为明确不同致病机理的病毒抑制剂对小麦黄矮病的预防和防治效果,在小麦苗期将大麦黄矮病毒GAV株系接种于小麦阿勃上,喷施杀虫剂(毒死蜱)与病毒抑制剂(病毒特、好普、嘧肽核苷病毒唑、1.5%植病灵乳剂)的不同组合.结果表明,病毒特与毒死蜱组合的平均预防和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0.
选用对野燕麦有强致病力的候选优势菌株燕麦镰孢GD 2和多孢木霉HZ 31作为亲本,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进行菌株改良,通过野燕麦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及温室抑草活性作用筛选出性状优异的融合子。结果表明,获得的3个性状各异的融合子进行离体生测后,融合子R2对野燕麦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显著高于燕麦镰孢GD 2,而与多孢木霉HZ 31的效果相当,盆栽致病力测定时融合子R1对野燕麦的鲜质量防效值高于双亲菌株,达68.03%。选用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生防菌株作为亲本进行融合,筛选获得防效优于亲本的微生物融合菌株R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