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业科学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月季白粉病发生规律及初侵染来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季白粉病的消长规律 (1997年 3月~ 1998年 3月 )的调查表明 ,在大庆温室内月季白粉病春季 2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 ,秋季 9月中旬再次进入发病盛期。全年共出现 5个高峰期。月季白粉病菌以菌丝形态在越冬芽的芽鳞下越冬 ,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32.
鸡粪防治温室蔬菜根结线虫病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试验表明,鸡粪可以明显降低根结数,对蔬菜生长有促进作用;鸡粪水溶液可有效抑制根结线虫的孵化,以8g/200ml的剂量效果最佳,抑制率为99.3%;随着鸡粪用量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幼虫死亡数量也相应增多。  相似文献   
33.
0.136%赤·吲乙·芸苔(碧护)是德国科学家利用“植物化感”和生态生化学原理研究开发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含有天然植物内源激素、黄酮类物质和氨基酸等30多种植物活性物质,具有活化细胞、解除药害、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强作物抗逆性、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的作用,在农作物生产上广泛应用。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由于稻作水平的下降,良种与良法不配套,水稻生产环境趋向恶化。水稻单产徘徊不前、稻米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影响了水稻产业的发展。本研究以黑龙江水稻稻花香2号及水稻田稗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0.136%赤·吲乙·芸苔WP与水稻田除草剂混用,对水稻生产的安全增效性及产量优势,为其生产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不同玉米品种对氯嘧磺隆的耐药性差异及其机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45倍.不同玉米品种ALS和GSTs活性存在差异,耐药性品种ALS和GSTs的活性大于敏感品种.此外,氯嘧磺隆可以诱导GSTs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35.
为评价氟磺胺草醚对玉米的安全性,采用室内毒土法和酶活力测定法探讨不同玉米品种对氟磺胺草醚的敏感性差异及其机制。不同玉米品种对氟磺胺草醚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其中,东农888对氟磺胺草醚最敏感,IC50为0.59 mg·kg-1,其次为垦粘1号,耐药倍数仅为1.10;龙467、高油186、龙单38等8个品种的敏感性中等,耐药倍数为2.88~5.25;吉单27、先玉335等6个品种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耐药倍数为5.71~8.83,其中,吉单27、先玉335和东农888、垦粘1号对氟磺胺草醚敏感性差异显著。氟磺胺草醚对4种玉米的PPO活性、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影响均随残留量增加而逐渐增大,氟磺胺草醚对玉米PPO活性、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的抑制与品种的耐药性呈负相关。研究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氟磺胺草醚产生的敏感性差异源于PPO活性差异。  相似文献   
36.
通过盆栽试验、田间小区试验和区域试验熏研究烯唑醇种衣剂使用剂量、处理方法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烯唑醇微粉种衣剂1∶200~300包衣,可有效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在接种条件下,田间小区防效为51.5%,区域试验平均防效为85.2%,增产11.4%。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玉米的安全性依次为干包>催包>浸包。  相似文献   
37.
春玉米田杂草防治关键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春玉米田杂草防治关键期,2013年和2014年通过不同时间除草对春玉米产量影响的田间小区试验,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春玉米田杂草防治关键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田间杂草以稗草、藜、苘麻为主,发生密度在100株·m~(-2)。出苗后21d之前除草玉米产量与无草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出苗后28d除草玉米产量和无草对照差异显著,可造成较大的产量损失。根据试验结果,春玉米杂草防治关键期为玉米出苗后21~28d。为了将产量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最好在玉米出苗后21d之前对杂草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8.
通过药剂筛选、盆栽试验、田间小区和大田示范试验对乙福酮超微粉体种衣剂的杀菌剂配方筛选及其对小麦玉米前期病虫害防治效果进行研究调查得出,福:酮=4:1复配剂是种衣剂中杀菌剂的理想配方;乙福酮超微粉体种衣剂能有效防治小麦根腐病,腥黑穗病及地下害虫,药种比1:500的剂量对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效最佳,对玉米病虫害防治效果随包衣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39.
罗婵  王宇  丛克强  郭玉莲 《玉米科学》2023,31(3):168-173
为明确环境温度、土壤湿度对玉米田除草剂产生药害的影响。试验采用人工气候箱盆栽法,设置3个药剂(乙草胺、异噁唑草酮、莠去津)和1个清水对照、两个环境温度梯度、3个土壤湿度梯度共24个处理。在施药后调查玉米株高并计算株高抑制率,同时取鲜样送至检测机构确认玉米植株中除草剂成分。结果表明,环境温度10℃、土壤相对含水量为20%时,3种除草剂对玉米的株高抑制率分别为1.0%~18.7%、22.0%~46.9%、21.0%~42.5%;环境温度10℃、含水量为25%时,株高抑制率分别为23.1%~50.6%、42.5%~62.8%、25.6%~57.6%。除草剂在玉米植株中残留的检测结果,环境温度10℃、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15%、20%、25%时,玉米植株中莠去津残留量分别为0.150~0.360、0.040~0.170、0.190~0.360 mg/kg,环境温度15℃、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15%、20%、25%时,玉米植株中乙草胺残留量分别为0.020~0.490、0.012~0.400、0.015~0.540 mg/kg,莠去津的残留量分别为0.017~0.210、0.020~0.092、...  相似文献   
40.
为明确39%氟·松·烯草酮乳油对东北地区春大豆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效及最佳用量,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9%氟·松·烯草酮乳油在有效成分用量为611.0,666.5,722.0和1 333.0 g·hm-2的条件下,施药后30 d,对大豆田一年生杂草总的株数防效分别为93.9%、97.0%、98.7%和99.6%,总草鲜重防效分别为96.0%、98.3%、99.1%和99.8%,与空白对照相比,大豆增产率分别为196.2%、203.8%、204.9%和198.1%。由此可知,39%氟·松·烯草酮乳油在本试验剂量下,于大豆1~2片复叶、杂草2~4叶期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对大豆安全,除草效果好,有增产作用,可作为东北地区春大豆田除草剂使用。适宜的施药剂量为105.0~123.0 mL·(666.7 m2)-1,即有效成分用量为611.0~722.0 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