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5篇
农业科学   3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密度、种植方式对夏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为了提高玉米抗倒特性,在豫北高产灌区生产条件下,以郑单958和浚单20为试验材料,采用了等行距、宽窄行种植方式,设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4个密度处理,研究了不同密度、种植方式对夏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熟期,郑单958的平均茎折率比浚单20低43.55%,茎秆第三节间的茎粗系数、茎秆外皮穿刺强度分别比浚单20高0.04、564.1 N/mm2,宽窄行种植的玉米茎粗系数、外皮穿刺强度比等行距种植的高0.01、59.23N/mm2。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的茎折率、空秆率和穗位系数增大,茎粗系数和穿刺强度降低。郑单958在密度为8.25万株/hm2、采用宽窄行种植时抗倒伏能力最强,而浚单20表现最好的为7.50万株/hm2的宽窄行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42.
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红花油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日粮中添加红花油水平分别为0,0.4%,0.6%,0.8%和1%.结果表明:添加红花油的各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饲料利用率得到改善;各试验组猪的屠宰率和瘦肉率显著高于试验组1,眼肌面积、脂肪酸含量也比试验组1得到提高,降低了胆固醇含量,改善了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43.
大豆脂肪酸5种组分中亚麻酸含量是影响大豆品质主要因素之一,与其他4种脂肪酸比例直接影响大豆油脂品质特性及贮运加工,大豆油具有适宜亚油酸与亚麻酸比例。文章通过高效气相色谱法对品种‘合丰25’(高亚麻酸含量品种,5.94%)与加拿大稳定品系‘L-5’(低亚麻酸含量品种,2.75%)及其组配重组自交系群体中选取高/低亚麻酸品系各2份,盆栽试验分析脂肪酸组分及含量。结合KEGG中大豆脂肪酸代谢途径筛选与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相关候选基因,对筛选RIL群体后代品系发育各时期作实时定量PCR,分析其在‘合丰25’和‘L-5’及后代品系中表达模式。结果表明,相同基因在不同品种之间对亚麻酸含量调控机制不同,不同时期基因表达量对亚麻酸积累量具有不同程度影响。研究结果为探索大豆亚麻酸积累规律及其候选基因影响,选育理想脂肪酸组分比例大豆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营养水平对波杂羔羊产肉性能和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营养水平对波杂羔羊产肉性能和羊肉品质的影响,选用断奶2~3月龄的波杂羔羊100只,将不同能量与蛋白组成5个处理,分析测定育肥40 d后波杂羔羊的体尺、屠宰指标、肉质性状、肌纤维直径和氨基酸含量等。结果显示:提高育肥强度(增加饲料中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后肉品的肉色、熟肉率和眼肌面积有显著或极显著改善,而pH值、失水率、剪切力和肌纤维直径则没有显著变化;中等(8.45 MJ/kg、9.55 MJ/kg、10.20 MJ/kg)和高等(10.58 MJ/kg、11.57 MJ/kg、13.23 MJ/kg)能量水平下,提高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均能显著提高羊肉中的氨基酸含量。表明提高育肥强度可以提高波杂羔羊的产肉性能,在一定的能量水平下提高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可以提高羊肉品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ginsenoside Rh2,G-Rh2)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血清NO、MDA含量、SOD活力的影响.方法将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h2组,每组15只.对照组大鼠喂饲普通饲料,模型组及Rh2组大鼠采用高脂饮食加维生素D3(总量7×105U/kg,分别于第1周和第6周腹腔注射)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Rh2组大鼠高脂喂养同时1次/d Rh2200 mg/(kg.d)-1灌胃,每周称体质量1次,根据体质量变化调整给药量;对照组、模型组大鼠以生理盐水灌胃.11周后颈动脉采血,检测血脂水平,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1)Rh2对血脂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LDL-c及AI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Rh2给药组TC,LDL-c和AI明显降低,差异显著(分别P〈0.01,P〈0.01,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血清三酰甘油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2)Rh2对血清NO含量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Rh2组NO含量明显升高(P〈0.05);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3)Rh2对血清MDA含量与SOD活力的影响:模型组MD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而SOD活力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Rh2对血清SOD活力有明显升高的作用(P〈0.05);同时,Rh2具有显著降低MDA水平的作用(P〈0.05).Rh2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h2通过降低高脂大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提升高脂大鼠血清NO水平、血清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增强抗脂质过氧化功能和清除氧自由基,稳定细胞膜,保护内皮细胞而发挥抗AS作用.  相似文献   
46.
干旱胁迫是限制华北地区春玉米穗粒数形成的关键因子,探究不同时期灌溉对穗粒数的影响,对提高该地区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2014—2016年进行3年大田试验,设置拔节期、大口期、抽雄期、吐丝后15 d灌水和不灌水对照(CK),明确不同时期灌水对土壤水分变化、吐丝期穗位叶光合速率、穗粒数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干旱和关键生育时期缺水的年份,灌水处理可以提高春玉米穗粒数,其中花期灌水较其他处理提高了1.4%~97.0%(2014年和2015年);而在多雨的2016年,各个灌水处理间穗粒数差异不显著。拔节期和大口期灌水促进了春玉米营养生长,提高了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但春玉米花期遭遇干旱胁迫仍会降低穗粒数。花期灌水处理在营养生长阶段受干旱胁迫影响,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都降低,但保证了吐丝—授粉—籽粒建成关键阶段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其吐丝期光合速率较其他处理提高5.2%~32.8%。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吐丝期充足的土壤水含量可以显著提高春玉米光合速率(P=0.0034)和穗粒数(P=0.0137),但过多降水(降低光辐射)会影响光合作用及籽粒结实。因此,花期灌水是干旱年份保证春玉米穗粒数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7.
概括了沙地海岸松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推广利用价值;通过了解沙地海岸松在国外自然分布区以及引种地区的自然概况,总结中国沿海防护林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亟待引进优良品种的迫切性,并对中国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中国引进沙地海岸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总结了沙地海岸松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以及被成功引种海外的实例,从而为中国成功引种沙地海岸松提供了理论和技术的支持,进一步确定了在中国引进这一优良树种的成功必然性。  相似文献   
48.
基于Oracle和ArcSDE的辽宁省森林资源数据库的设计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省级森林资源数据库需求,提出建库的总体方案和技术路线,实现对多元海量空间数据的有效集成管理。利用GIS技术,ArcSDE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相关技术进行省级森林资源数据库的设计和建设。  相似文献   
49.
为解析山药田连作后的土壤微生态环境变化,探寻连作障碍产生的微生物学机理,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检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粮田土壤为对照,在分析山药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究间作苜蓿、三叶草和大豆3种豆科植物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在0~100 cm土层中,山药田和粮田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三大微生物种群的数量基本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降低的趋势。与粮田相比,山药苗期0~100 cm土层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均表现为山药田土壤高于粮田土壤,特别是真菌数量,高于粮田土壤1.86~4.48倍。而固氮菌和放线菌数量则表现为粮田土壤高于山药田土壤的趋势,特别是0~20 cm土层,分别比山药田土壤提高了1.51和0.75倍。山药收获期,0~20和20~40 cm土层山药田土壤细菌、固氮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呈现出低于粮田土壤,而真菌数量高于粮田土壤的趋势,且0~100 cm土层土壤细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均降低。间作苜蓿、三叶草和大豆后可显著提高0~40 cm土层土壤中的固氮菌、解磷细菌及放线菌的数量。说明山药连作会明显影响土壤三大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而间作豆科植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有一定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50.
大豆菌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由于病原菌寄主范围较广,难于防治,对大豆产量和品质产生严重影响。对于大豆菌核病抗性种质资源的鉴定是抗性机理研究、基因定位及抗病育种工作的重要基础,文章对大豆菌核病资源鉴定中涉及的接种体(菌丝、孢子和菌核)的培养、植株不同部位的接种鉴定、草酸鉴定、茎中可溶性色素水平测定及田间鉴定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并针对接种体的选择、环境条件对发病的影响及田间与温室鉴定结果不一致等问题展开讨论,为大豆菌核病抗性资源的筛选,菌核病发病机理及抗性基因的定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