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业科学   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对福建农林大学提供的15份菜用黄麻品系进行对比试验,从生长发育特性、鲜茎叶和种子产量以及鲜茎叶采收进程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4个参试品系鲜茎叶及种子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MC2,鲜茎叶增产幅度在0.43%-26.07%,其中MC5(14013.25kg/hm2)比对照MC2增产26.07%,达极显著水平,MC7、MC10比对照增产12.37%、14.11%,品质优良,产量构成因素匹配较好,适合在广西推广种植;鲜茎叶采收重量呈现出低-高-高-低-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探讨陆地棉宿生栽培的生长发育规律,为陆地棉宿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4个陆地棉品种为供试材料,以一年生陆地棉为对照,对二年生、三年生宿生陆地棉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宿生棉与一年生棉比较,生长量明显增大,现蕾、开花和吐絮期大幅提前,在一年内出现2次生长发育过程,单铃重和子指出现"低-高-低"、衣分出现"高-低-高-低"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3.
山西太岳山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变化特征,为揭示维持油松林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生物学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太岳山林区40,80和110年生的油松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高氧化活性有机碳(F1)、中氧化活性有机碳(F2)、低氧化活性有机碳(F3)、稳定有机碳(F4))含量、pH、全氮含量、全磷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粒径分布,分析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难被氧化分解的有机碳组分(F3和F4)占总有机碳的70%以上,且所占比例随林龄的增大而增高;易被氧化分解的有机碳组分(F1和F2)占总有机碳的30%以下,随林龄的增大占比总体降低。40,80和110年生油松林在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的稳定系数分别为2.69,5.77和6.60,在10~20 cm土层分别为3.42,5.90和6.36。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全氮含量、阳离子交换量、β-1,4-葡萄糖苷酶和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呈增大趋势;在0~10 cm土层,土壤黏粒和粉粒含量呈降低趋势,土壤砂粒含量呈增大趋势。地表凋落物现存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F4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影响土壤总有机碳的积累与稳定。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1主要受全氮、阳离子交换量、粉粒含量、砂粒含量和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综合影响;F2主要受pH和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综合影响;F3主要受粉粒含量、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和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的综合影响;F4主要受pH、全氮、黏粒含量、粉粒含量和砂粒含量的综合影响;总有机碳主要受pH、全氮、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的综合影响。【结论】当油松林林龄为40~110年时,随林龄的增加,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学性状均得到改善,林龄越高,土壤有机碳固持能力越强,土壤有机碳库越稳定。  相似文献   
14.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是由与禽白血病毒完全不同的反转录病毒引起的疾病,它主要表现免疫抵制,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降低等病状;鸡群目龄越小,症状表现越明显,青年鸡及产蛋期表现耐过性,但生产性能极差,不宜做种用,传播途径主要靠水平传播,也经蛋传播。  相似文献   
15.
调查桂中南地区32个沃柑果园2017-2018年的用药情况,涉及种植面积5.2万亩。结果表明:调查区域沃柑园年平均施用农药26.5次,平均每次用药3.3种,多采取“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叶面肥”的复配模式,平均每年每667m2用药成本2080元。全年所用农药种类共154种,其中杀虫单剂40种,杀虫混剂35种,杀螨单剂16种,杀螨混剂19种,杀菌单剂21种,杀菌混剂1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一共10种。针对当前沃柑园农药施用较多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有助于桂中南地区沃柑园农药减施增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山西太岳山自然保护区油松林(Pinustabulaeformis forest,PF)、辽东栎林(Quercusliaotungesis forest,QF)、油松辽东栎混交林(mixed forest,MF)为研究对象,计算了3种林分类型的碳储量及其在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表凋落物和0~20 cm土层中的分配比例.结果表明:PF、QF和MF的碳储量分别为123.01、153.53、132.93 t·hm~(-2),其地上碳储量分别占总碳储量的70.83%、60.94%、57.50%;地上碳储量以乔木层最高,其占总碳储量的比例在PF、QF、MF中分别是65.96%、58.07%、54.01%;3种林型灌木、草本和地表凋落物的碳储量较少,占总碳储量的比例不到5%;PF、QF、MF、0~20 cm土层有机碳储量分别为57.88、54.07、33.45 t·hm~(-2),占总有机碳储量的比例分别为33.04%、36.43%和23.85%;根系碳储量在PF、QF和MF中分别为2.04、1.92、1.49 t·hm~(-2),占其总碳储量的1.74%、1.26%、1.19%.太岳山3种林分类型碳储量的空间分配格局为地上乔木层、表层土壤、根系中的碳储量比例约为6∶3∶1.  相似文献   
17.
李向宏  赵洪涛  江波 《种子科技》2020,(2):86-86,88
加快优良农作物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是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是改善农作物品质的重要举措,对陕西省粮食生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笔者历年来将韭菜用于兽医临床,治疗家畜多种病,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于后: 一、牛脾虚慢草:又叫脾胃虚弱、慢性消化不良等。因饲养失宜、劳役过重、老龄体衰、久病失治、外感风寒所致。方剂:韭菜1—2斤,食盐50克,捣碎为泥,加温水一次灌服,一般灌两剂即可复食。二、炎性浮肿:常见四肢扭伤,缠腕浮种,颜面、胸侧、颈部等炎性肿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金葵蜜橘在广西栽培表现,丰富柑橘品种,调节产期结构,对引进的金葵蜜橘的植物学性状、物候期、果实品质等进行观察和测定,并总结出一套适合的栽培技术。结果显示金葵蜜橘树势中庸,成熟期在11月中下旬,果形指数0.82,高扁圆形,平均单果质量44.92g,单株果重27.1kg,可食率为78.7%,可溶性固形物13.9%,总糖 12.1g/100g,可滴定酸0.39 g/100ml,固酸比36.22,维生素C 30.33 mg/100g。该品种果实外观漂亮、无核、化渣、蜜甜、硬度较高,较沙糖桔提早15~20 d成熟,适宜于在广西适度发展,生产上注意保花保果和防裂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建立红麻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与杂交种子生产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南宁单瓣木芙蓉和红麻野生种H040的越冬枝条为砧木,以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63A和保持系763B越冬枝条上的新生芽为接穗,采用单芽切接法嫁接后扦插繁殖,成活后移栽大田与本砧嫁接株和种子繁殖株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不育系嫁接处理的成活率显著高于保持系嫁接处理,用红麻野生种H040作砧木表现出较高的嫁接成活率,而用木芙蓉作砧木的成活率较低;嫁接处理可使植株矮化,其中以木芙蓉作砧木的矮化效果最显著;嫁接对红麻的现蕾开花始期影响不大;用H040和木芙蓉作砧木的处理,其接穗的梢部枯萎长度显著小于本砧嫁接,表现出较强的越冬抗寒性;结果数的多少与越冬期的梢部枯萎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结实越多,越冬抗寒性越差。【结论】越冬枝条嫁接对红麻不育系与保持系成活率及越冬抗寒性存在一定差异;嫁接处理可使植株矮化;选择适当的砧木对提高接穗的抗寒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