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业科学   27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6 毫秒
21.
树高曲线是研究森林生长和收获的重要基础,以福建省将乐县国有林场29块杉木人工林实测数据为例,首先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9个经典常用标准树高曲线方程进行拟合,选出拟合效果最好的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利用基础模型及建模数据构建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通过变化混合参数个数,并利用SAS软件进行模拟,选择结果收敛且AIC、BIC值和负二倍对数似然值最小的混合模型作为最优模型,最后利用检验数据与传统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精度比较。结果表明:方程H=1.3+a0 Ha1t (1-e-a 2D-a3g D ) a4在模拟杉木树高的生长趋势效果较好,因此,选为构建非线性混合模型的基础模型。在选择混合参数时,发现当a1和a3同时作为混合参数时,拟合效果最好。综合分析,非线性混合模型比固定模型的模拟精度高,可更好地描述杉木的树高生长。  相似文献   
22.
柠条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可加性估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木生物量的分配反映了植株对周围环境条件的适应,而灌木生物量模型是估算灌木生物量的重要方法。基于对宁夏灵武市柠条灌木各类生物量及因子的测定,分析了立地条件(SI)对灌木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建立了各器官(茎、叶、根)及总生物量的估测模型,并用SI改进,在改进基础上,构建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1)立地条件对灌木生物量的分配影响显著,坡向的影响大于坡度的影响;2)以W=axb为基础,以体积(V、冠幅与株高的乘积)为自变量建立的生物量模型,拟合精度最高,且除叶生物量外,基于SI改进的生物量模型较原模型在精度上有显著提高;3)灌木的可加性生物量模型较改进后的基础模型在拟合效果上表现更优,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率在58.99%~86.23%。  相似文献   
23.
将乐地区马尾松最优冠幅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冠是树木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重要场所,冠幅作为树冠的重要因子,直接影响树木的生活力和生产力,同时也是反映树木的长期竞争水平的重要指标。该文使用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980株马尾松调查数据,基于11种常用树冠直径模型,利用R软件的nls模块对马尾松冠幅与胸径关系进行拟合,选取精度最高的作为基础模型,通过对基础模型添加变量改进模型,并用调整后的决定系数adj-R2、偏差Bias、剩余均方根误差RMSE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11在添加了样地优势木平均高(Ht)、每公顷株数(M)和冠长(CL)林分变量之后,BiasRMSE减小,adj-R2明显增大,所以,CW=(a+a1×Ht)/1+exp[(b+b1×M)+(c+c1×CL)ln(D+1)]能更好地模拟当地马尾松的冠幅与胸径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理解立地条件对宁夏中部干旱风沙区柠条生物量分配规律的影响,充分认识柠条生物量的分配规律,完善柠条的适应性研究。  方法  基于宁夏灵武市白芨滩防沙治沙林场109丛柠条灌木生物量数据,将坡向、海拔(1 218 ~ 1 476 m)、坡度3个立地因子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分类,分别采用欧氏距离和布雷?柯蒂斯距离的非参数多元方差分析方法,探讨立地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灌木生物量分配格局(叶质比、茎质比、根质比和根冠比)及其综合特征的影响。  结果  (1)坡向对叶质比和茎质比的解释度最高,解释度因子R2分别为0.144 5和0.281 0;海拔对根质比和根冠比的解释度均最高,R2分别为0.296 7和0.295 7。(2)在立地因子的交互作用中,海拔与坡度的交互作用对根质比和根冠比的影响显著(P < 0.05),坡向、海拔和坡度的交互作用对茎质比和根冠比的影响显著(P < 0.05)。(3)根据欧氏距离和布雷?柯蒂斯距离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得到坡向、海拔、坡度对灌木生物量分配格局的综合影响均呈现显著性(P < 0.05),且坡向的影响最大(R2 = 0.232 2和0.235 7),海拔(R2 = 0.221 3和0.221 1)次之,坡度(R2 = 0.035 8和0.029 2)影响最小;在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中,海拔与坡度的交互作用以及坡向、海拔、坡度3因素交互作用对灌木生物量分配格局影响显著(P < 0.05)。  结论  不同立地因子对柠条灌木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不同,且立地因子的交互作用也会对生物量分配格局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最终确立了立地因子对柠条灌木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程度,为非参数多元方差分析在生物量分配格局中的应用提供了方法参考,也为进一步研究灌木的碳储量及其生态意义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5.
辣椒根系影响下的农地土壤水分空间运动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系是土壤层中重要的组成结构,根土环境影响田间作物生长发育。为探究作物根系对农地土壤水分空间运动异质性的影响,进一步反映根土环境对农业生产的作用,该研究以辣椒为试验作物,于2022年9月20日—2022年9月23日开展野外染色示踪试验,结合形态学图像解析技术与灰色系统理论,对作物根系影响下的农地土壤水分空间运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辣椒根系接近鱼尾形结构,根系体积相对较大,根系扎根深度和根系广度(根系形态)与根系结构相关程度高(P<0.05)。在相同外部供水条件下,非根区的水分整体分布在田间土壤表层(平均狭长度为0.89),而根区土壤水分在整个土壤深度(0~50 cm)空间内沿深度由整体向团状聚集状态再向“指状”(平均狭长度为0.61)形态转变。非根区和根区的土壤平均染色面积比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但根区平均染色面积比(36.84%)显著高于非根区(23.62%),土壤水分分布更集中。非根区水分沿土壤深度的增加,其运动变化程度(平均湍动强度为116.09)显著高于根区(P<0.05),在根系的影响下,水分竖向入渗能力较强。相较于根系结构,根系形态对土壤水分运动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26.
以犬冠状病毒为研究对象,从病原、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分析冠状病毒的特征,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为犬冠状病毒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森林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精确计算森林碳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物量模型是估测森林生物量、计算森林碳储量的重要手段。以宁夏白芨滩林场的典型灌木树种柠条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及样本采集,利用非参数双因素方差分析坡向、坡度2个立地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柠条各类(总、地上、茎、叶、根)生物量的影响,并基于哑变量模型,构建了立地因子及其交互作用的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除坡向与坡度的交互作用对柠条叶生物量影响不显著外(P=0.399),坡向、坡度及其交互作用对柠条其余各类生物量影响均显著(P<0.01);在柠条各类生物量模型中,以总基径(D)平方和与平均高(H)的乘积(Dt2H)为自变量、以fi(x)=a+bxi为基本形式建立的生物量模型拟合精度较高(总、地上、茎、叶、根生物量模型的adj-R2分别为0.645 2、0.671 0、0.623 2、0.600 0、0.502 0);以坡向、坡度及其交互作用作为哑变量能够显著提高模型的预估能力,其中,对于叶生物量,以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