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业科学   9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4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基于四交群体的玉米叶夹角和叶向值QTL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育耐密紧凑株型是增加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叶夹角和叶向值是衡量株型的重要参数。本研究选用叶夹角和叶向值存在差异的玉米自交系郑58、PH6WC、87-1和自330构建1个四交(郑58/豫87-1//PH6WC/自330)组合,以228个四交F1单株为作图群体,构建了1张含225个SSR位点,全长1 387.2cM的玉米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标记间平均间距为6.19cM。基于四交群体应用区间作图法检测4个环境下的QTL,共检测到13个叶夹角相关QTL,分别位于第1、2、3、4、5、7和10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5.1%~20.0%的表型变异;检测到15个叶向值相关QTL,分别位于第1、2、4、5、7、8和9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5.4%~20.1%的表型变异。其中qLA-E2-2和qLA-E4-2落在同一标记区间umc1692-umc2297(bin 5.03),分别解释16.6%和13.2%的表型变异;qLO-E1-1、qLO-E3-2和qLA-E4-1落在同一标记区间umc1568-bnlg1953(bin1.02),分别解释10.1%、19.9%和12.3%的表型变异;qLO-E2-1和qLO-E3-1落在同一标记区间phi056-phi427913(bin 1.01),分别解释13.8%和10.0%的表型变异。这些多个环境共同检测到的QTL将为玉米耐密理想株型育种中叶夹角叶向值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有益信息,加速耐密株型玉米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62.
以8个超甜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 Ⅳ配制28个杂交组合,对淀粉含量的遗传特性和配合力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淀粉含量性状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同时也受非加性基因影响;参试亲本及组合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效应及其变异幅度均存在较大差异;淀粉含量一般配合力效应依次为T14> T1>T3 >T4 >T7>T33 >T5 >T8;集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之合的总配合力效应,更能较好地反映各个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T1 ×T3、T5 ×T33、T5×T7和T4×T3是淀粉含量低,适口性较好的组合;T8、T5的遗传稳定性好,能将低含量淀粉的性状稳定地传给大多数组合,宜作为理想亲本在育种实践中重点利用.  相似文献   
63.
耕作学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面向农业生产类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作为经典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传统的耕作学课程设置、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等已经相对滞后,亟需拓展和更新。笔者针对目前耕作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改革,旨在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培养我国高素质农业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4.
采用长保鲜期甜玉米自交系T_3和短保鲜期自交系T_(15)为亲本,配制T3×T15组合的6个世代(P_1、P_2、F_1、B_1、B_2和F_2),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结合六世代联合遗传分析的方法对甜玉米保鲜相关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研究甜玉米保鲜相关指标的遗传规律及其分子基础。结果表明,甜玉米自交系T3的采后含糖量下降速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各分离世代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回交世代B_1的主基因遗传率为74.63%,多基因遗传率为17.67%;B_2的主基因遗传率为91.98%,多基因遗传率为0;F_2的主基因遗传率为82.67%,多基因遗传率为12.93%。  相似文献   
65.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张,高校多校区办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普遍模式.新校区的出现,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目前我校新校区学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6.
玉米Stock6诱导单倍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倍体运用于育种,可以缩短育种进程,节约成本,提高育种效率,而玉米育种中利用Stock 6诱导单倍体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途径.文章对玉米Stock 6诱导单倍体的过程、单倍体的鉴定、加倍方法和玉米单倍体在育种中的意义和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就玉米单倍体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7.
鲜食甜玉米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个甜玉米(Zea mays L.cv.Sweet)杂交组合为对象,对其鲜质量以及株高、穗位高、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茎粗、叶片数、穗上叶数、穗位叶长和穗位叶宽等12个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了调查,并与鲜质量进行了灰色关联度、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植株田间农艺性状与鲜质量相关程度较小;穗粗、行粒数、穗长与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穗粗、行粒数、穗长对鲜质量的直接影响较大,穗行数对鲜质量的间接影响较大.认为在高产甜玉米育种中,应重视穗粗和穗长的选择.  相似文献   
68.
超甜玉米膳食纤维含量的遗传特性与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个超甜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Ⅱ配制组合,分析了超甜玉米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1)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遗传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的共同控制;2)不同自交系之间,一般配合力有显著的差异,不同组合间的特殊配合力也存在显著差异;集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之和的总配合力效应,可以较好地反映各个杂交组合的优势强弱;3)参试材料和组合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及其变异幅度均存在显著差异,集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之和的总配合力效应,更能较好的反映各个杂交组合的强弱优势;4)可溶性膳食纤维总配合力效应值以组合T14×T3为最高,其次是组合T14×T7,T3×T7,T14×T4和T3×T8;不溶性膳食纤维总配合力效应值以组合T14×T7为最高,其次是组合T14×T1,T8×T33,T1×T5,T3×T1和T14×T3.  相似文献   
69.
社会发展对高等院校农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多方面问题。论述了新形势下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项改革措施,以达到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0.
不同钾肥水平下糯玉米茎粗和株高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钾肥用量对糯玉米(ZeamaysL.)植株茎粗和株高的影响,设置不同钾肥梯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糯玉米植株茎粗和株高都随着其生育期推进而增加并在抽雄期达到最大,随后保持不变;同一生育期内,茎粗和株高都随着施钾量增加而增加,同时,施钾量、茎粗和株高三者之间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