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采用湿法工艺制备了含50 phr白炭黑的天然橡胶(NR)/白炭黑母炼胶,为改善湿法母炼胶的定伸应力和耐磨性,添加炭黑作为第二相填料,研究炭黑用量和混炼工艺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炭黑的加入顺序对NR/白炭黑/炭黑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在热处理工序之后加入炭黑,能够增强填料-橡胶相互作用,提高复合材料的定伸应力和耐磨性;在热处理工序之前加入炭黑,能够发挥白炭黑/炭黑的协同效应,改善填料分散性,降低滚动阻力和提高抗湿滑性能。  相似文献   
32.
我国橡胶树新种质创新利用进展缓慢,为了深入全面的鉴定橡胶树新种质,加速其利用进程,笔者以RRIM600为对照,采用常规割和乙烯利刺激割制,对我国1986年定植于大田鉴定评价圃的13份橡胶树新种质的干胶含量、干胶产量、排胶初速度、堵塞指数、胶乳硫醇、无机磷、蔗糖及镁离子含量等生理参数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单从胶乳生理特性而言,并不能从参试种质材料中筛选出特别优良的种质供生产中直接利用,且乙烯利刺激割制下参试材料株次干胶产量均不及对照品种,但9、13号种质在乙烯利刺激割制下表现出了较好的胶乳生理状况,显示出了良好的产胶潜力。  相似文献   
33.
橡胶树种质资源是橡胶科技创新和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基础,对促进我国橡胶树新品种选育种研究和热区农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国家橡胶树种质资源圃构建了初级核心种质库,建立了苗圃保存和大田鉴定评价相结合的橡胶树种质资源保存体系,确保了资源安全保存,推动了资源鉴定评价;近20年种质圃共收集优异资源256份,在支撑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34.
从巴西橡胶树中筛选到了Hb EBP1基因,该基因序列长度为1 462 bp,其中5′端非编码区长度为141 bp,3′端非编码区长度为133 bp,其c DNA序列具有完整的阅读框,编码395个氨基酸,推导的Hb EBP1分子量为43.596 ku,等电点位为6.45。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巴西橡胶树Hb EBP1具有3个保守结构域:增值相关蛋白2G4(PA2G4-like)、氨肽酶M24(APP_Met AP)、甲硫氨酸氨肽酶(MAP)结构域。对原核表达的Hb EBP1蛋白进行氨肽酶活性测定,发现体外表达的Hb EBP1蛋白没有Map活性。这些结果表明,橡胶树Hb EBP1基因并不存在氨肽酶活性。  相似文献   
35.
以66个不同品系幼龄橡胶树茎干为材料,锯干处理后分析比较其侧枝初始萌芽的天数(萌发天数)、侧枝数量、侧枝长度、侧枝基部直径、侧枝叶蓬数等5个生长恢复指标的差异,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品系橡胶树的生长恢复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个生长恢复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6%,其中侧枝长度的变异最大(34.74%),萌发天数的变异最小(16.73%)。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萌发天数和侧枝长度2个指标分别可以作为评价橡胶树萌芽和生长潜力的核心指标。对各品系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橡胶树种质的生长恢复能力中等(74.24%),而保亭3412、徐67020A、大岭66-41-2040、PR107、KHA10、大岭64-21-645、福建796-11、93-114多等8个品系的生长恢复能力强。  相似文献   
36.
本研究采用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标记分析37份橡胶树1981’IRRDB野生种质以及7份栽培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进化关系,拟在DNA序列水平上了解野生种质及栽培品系的遗传背景,为保护、发掘和利用现有橡胶树种质资源提供遗传理论依据。在44份材料中,9份资源种质及1份栽培品系出现ITS基因杂合子现象,ITS序列长度在583~588 bp之间,G+C含量65.52%~67.17%,共有87个变异位点。ITS核苷酸多样性Pi值为0.011 6,其中ITS2的Pi值(0.014 33)明显高于ITS1(0.010 10)及5.8S(0.010 31),表明ITS2序列具有更快的进化速率,更合适于橡胶树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学研究。在34个单倍型中,单倍型H8位于网络图的中心,为最古老的高频单倍型,其遗传背景主要来自朗多尼亚州。NJ分子系统树显示大部分栽培品系(热研7-20-59,RRIM600,热研7-33-97,热垦628,热研88-13)与朗多尼亚州(Rodo^nia)部分种质具有相似的遗传背景。此外,中性检测及单倍型网络图结果暗示本研究材料曾经经历一个扩张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37.
胶乳中的金属离子对胶乳稳定性和橡胶性能有重要影响,但这些离子在不同种质间的差异及其年度变化尚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以国家橡胶树种质资源圃种植的少花橡胶、光亮矮生橡胶、巴西橡胶野生种和栽培种共13份种质为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研究了胶乳中的Cu、Mn、Fe、Ca、Mg 5种离子含量及其年度变化。结果表明:Cu、Mn、Mg离子在种质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Ca、Fe离子在种质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5种离子在野生种和栽培种间无显著性差异;从年度(5—12月)变化看,Cu离子含量呈现从低到高的变化趋势,Ca离子含量年度内呈现从高到低的变化趋势,Mg、Mn和Fe离子含量年度内呈现小幅波动,推测这些变化趋势与天然橡胶年度割胶生产与产排胶有密切关系,也可为高性能天然橡胶的制备提供一定依据;对5种金属离子在种质间差异性和年度变异系数进行分析,认为Mn离子和Mg离子可以初步筛选作为胶乳特性的遗传指标,Mg、Mn、Cu、Ca 4种离子可以通过代表性月份或每月1次测定代表全年平均。  相似文献   
38.
选育橡胶抗寒品种是解决广西橡胶寒害的根本途径,是推动广西橡胶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广西橡胶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回顾广西橡胶抗寒育种途径和方法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广西橡胶抗寒育种进展缓慢的原因,提出今后广西橡胶抗寒育种工作重点和展望,旨在为广西橡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9.
巨桉种源-家系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华安,南安和永安三个试验点各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巨桉种源及其家系间在树高,胸径,材积和抗寒性能上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年一年生长相关也达到显著水平。巨桉种源胸径,树高,材积和冻害指数等性状与原产地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经度是影响巨桉生长及抗寒性的主要作用因子,而地点间相关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0.
对我国1987年定植保存于大田的81份1981’IRRDB种质进行了茎围、产胶量、乳管数目鉴定和抗风性调查。结果表明,种质间差异非常明显,其中62号种质的茎围和产胶量相对较高,风害较轻,可以作为育种材料纳入橡胶树育种进程中,以拓宽现有橡胶树品种的遗传基础。对81份种质茎围、产胶量及乳管数目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茎围与产胶量间相关达到显著(r=0.263^*),产胶量与乳管列数和个数间相关达到极显著(r=0.631^**,r=0.42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