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业科学   40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61.
生产企业在获得农药登记证后,若由于农药管理政策调整、生产与实际经营情况变化等原因,需要将登记证、产品标签、田间试验批准证书等批件上的内容进行变更时,按照《行政许可法》、《农药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应向农药登记管理部门提出变更申请,经审核批准后予以变更,并核发新的登记证、产品标签或田间试验批准证书。  相似文献   
62.
玉米苜蓿间作的蓄水保土效益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在种植作物的同时减少水土流失,采用玉米苜蓿间作的种植模式,研究其蓄水保土效益。试验对玉米苜蓿间作与单作玉米的土壤含水量,径流量以及产沙量进行观测,进而研究两者的蓄水保土效益。结果表明:玉米苜蓿间作地的土壤含水量大于玉米单作地的土壤含水量;玉米苜蓿间作的径流量和产沙量均小于玉米单作,说明了玉米苜蓿能够有效地减少径流的冲刷侵蚀,具有良好的拦沙性能;经计算得出玉米苜蓿间作的蓄水效益为87%,保土效益为98%,表明玉米苜蓿间作的蓄水保土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3.
棉花枯萎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 ,最早于 1892年在美国阿拉巴马州发生。我国于 1934年在江苏南通农学院农场发现此病 ,1936年又陆续在南京及上海发现 ,以后随着棉种的调运 ,病区日益扩大 ,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产量与品质。近百年的研究表明 ,完全根除大田棉花枯萎病病菌或杜绝枯萎病的发生目前尚没完全有效的办法 ,但对预防枯萎病的发生和蔓延做了大量有意义的探讨。特别是近几年来枯萎病也大有死灰复燃的势头。为防治棉花再受枯萎病缠身 ,应采取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良种良法相配套的技术措施。1 种植抗病性品种自 195 2年我国选育成第一个抗枯…  相似文献   
64.
本文通过对不同农业状态下社会文化现象的透视,提出了农业与社会文化两者之间相互适应的关系。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克服传统文化中的弊端对农业现代化的障碍,形成新型的农业自然观,处理好农业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不断努力提高人类自身素质,是农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65.
渭北旱塬侵蚀退化土壤生产力的恢复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侵蚀会降低生产力,威胁农业生产,因此,对土壤生产力进行恢复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工剥离熟土层,模拟研究不同侵蚀程度下的土壤生产力,选取施肥和覆盖表土2种恢复措施,对其土壤生产力的恢复情况展开研究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土壤侵蚀能够使土壤的理化性状恶化,施肥和覆土均能很好地改善土壤密度和孔隙度等,并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其他养分的质量分数。2)土壤侵蚀会降低作物产量,在不施肥下,每侵蚀1cm熟土层,玉米产量平均下降1.27%,施肥下每侵蚀1 cm熟土层,玉米产量比对照平均增加0.87%;而每覆盖1cm熟土层,玉米产量平均增加0.91%,但并不能完全补偿侵蚀造成的产量损失。3)利用土壤生产力指数模型(PI模型)计算出了不同措施下的生产力指数,发现:无肥下侵蚀的生产力指数最低,平均每侵蚀1 cm熟土层,生产力指数下降2.17%,施肥下平均每侵蚀1 cm熟土层,生产力指数比无肥增加1.09%,而平均每覆盖1 cm熟土,生产力指数增加1.29%;表明覆土较施肥更易提高土壤生产力。4)对产量和生产力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二者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说明用生产力指数来衡量土壤生产力的高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6.
通过开展水稻机插、手插、抛秧3种不同插植方式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插植方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表现的影响,以及对比机械插秧在生产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优势,为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采用机械插秧方式的水稻的综合表现优于人工手插和人工抛秧方式。  相似文献   
67.
渭北旱塬坡耕地玉米-苜蓿间作对土壤养分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5°,10°和15°共3个不同坡度的耕地,对玉米-苜蓿间作模式和玉米单作模式(对照处理)下的土壤养分含量以及作物产量进行了对比,以研究坡耕地粮草间作在保持土壤肥力和提高作物产量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间作和单作的土壤养分在播前差异不显著,在收获后差异显著,间作的养分损失量要小于单作,有机质、全氮、全磷、硝态氮、铵态氮、速磷和速钾含量分别相对减少了0.04g/kg,0.05g/kg,0.01g/kg,1.6mg/kg,1.2mg/kg,0.1mg/kg和3.2mg/kg;两种种植模式坡上的土壤养分含量均小于坡下,且间作坡上与坡下的养分含量差值比单作的小,其中有机质、全氮、全磷、硝态氮、铵态氮、速磷和速钾含量分别相差了0.13g/kg,0.05g/kg,0.01g/kg,0.5mg/kg,0.3mg/kg,0.2mg/kg和0.4mg/kg;各坡度下间作的玉米产量均高于单作的玉米产量,5°~15°间作地的玉米产量分别为7 426.3,7 280.3和6 802.5kg/hm2,比单作玉米的产量分别提高了1.35%,0.92%和0.89%,且间作地的苜蓿产量达到了当地单产水平,表明在渭北旱塬区玉米-苜蓿间作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8.
1.磨浆。取新鲜马铃薯洗净,用石磨或饲料粉碎机磨成浆汁。2.沉淀过滤。每100千克薯浆加入50克菜油,拌匀,撇去浮沫,用滤网过滤。沉淀1小时后去掉上层清液,这样反复操作3次。用白滤布将沉淀的马铃薯粉包起来,吊在阴凉通风处沥干,直到马铃薯粉手捏能成团,松开即散为止。  相似文献   
69.
以欧鳗为试材,以饲料添加黄霉素20 mg/kg为对照,研究了饲料中添加绿益康1‰、2‰和3‰对欧鳗血清干扰素、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含量的影响,旨为探讨中草药植物保健剂绿益康的保健和调整代谢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可调节欧鳗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最佳添加量为2‰。  相似文献   
70.
绿益康对螃蟹生长和血清中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中草药对螃蟹保健和调整代谢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添加20mg/kg黄霉素、1‰。、2‰、3‰中药添加剂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绿益康可调节螃蟹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最佳添加量为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