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业科学   256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在2016—2017年,在浙江爱之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利用30、50、90 kV的空间电场生产豆芽技术试验。结果显示,与非空间电场条件比,在30、50、90 kV的空间电场条件下,豆芽产量增幅分别达28.7%、22.1%、16.4%;豆芽长度减少幅度分别达36.4%、34.3%、31.9%;豆芽根占比减少幅度分别达3.9、9.4、14.7百分点;豆芽下胚轴最粗处的直径增加幅度分别达82.1%、75.7%、77.6%;对豆芽炭疽病的防效分别达74.0%、76.0%、77.2%;还能提高豆芽白度、松脆度,抑制豆芽侧根生长。这些结果表明,空间电场对豆芽有较好的增产、提质、防病作用,30 kV的空间电场在豆芽生产上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2.
转基因油菜超油2号外源基因流散的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在油菜上培育出的转基因品种主要是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油菜的基因漂移受许多因素影响,如释放面积、传粉方式和花期同步率等(浦惠明等,2005;Rieger et al,2002).本研究的转基因供体油菜是超高油高芥酸转基因油菜的新品种超油2号(陈锦清等,1999),本研究通过GUS组织化学分析法检测超油2号基因流散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33.
2016年5月在甘肃皇城绵羊育种场不同产羔母羊群中,随机选择体质健壮的刚出生甘肃高山细毛羊母羔12只、含1/2澳血杂种母羔15只作为试验羊只,按生长发育阶段依次分别在出生(1~3d)、2月龄、3月龄、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采集皮肤样品,进行皮肤样品组织切片的制备和组织学观测。结果表明:甘肃高山细毛羊、含1/2澳血杂种羊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初级毛囊数逐渐减少,到18月龄时分别下降为3.48个±0.41个、3.16个±0.44个;次级毛囊数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到3月龄断奶时分别达到最高峰(82.49个±19.34个和88.84个±14.05个),而后逐渐下降;毛囊成熟率在出生、3月龄、18月龄分别达49.59%、49.89%,92.40%、93.40%,98.62%、98.39%;毛囊总密度从出生到18月龄,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表面积的增大,单位皮肤面积上的毛囊总密度逐渐降低,到18月龄时每平方毫米皮肤面积上的羊毛密度分别为60.87根±6.21根和64.04根±1.15根。说明甘肃高山细毛羊及其杂种羊在羔羊出生后的100 d内,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的发生发育速度较快,到3月龄断奶时成熟毛囊率均达92%以上,到18月龄达98%以上,显示此时毛囊的发生发育将接近于停止;甘肃高山细毛羊导入澳血杂交改良后,明显增加了毛囊密度,提高了产毛量。  相似文献   
34.
摘要利用EST-SSR分子标记对大白菜种质资源基因库中686份样品所代表的1900份大白菜种质资源进行分析研究。构建大白菜种质资源的核心种质并且形成核心种质的EST—SSR指纹图谱库。结果表明利用4组鉴定白菜品种的EST—SSR的特异性标记组合,获得近158个EST—SSR多态的标记,对大白菜种质资源基因库中686份样品所代表的1900份大白菜种质资源进行核心种质的构建提供了分析数据。形成的核心种质包括168份样品,占库存资源的8.8%,它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保持了原群体的100%。所构建的核心种质涵盖了原资源的绝大部分区域来源的品种,包含了早、中、晚熟品种中所有典型的大白菜类型和其相关的特征特性。并进一步进行了核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核心种质的EST—SSR指纹图谱库中,每一份样品的指纹都是唯一的,为登记、评价、整理、分发、繁殖等种质资源库的管理和育种者对其材料的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EST-SSR标记组合是构建中国大白菜核心种质及其指纹图谱的经济、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5.
在分析南京农作物种业“十五”以来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南京种业“十二五”发展的对策建议,指出要在充分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依靠科技、面向市场、创新创优,实现种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才能促进南京种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6.
植物组培过程中污染微生物种类及其季节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植物组培过程中污染微生物种类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以浙江省杭州和宁波的植物组培生产车间中的污染物为监测对象,利用NA、PDA等培养基对污染物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结果发现:植物组培污染物主要为细菌和真菌,其中细菌占52.13%,分布于9个种,主要为芽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真菌占43.87%,分为18个种,芽枝霉(Cladosporium spp.)、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青霉(Penicillum spp.)和酵母为主要污染真菌。污染物的数量及真菌与细菌的污染比例呈现季节性变化,夏秋季是污染物的高发期,而春冬季节污染发生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37.
2016—2017年对浙江省文成县发生的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糯米山药炭疽病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表明,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的形态在病叶、病枝或种薯上越冬,病害在5月初发,6月中旬至8月是爆发高峰,高温高湿是炭疽病高发的适宜环境;以分生孢子随风雨飞溅的方式传播,传播速度快,尤其是6月梅雨季和8月台风季,11月以后进入越冬期。该病原菌具有潜伏侵染特性,潜育期约为7 d,人为或自然伤口有助于病原菌侵入。  相似文献   
38.
7种药剂防治番茄黄叶枯萎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80%乙蒜素乳油、25 g·L-1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0%嘧菌酯悬浮剂等7种单一药剂和复配药剂对番茄黄叶枯萎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0%乙蒜素乳油、25 g·L-1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0%嘧菌酯悬浮剂对番茄黄叶枯萎病防治效果好,校正防效分别为82.0%、79.5%和77.6%;而80%乙蒜素乳油与25 g·L-1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或30%嘧菌酯悬浮剂的复配剂的防治效果比单剂使用的更明显,高达93.6%和89.1%;其次为500 g·L-1异菌脲悬浮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也对番茄黄叶枯萎病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校正防效分别为72.4%和71.2%;45%咪鲜胺水乳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相对较差,为69.2%和54.5%。  相似文献   
39.
青花菜褐茎病是近年来浙江省青花菜产区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对全省青花菜褐茎病的症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典型症状样本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镜检,发现青花菜褐茎病的病原菌不可分离培养,为专性寄生菌;病样镜检后发现病原菌孢囊梗呈二叉状分枝,小枝末端尖细,孢子囊椭圆形或卵形,大小为(24~27) μm×(15~20) μm,卵孢子球形,黄褐色,厚壁,直径30~40 μm;用青花菜的褐色发病组织对健康青花菜花球和植株进行人工接种能引起与田间青花菜褐茎病相同的症状;PCR扩增该病原菌的rDNA ITS序列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该菌与寄生霜霉Hyaloperonospora parasitica相似度达95%以上,结合组织培养获得的病原形态特征,明确青花菜褐茎病病原为寄生霜霉(H. parasitica)。  相似文献   
40.
为了寻找适于处理茄子种子休眠操作方法简便、处理时间短、处理条件容易控制、成本低廉、效果明显和生产上实用的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H2O2)和赤霉素(GA3)联合处理具有休眠特性的长茄6号种子。结果表明:1.2%H2O2溶液浸种5min后,采用1000mg/L赤霉素溶液常温浸种3h,发芽势为91%,发芽率为93%,可以完全打破茄子种子的休眠,且未见药害发生,可以应用于茄子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