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业科学   2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巨(魚不)的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巨(魚不)(Bagarius yarrelli Sykes)栖息江河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并解剖61尾体长20.4~43.5 cm、体重124~1 200 g的野生巨(魚不)研究其内脏器官特点,还对野生活体巨(魚不)进行人工驯养研究.研究了解了巨(魚不)外部形态结构特征和消化系统的组成;计算肠长与体长比值为1.19;确定巨(魚不)食性为底栖肉食性鱼类.  相似文献   
22.
云南土著鱼类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云南土著鱼类资源状况(一)云南江河水系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地理复杂、水系众多,水域类型多样。山地高原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4%,坝子面积仅占6%。全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北向南呈阶梯状倾斜下降,海拔高差悬殊。海拔最高点为滇藏交界的德钦县境内怒山山脉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m;最低点在最南端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76.4m,高差达6663.6m。  相似文献   
23.
研究滇池金线鲃野生苗种驯养培育技术,结果表明:滇池金线鲃野生苗种易于驯养,生长快,成活率高,但喜迎水跳跃,进排水时要注意做好防逃工作。  相似文献   
24.
<正> 枣粮(棉)间作能充分利用空间、地力,提高光,热、水、肥、气资源利用率,实现枣粮双增产,较单种粮食作物提高经济收入2~6倍,是解决农民“既要有粮吃,又要有钱花”,尽快治穷致富的好方法。但是,随着枣粮间作面积的扩大,土肥水管理跟不上,枣粮争水、争肥的矛盾日渐突出。如何加强枣粮间作地的土肥水综合管理,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高的产量和产值,已成为目前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在沧县黄铺等乡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此  相似文献   
25.
全生育期覆膜冬小麦灌溉制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冬小麦全生育期覆膜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栽培技术。该技术采用冬小麦穴播方式,自播种至收割的整个生育期内,地膜始终覆盖在地面。根据1997 年10 月至1998 年6 月在东光县龙王李乡进行的灌溉试验,初步确定了冬小麦全生育期覆膜灌溉的适宜灌溉制度,在偏湿润年为:灌3 次水( 包括播前水) ;播前水定额根据土壤墒情确定,一般为450 ~900 m 3 /h m 2 ;起身~拔节期的灌水定额为600 m 3/h m 2 ;抽穗~灌浆期的灌水定额为450 m 3 /hm 2 ;总灌溉定额为1500 ~1950 m 3 /h m 2 ;试验结果表明,与不覆膜的相比,全生育期覆膜冬小麦,节水412 % ,产量提高228 % 。  相似文献   
26.
丝尾鳠的驯养及人工繁殖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尾鳠(Mystus wyckioides)是分布于云南省境内澜沧江水系的土著鱼类,近年来由于滥捕及澜沧江流域修建电站等原因,丝尾鳠野生资源日益稀缺,其市场经济价值和研究推广价值也随之提高.2005年起,在澜沧江的一级支流中采集野生亲本,并进行了驯养及人工繁殖研究.于2006年4月首次获得人工繁殖成功,至2009年已累计繁殖成功并培育出5cm以上苗种70余万尾.经过4年的技术改进,2009年催产6批、28组,催产率达到100%,授精率达到71%,孵化率达到88%.介绍了丝尾鳠从采集野生亲鱼到成功驯养的全过程,分析了采集、驯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成功驯养的基础上,探讨了野生丝尾鳠的人工催产繁殖及孵化技术.  相似文献   
27.
巨魾的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巨魾(Bagarius yarrelli Sykes)栖息江河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并解剖61尾体长20.4-43.5cm、体重124—1200g的野生巨魾研究其内脏器官特点,还对野生活体巨魾进行人工驯养研究。研究了解了巨魾外部形态结构特征和消化系统的组成;计算肠长与体长比值为1.19;确定巨魾食性为底栖肉食性鱼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