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业科学   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WRKY蛋白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番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鉴定了WRKY基因,分析了其系统发育关系,内含子-外显子结构,染色体上的分布及其表达方式。研究表明:番茄中存在81个WRKY转录因子,分为三类(Ⅰ,Ⅱ和Ⅲ),第Ⅰ和Ⅱ类分别细分为2和5个亚类,这些基因不均匀分布在番茄的11条染色体上;基因结构分析表明番茄WRKY转录因子进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内含子的缺失/获得事件;不同芯片表达分析表明WRKY基因不仅参与了番茄根、子叶和真叶等不同组织类型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参与了一些生物胁迫(盐)和非生物胁迫(真菌激活子)的反应。  相似文献   
82.
液泡转化酶抑制蛋白(vacuolar invertase inhibitor, VIF)在调节植物蔗糖代谢,调控生长发育及响应逆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试验从番茄Alisa中克隆到VIF基因(SlVIF)和cDNA序列。结果显示,SlVIF基因与cDNA序列全长均为528 bp,不含有内含子,共编码175个氨基酸。SlVIF蛋白分子量为19.92 ku,理论等电点为5.53,含有一个信号肽序列,保守结构域为PMEI。系统进化关系表明,茄科物种的VIF亲缘关系最近,且基序具有一致性。组织特异性表达结果显示,在不同的番茄材料中,SlVIF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在Heinz番茄中,其在根部有高水平的表达;在LA1589番茄中,其在果实发育的各阶段,尤其是在成熟果实及根部有高水平的表达。说明SlVIF可能通过介导蔗糖代谢影响果实成熟并调控根系生长。SlVIF受到水分胁迫的诱导,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  相似文献   
83.
应用PCR方法检测烟粉虱传双生病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属于双生病毒,根据其外壳蛋白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对杭州和海宁地区番茄上疑似番茄黄化曲叶病毒进行PCR检测,获得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中,经测序和序列分析,表明杭州和海宁地区发生的病毒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并且两地区病毒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7.5%。  相似文献   
84.
摘要:浙粉706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以自育株系材料100Z4M为母本,T09 827B1为父本,结合分子标记辅助技术选育的杂交一代粉红中果型番茄品种。母本100Z4M系先正达种子有限公司选育的番茄品种倍盈和自育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材料Z4的杂交后代,经连续9代选择而成。父本T09 827B1是从荷兰引进的杂交番茄品种T09 827的高度分离后代,经连续8代选择而成。该品种2015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通过对浙粉706园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和抗病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粉706 品质优良,中熟,丰产,高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灰叶斑病、枯萎病,中抗番茄花叶病毒病,适合我国喜食粉果地区种植,平均产量可达 78078 t·hm-2。  相似文献   
85.
对源自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青枯病病菌菌株RS-42进行了生化型的鉴定,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为生理小种1生化型Ⅲ,与浙江省青枯病菌流行菌株的生态型一致。在此基础上,于人工气候室分别通过剪叶法、刺茎法及伤根菌液灌注法3种方法对生长期为35 d的番茄幼苗进行了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伤根菌液灌注法相比,剪叶法简便易行,且幼苗发病快,发病病症典型,是较理想的青枯病抗性鉴定方法。该方法已应用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番茄育种课题组的田间育种实验。  相似文献   
86.
设施栽培番茄品种引进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浙江省目前设施栽培番茄的主栽品种、国外引进品种和浙江省农科院蔬菜所最近育成的新品种浙杂203为试材,从园艺性状、果实性状、经济性状和抗病性等方面进行了设施栽培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浙杂203在前期产量上仅次于有限生长品种合作903,在无限生长类型品种中居第1;全期产量居第2,略低于荷兰品种宝发009,显著高于其它品种。从抗病性、商品性和产量等综合性状分析,在以普通大棚和日光温室为主要栽培设施条件下,浙杂203在早熟性、产量、抗病性和商品性方面均表现较好,可在浙江省和适宜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87.
从亚洲蔬菜研究中心和美国引进材料的杂交后代中,进行株系选择,有效地将生长势强,抗病性好,果肉果皮厚的性状转育1到稳定株系9709上,并以此作母本,与从合作903后代中分离出的大果型稳定株系9803作父本配成组合。经组合力测定,生产性试验和各地试种示范,选育出了高抗TMV,耐叶霉病,优质,大果的有限生长类型番茄一代杂种浙杂809。  相似文献   
88.
浙杂503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以自育株系材料T12-055A为母本,T11-024B-1为父本,结合分子标记辅助技术选育的杂交一代大红大果番茄品种。母本T12-055A从先正达种子有限公司番茄品种倍盈(F1)的高度分离后代经连续8代选择而成。父本T11-024B-1从先正达种子有限公司齐达利(F1)的高度分离后代经连续8代选择而成。该品种2018年获我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通过园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和抗病性等研究,结果表明,浙杂503品质优良,中熟,丰产,果实商品性优良,高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花叶病毒病和枯萎病,中抗灰叶斑病,适合我国喜食红果地区种植,平均产量可达 80.83 t·hm-2。  相似文献   
89.
果实品质是影响樱桃番茄种植经济效益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浙江省樱桃番茄主栽品种浙樱粉1号为试验对象,研究了高品质栽培模式对樱桃番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在总结试验和实践应用基础上,提出包括播种育苗、土壤处理、植株管理、肥水管理等措施在内的浙樱粉1号高品质栽培关键技术,并在浙江省温岭等地区进行了试验示范。在温岭示范基地的试验结果表明,高品质栽培模式下的番茄果实品质显著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常规栽培模式提升1.4百分点,每667 m2净收入增加7 000元以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该模式可为浙江省樱桃番茄产业绿色高效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0.
浙椒5号是以自交系PJ1805为母本,以P1524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辣椒一代杂种。始花节位第6节左右,定植至始收35 d(天)左右;果实羊角形,平均纵径16.0 cm,果肩宽1.5 cm,青熟果绿色,老熟果红色,光泽度好,VC含量453 mg·kg-1,辣椒素含量0.70 mg·kg-1,平均单果质量15 g,每667 m2产量3 700 kg左右;抗TMV、CMV、炭疽病和疫病,适宜浙江省及周边区域设施、露地或高山越夏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