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业科学   6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在我国冬小麦产区大面积发生,造成巨大的产量损失。防治纹枯病的措施过去主要有选用抗、耐病品种和苗后化学药剂防治两种,近年来随着种衣剂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种子处理防治作物苗期病害已成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技术。作者选择了6种拌种剂或包衣药剂进行了防治小麦纹枯病的药效试验,结果简报如下。供试小麦品种为植选1号(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选育),供试药剂有立克秀 O60Fs(德国拜尔公司)、立克秀 T515Fs(德国拜尔公司)、15%呋福多种衣剂(安徽天恒农化公司)、50%福  相似文献   
52.
我国北方地区大豆品种资源对大豆花叶病毒抗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2~1994年共鉴定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和山东的大豆品种资源1131份,经田间摩接SMV弱毒株初鉴和防虫大棚内摩接强毒株系复鉴,鉴定出免疫材料14份,抗病材料40份,中抗材料37份。  相似文献   
53.
一、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发展及其管理现状 自1983年首例转基因作物美国的延熟番茄问世以来,有45个国家2500例转基因植物进入田间试验,涉及植物种类60多种。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从1996年170万公顷猛增到1999年4000万公顷,转基因作物良种的销售额近23亿美元。其中,美国是世界上转基因作物最大的种植王国,其面积占全球的64%。专家预测,全球转基因作物2000年将获利20亿~30亿美元,2005年达60亿美元,2010年达200亿美元。在未来10年,转基因作物增长10%~25%,将为全球提供营养丰富的安全食品、饲料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4.
脱毒甘薯品种介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1988年开始进行甘薯病毒检测和甘薯脱毒技术研究,1991年承担省计划委员会“八五,’攻关项目“甘薯脱毒技术及应用研究”,并于1995年10月通过验收,12月通过省级鉴定。本所已培育出14个脱毒甘薯品种(系),脱...  相似文献   
55.
寄主植物对美洲斑潜蝇各虫态发育历期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者对不同寄主植物上美洲斑潜蝇卵,幼虫,蛹发育历期及成虫寿命进行了方差分析及差异显著性测定,并对不同寄主植物上美洲斑潜蝇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的平均数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结果表明,寄主植物种类不同,美洲斑替蝇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及成虫的寿命料有极显著差异,而卵的发育不受寄主植物种类的影响,结果还表明,寄主植物是影响美洲斑潜蝇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6.
甘薯无病毒苗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91 ̄1996年,甘薯茎尖离体培养采用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6-苄基氨基嘌呤(6-BA)0.5mg/L+萘乙酸(NAA)0.2mg/L+腺素(Ad)5mg/L,培育出12个甘薯品种的脱毒苗,茎尖培养成苗率50.0% ̄95.6%,成苗期43 ̄60d。切取的茎尖大小与脱毒效果呈显著的负相关(r=-0.9875),茎尖带1个叶原基时,SPFMV脱毒率为38.1%,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植物病毒钝化剂可使  相似文献   
57.
麦长管蚜虫源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4—1986年在济南调查,未见麦长管蚜在小麦和其他植物上产卵越冬。其成、若蚜耐高、低温能力差,室内饲养冬、夏不能存活,田间除特殊环境外,不能越冬渡夏。调查结果表明,麦长管蚜在1月0℃等温线以南地区可以越冬,在7月26℃等温线以北地区可以越夏;有翅蚜量存在“突增”、“突消”现象,在高山与平地,海岛与陆地出现时间一致,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发生期南北方相互衔接。据此认为我国东部地区麦长管蚜存在迁飞问题,并提出了有翅蚜迁飞路线和发生区域。  相似文献   
58.
59.
通过改良EDC法,将2,4-DB、2,4-D分别与载体蛋白(BSA、OVA)偶联合成了2,4-D的免疫原2,4-DB-BSA、2,4-D-BSA和包被原2,4-DB-OVA、2,4-D-OVA.免疫抗原测定结果表明,所得紫外吸收光谱,具有载体蛋白BSA和半抗原2,4-DB或2,4-D的特性,最大吸收峰为282 nm.合成2,4-DB-BSA、2,4-D-BSA免疫抗原的结合比分别为1:24、1:20,合成的2,4-DB-OVA、2,4-D-OVA包被原的结合比分别为1:10、1:8.上述两种免疫原分别免疫新西兰白雄兔,获得2,4-D类农药多克隆抗体.其中免疫2,4-DB-BSA的两只兔PBD1和PBD2的效价较高,分别是1:102400和1:51 200.选择效价较高的PBD1多克隆抗体进一步优化筛选出抗原抗体的工作浓度,2,4-D-OVA包被原3 μg·mL-1,PBD1多克隆抗体1:12 800.经测定,该多克隆抗体对目标检测物2,4-D、2,4-D butyl ester敏感度较高,抑制中浓度(I,50)、检测限(I,20)分别为,2,4-D:179.8 ng·mL-1,1.09 ng·mL-1;2,4-D butyl ester:3010.0 ng·mL-1,1.53 ng·mL-1.对2,4-D识别的特异性也较强.另外测定了制备2,4-D多克隆抗体对几种2,4-D类似结构化合物交叉特异性反应,2,4-DB最强,2,4-D次之,之后依次为2,4-D丁酯、2,4-D异丙酯,交叉反应性较差的有2甲4氯、2,4,5-涕、2,4-滴丙酸.  相似文献   
60.
转基因植物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转基因植物(Transgenic plant,TP)的迅速发展,TP及产品大量涌向市场,其安全性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普遍的关注。一些国家正努力加强对TP及产品的管理,而加强检测技术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TP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外源蛋白检测法,基因芯片检测技术。随着TP检测技术的发展情况及研究趋势,基因芯片检测法将是未来转基因植物及产品检测方法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