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业科学   4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41.
为探明中华蛸(Octopus sinensis)的消化机能,明确适宜的投喂频率,减少互残造成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对中华蛸消化系统各器官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比较了摄食前后各消化器官消化酶活性以及机体营养物质的代谢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中华蛸嗉囊、胃、盲囊和肠由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组成,内壁含有较多的褶皱,胃壁肌层最发达,盲囊和肠黏膜褶皱层无护膜;前唾液腺和后唾液腺均为复合管状腺,由腺管及大量的分泌导管组成;肝脏内肝小叶界限不易分辨。中华蛸摄食后,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肝脏是分泌消化酶的重要器官,胰蛋白酶活性在肝脏最高为(148.74±21.25) U/mg,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在肝脏和胃最高。摄食后血浆总蛋白在120 min达到最低值后上升,血糖和肌糖原浓度在200 min达到最大值后下降,血浆胆固醇和血浆甘油三酯浓度变化幅度较小。消化过程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食物进入嗉囊和胃部,肝脏分泌大量胰蛋白酶,机体的营养物质为消化过程供能,含量下降;第2阶段胰蛋白酶活性处于较高水平,营养物质逐步被消化吸收。中华蛸完整的消化吸收过程约400 min,研究表明,中华蛸养殖生产中适宜的投喂间隔时间为6~7 h。  相似文献   
442.
443.
通过对张掖市川灌区李子良种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调查、性信息素试验、绿色化防试验,准确掌握了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试验表明:在张掖川灌区成虫每年有5个发生高峰,第1次是前一年越冬代虫体羽化,以后4代为当年发生的代数,且夏季高温季节食心虫发生数量明显高于春秋季节,说明食心虫的发生与温度关系密切。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为主,应用高效氯氰菊酯等绿色农药化防为辅的防治技术,有效控制梨小食心虫对李子良种果实的为害。  相似文献   
444.
土地资源是一个国家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土地的储备工作在国家的发展中意义重大。结合我国土地储备的实践,简单分析了土地储备中存在的几个方面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几点管理对策,为有序推进我国土地的储备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45.
通过对引进优选出适宜推广的6个国外李子良种"美国红宝石""巨王李""风味玫瑰""味厚""红西梅""蓝蜜"选择应用张掖小红李、榆叶梅等5种李树砧木对根皮率、树高、冠径自身矮化性、嫁接良种后的矮化效果、单果质量与产量、果实经济性状、抗寒性等指标进行测试分析,张掖小红李综合性状最优,榆叶梅有一定的矮化性,适于密植;山桃与毛桃砧木不适于抗寒性差品种如"红宝石""巨王李""风味玫瑰""味厚"的砧木;山杏作砧木虽然抗寒性较好,但盛果期李子品质下降,亲和性差,大小脚现象严重,所以忌大面积建园时选用。  相似文献   
446.
以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数据为基础,对密码子使用偏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蛹虫草核基因的GC含量为59.53%,同义密码子第3位胞嘧啶频率最高(50.58%),高表达基因的平均有效密码子数较低;核基因中共鉴定出22个高频密码子,均以G/C结尾,其中16个为最优...  相似文献   
447.
设计了一款带固相萃取功能的索氏提取装置,并优化了其提取检测方法,应用于烟草酸性及中性挥发性成分的分析.该装置于密闭环境中加热萃取,集萃取、净化和浓缩为一体,中途不需要转移样品;而且,针对烟草样品中生物碱含量高的特点,该装置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带硅胶和硅钨酸的复合固相萃取柱,在样品提取过程中即可在线去除生物碱和其他大极性成分...  相似文献   
448.
【目的】研究高粱生长素(IAA)与杂种优势之间的潜在关系,为高粱育种中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以11个亲本及组配的11个杂交种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杂交种及其亲本生长素在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抽穗期、成熟期高粱不同品种的生长素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11个杂交种成熟期的生长素含量均高于抽穗期,成熟期杂种辽粘3号、辽杂19、辽杂35、辽杂36、辽2297、辽2697、辽5397、辽糯7号、辽糯11号、辽夏梁1号的生长素含量与其亲本相比,子代生长素含量更高,成熟期只有辽粘6号的生长素含量比其亲本的低。以对应的母本或父本为对照,杂交种辽粘3号和辽杂19在抽穗期的生长素基因表达量低于其亲本,杂交种辽粘3号、辽粘6号、辽杂36在成熟期的生长素基因表达量低于其亲本,其余杂交品种在抽穗期、成熟期生长素基因表达量均高于其亲本。【结论】内源生长素是调节高粱生长杂种优势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449.
为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养分特征及碳(C)、氮(N)、磷(P)、钾(K)的生态化学计量比,采用文献计量法对全国范围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养分指标进行研究,分析水田、旱地、草地、林地土壤养分在表层(0~20 cm)的分布情况及差异性。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全钾及速效钾含量相对较为丰富,而土壤全磷含量普遍缺乏,两者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全氮与全磷呈正显著性相关(P<0.05),与有效磷呈负显著性相关(P<0.05),土壤有机质与全氮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全磷与全钾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C:N值以水田最高,土壤C:K值、C:P值和N:K值均表现为草地最高,N:P值以林地最大,P:K值以旱地最高。根据土壤养分库综合指数推断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整体土壤养分水平,表现为水田>草地>旱地>林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充分体现了土壤养分含量和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差异,可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恢复和土壤改良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50.
为探究退化高寒草地修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规律和最佳修复年限,本研究以人工沙棘林(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修复的祁连山东段哈溪双龙沟废弃矿区不同修复年限(2 a, 5 a, 10 a)及未修复治理(CK)的12个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替代法,研究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动态转变规律。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整体高于深层土壤;土壤微生物量碳(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SMBC)含量随修复年限增加而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氮(Soil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SMBN)含量在极小范围内波动式变化,含量最高分别为194.38 mg·kg-1和51.90 mg·kg-1,同0 a相比增加91.36%和90.70%,土壤微生物量磷(Soil microbial biomass phosphorus, SMBP)含量先急剧变化后趋于稳定;不同土层的SMBC含量随修复年限的增加其季节变化规律大致相似,秋季含量最高,冬季次之,春夏季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