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5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早熟陆地棉新品种——新陆早45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陆早45号(西部4号)由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与新疆西部种业有限公司共同合作选育,2003年利用优选新陆早13号做母本,以9941做父本杂交,后代通过南繁加代、天然重病地中优选变异单株,经定向选择南繁北育培育而成的陆地棉新品种。  相似文献   
52.
本文作者从长绒棉生育期、株高、始节位、果枝数、平均结铃、单铃重、衣分和绒长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在石河子3年小区试种长绒棉情况,初步认为,按现有的品种、土壤、气候条件、栽培技术,北疆种植长绒棉完全可以,而要获得667m^2(旧制1亩,下同)产80kg的皮棉,可能比陆地棉(本文专指白棉,下同)667m^2产100kg更容易些。  相似文献   
53.
 试验以2个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新陆早40号和新陆早45号为材料,研究了适时揭膜方式对陆地棉根际温度,蕾铃数,根、茎、叶、蕾铃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生育期覆膜相比,两陆地棉品种适时揭膜的根层 5,10,15 cm处根际温度均低于全生育期覆膜(6月下旬除外),平均低0.48℃;揭膜蕾铃数目及根、茎、叶、蕾铃干重前期小于全生育期覆膜,而后期大于全生育期覆膜;揭膜的产量、单株结铃数、铃重、衣分、始节位高、麦克隆值和伸长率均高于全生育期覆膜,株高、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均低于全生育期覆膜,其中小区产量、单株结铃数、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4个指标达到了显著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揭膜相对于全生育期覆膜而言,前期发育较慢,而后期发育较快。因此,揭膜对延缓地膜棉早衰和增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4.
棉花高密度栽培配套农艺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多年大面积超高产田的调查,每公顷9万~18万株都可以获得产量1500kg以上的皮棉,尤以正常年份高产棉田每公顷收获株数在13.5万~15万株时,容易获得2700~3000kg皮棉超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55.
以双膜覆盖栽培技术为研究基础,通过探索不同揭膜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提出一种新型的地膜覆盖及揭膜方式,以期有效解决残膜污染问题。田间自然条件下,设置5个处理,即膜侧播种+双膜覆盖+苗后头水前揭膜(T1)、膜侧播种+双膜覆盖+苗后揭上膜(T2)、裸播(T3)、膜下播种+单膜覆盖+苗后揭膜(T4)、膜下播种+双膜覆盖+苗后揭上膜(CK),测定棉花农艺性状、生育期、成铃、产量及品质指标,进而分析处理间差异。结果表明:T1处理对棉花株高影响不显著,T2和T4处理对株高影响较小,而T3处理则导致株高显著降低,对棉花生长具有抑制作用;T1、T4和CK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杂草数量,T2和T3处理对杂草数量的控制力度相对较弱;揭膜方式的变化对棉株生育期天数及产量形成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影响;T3处理会显著降低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