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90篇
农业科学   192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41.
[目的]为了研究保水剂在草莓试管苗移栽(出瓶)种植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不同量保水剂与珍珠岩基质混拌,研究了草莓试管苗移栽(出瓶)种植期间保水剂对小苗根发育及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添加保水剂的处理对草莓试管苗移栽(出瓶)种植小苗的根发育影响不一,以处理Ⅲ(1%浓度)根发育最好,平均每个小苗根的发育数是12.25条;当基质中保水剂浓度1%时,浇水1次,污染3株,小苗成活率达98.9%,在实验范围内是最佳状态。[结论]浓度为1%保水剂配方表现最好,显著地促进了小苗根发育,提高了小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2.
在白银市对8个引进豌豆品种进行的品种比较试验和示范推广结果表明,中豌6号产量最高,较当地种植品种北京5号增产600kg/hm2左右,其丰产性与抗病性均优于其它品种,该品种已初步成为白银市豌豆的接班换代品种,并简要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43.
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处理味精废水的中试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石灰中和、蒸汽加温、空气吹脱对离交废水进行预处理后,以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对味精废水进行了现场中试对比试验。中试规模为0.5t/h。预处理后的混合味精废水水质为:进水COD浓度1580~9510mg/L,NH3-N浓度108~2270mg/L。经过一个半月试验,采用好氧生物膜法和两段活性污泥法处理出水,COD均可小于700mg/L,出水NH3-N小于400mg/L,COD去除率大于90%,NH3-N去除率大于80%。当水温下降时两段活性污泥法生化处理效果下降,出水COD和氨氮明显升高,而采用悬挂竹球填料的好氧膜法生物处理过程中剩余污泥排放量极少,处理效果更稳定。  相似文献   
144.
根据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和要求,对鲜食玉米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栽培要点、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主要环节提出了绿色食品生产栽培技术要点及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5.
厉月桥  吴志庄  李刚  王守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27-12930
[目的]研究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年生长规律、生物量特征及种间差异。[方法]通过对同一环境条件下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生长和生物量性状指标的测定、分析,研究2树种幼苗年生长规律、生物量特征及种间差异。[结果]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苗高、地径年生长规律十分相似,幼苗苗高年生长规律总体上呈"S"型曲线生长,而地径的年生长过程表现为先快后慢的生长规律;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苗高、地径均以春末夏初生长最快,但前者速生期略晚于后者。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苗高生长量分别为12.23和12.29cm,主根长分别为35.71和34.20cm;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均以侧根数目在"0~5根"组别的幼苗比例最大,分别占总苗数的45.45%和58.97%;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在苗高、主根长、苗高/主根长、侧根数、根径粗5个性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蒙古栎幼苗单株生物量均值是辽东栎幼苗的1.47倍;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各器官中生物量均为根部〉叶部〉茎部,2者种间幼苗生物量在各器官中的分布比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研究可为蒙古栎与辽东栎种间遗传分化、苗期抚育管理及过渡区造林树种选择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6.
以微型节能保鲜冷库开发为标的,以保鲜增值(利润)率Ri为纵坐标,市场占有率Rs为横坐标,利润和市场占有率的期望值为原点,研究开发微型节能保鲜冷库的二维象限决策法推广技术。结果表明,微型节能保鲜冷库的最佳推广区域和最优保鲜品种象限区Ⅰ>Ⅱ>Ⅳ>Ⅲ。  相似文献   
147.
植物检疫业务信息和疫情数据管理,是植检基础工作和重要环节,是科学决策和制定检疫对策的前提和依据。现行管理手段与信息时代不相适应,迫切需要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尤其应用软件的开发。开发了四川植物检疫信息系统(ISSPQ)。  相似文献   
148.
EM处理老参地对土壤养分转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有效微生物(EM)处理老参地土壤养分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用EM处理老参地,对老参地土壤的养分转化有较显著的效应,能显著提高土壤中的有效氮、磷、钾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9.
在农网配电系统中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以下简称保护器)是防止人身触电、电气火灾及电气设备损坏的一种有效的防护措施。农网改造后,低压电网供电系统产权由用户所有变为供电企业统一管理,这给保护器的安装使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是却依  相似文献   
150.
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大针茅草原和克氏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氯仿熏蒸法和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方法研究了放牧与围栏条件下内蒙古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特征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放牧与围栏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氯仿熏蒸法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介于166.6-703.5mg·kg^-1之间,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介于30.34-92.15mg·kg^-1之间,其中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最高,大针茅草原次之,克氏针茅草原则最低。放牧条件下,贝加尔针茅草原、大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显著低于围栏草地,克氏针茅草原则无显著变化。PLFA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s种类、含量丰富,共检测出28种PLFA生物标记磷脂脂肪酸,并且以直链饱和脂肪酸和支链饱和脂肪酸为主,相对含量占总量的2/3左右,其中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含量最丰富,其围栏样地土壤的PLFA含量达到27.3nmol·g-1,大针茅草原和克氏针茅草原依次降低。围栏条件下,各类型草原土壤细菌脂肪酸与总PLFA含量均显著高于放牧草地,真菌脂肪酸含量则因草原类型不同各有差异;放牧导致各类型草原革兰氏阳性细菌PLFAs/革兰氏阴性细菌PLFAs(GPPLFAs/GNPLFAs)比值显著降低,而除了克氏针茅草原,细菌PLFAs/真菌PLFAs比值则显著升高。PLFAs主成分分析表明,放牧和围栏处理对内蒙古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且围栏处理的影响程度大于放牧处理。经相关分析表明,氯仿熏蒸法和PLFA分析方法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土壤微生物PLFAs与土壤有机质、全磷、硝态氮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