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业科学   30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优质饲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农村产业结构也随之调整。农业农村部自2015年提出和实施的"粮改饲"措施,积极推动"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向"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转变,引导以全株青贮玉米为主的优质饲料种植规模的扩大。青贮玉米凭借其营养丰富、适口性好、产量大、耐贮藏、效益高等特点,在青贮粗饲料中优势越来越凸显。因此,对于精品畜产品的发展和提高养殖及种植经济收益,青贮玉米的种植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阐述青贮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发展意义,介绍目前的研究现状、关键技术、配套机具,指出青贮玉米在国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为青贮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32.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我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Q县是新疆的农业大县,有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的称号,该县始终坚持实施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文章主要阐释农业县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新疆Q县S村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该村目前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找出破除S村农业产业发展困境的路径。  相似文献   
33.
绵羊作为重要的经济动物,是人类社会肉、奶和皮毛的来源之一。生长性状、胴体性状、繁殖性状、产毛性状、抗病及耐寒等都是绵羊生产和遗传育种研究领域的重要经济性状,了解这些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确定关键功能基因以及遗传标记位点有利于提高重要经济性状选择的准确性,进而加速绵羊经济性状的遗传改良。随着基因组重测序、转录组测序和甲基化测序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的成熟,有关绵羊表型性状与基因型的关联分析报道较多,挖掘到一系列绵羊经济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和遗传标记。作者主要从生长发育、繁殖、尾脂沉积和羊毛生产4个角度对近几年筛选到的可用遗传标记基因进行总结,挑选出一些明星基因,如肌细胞增强因子(myocyte enhancer factor 2B,MEF2B)和生长抑素受体1(somatostatin receptor 1,SSTR1)影响绵羊体重;椎骨发育相关基因(vertebrae development associated, VRTN)是决定胸椎数量的主效基因;繁殖力基因(fecundity booroola, FecB)、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  相似文献   
34.
朱梅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6):127-128
小红椒是产于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境内的一种本地花椒,因其颗粒没有外地花椒大,故当地人称其为小红椒。小红椒香味浓、油性好,而且适宜山区栽培,在当地市场上深受欢迎,现将其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5.
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是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末端酶,COX6A是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核编码亚基之一。为丰富花鲈(基因及相关miRNAs在花鲈渗透调节机制中的潜在作用,本研究开展了花鲈cox6a基因的miRNAs,并对其与)。系统进化树分析进一步确认了两个花鲈在垂体、脑、肝脏和肾脏中的表达量较高,基因的miRNA:miR-30e-5p、miR-223、miR-200a-3p和miR-155-5p,但没有发现可能靶定基因以及miR-30e-5p、miR-223、miR-200a-3p都呈现显著差异表达,而miR-155-5p仅在适应高盐环境时出现了显著的差异表达。这表明,基因和4个miRNAs在花鲈的渗透调节过程中发挥潜在作用。其中miR-30e-5p、miR-223和miR-200a-3p的表达趋势与cox6a2基因的表达调控。本研究为探讨花鲈适应不同盐度环境的渗透调节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6.
海河流域种植业非点源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河流域农用化肥施用量比较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由于水资源严重缺乏,且降雨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产生农田径流的几率极低,通常情况下,土壤中未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氮磷不会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在发生暴雨的情况下,土壤中的氮磷则有可能随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进入附近河道,污染地表水。另一方面,海河流域的降雨80%集中在6—9月的汛期,大雨促使土壤硝态氮向土壤剖面深层迁移,存在污染地下水的威胁,但污染程度如何,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总之,海河流域种植业非点源污染有可能集中爆发在有暴雨的汛期,具有显著的突发性特征。  相似文献   
37.
海河流域畜禽养殖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畜禽养殖输出系数模型,从省级行政区和水资源3级区两个层面分别估算了2007年海河流域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和入河量以及各省和各3级区所占的比例.结果表明,2007年全流域畜禽养殖产生污染物COD 534.69万t、BOD 459.47万t、NH3-N 45.42万t、总氮116.53万t、总磷37.16万t、污水41 672.73万t;排放污染物COD 36万t、NH3-N 2.88万t、总氮4.15万t、总磷0.55万t;入河污染物COD 7.2万t、NH3-N 0.58万t、总氮0.83万t、总磷0.11万t.从各省来看,河北省所占比例最大,产生量占全流域的51%,排放量和入河量分别占54.4%;从水资源3级区来看,徒骇马颊河平原所占比例最大,产生量占全流域的23.7%,排放量和入河量分别占18.66%.  相似文献   
38.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方兴未艾,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数字农业和乡村发展正在与传统农业和乡村发展治理加快融合,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大省,农业农村工作正处在重要转型期和关键发展期,发展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长...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鸭入孵蛋质量与蛋形指数对孵化过程中种蛋质量、孵化成绩及雏鸭初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同一天收集的黑鹜鸭(H)、建昌鸭(J)和农华肉鸭P系(P)种蛋测量其入孵蛋质量、长径和短径,计算蛋形指数。将种蛋分别按入孵蛋质量和蛋形指数分为3组,进行同批变温孵化,从孵化第7天起每3d照蛋1次,称量并记录种蛋质量,剔除无精蛋和死胚蛋,从孵化第26天起每天检查出雏情况,记录雏鸭初生体质量。计算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孵化期间种蛋质量损失量和质量损失率,分析鸭入孵蛋质量和蛋形指数对孵化效果的影响。【结果】3个品种不同入孵蛋质量和蛋形指数的种蛋质量损失量和质量损失率无显著差异,且变化趋势相同。入孵蛋质量分组方面,黑鹜鸭1组(质量64.84g/枚)、建昌鸭1组(质量76.94g/枚)和农华肉鸭P系1组(质量88.03g/枚)的受精蛋孵化率最高,黑鹜鸭2组(质量64.84~76.28g/枚)、建昌鸭1组(质量76.94g/枚)和农华肉鸭P系1组(质量88.03g/枚)的入孵蛋孵化率最高;蛋形指数分组方面,黑鹜鸭3组(1.42)、建昌鸭1组(1.30)和农华肉鸭P系3组(1.39)的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均最高。各品种雏鸭初生体质量与入孵蛋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蛋形指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孵化过程中鸭种蛋的质量损失量和质量损失率与入孵蛋质量和蛋形指数无关,不同鸭品种的最佳入孵蛋质量与蛋形指数范围不同;雏鸭初生体质量随入孵蛋质量的增大而增大,但蛋形指数对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0.
不同地面处理下的降雨入渗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膜下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但膜下滴灌的起垄和覆膜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田下垫面条件,降雨的入渗过程会受到一定影响。为了分析膜下滴灌的覆膜及起垄对降雨入渗过程的影响,试验选取下垫面处理、降雨强度、土壤初始含水量3个影响因素,进行了遮雨棚内的人工降雨测坑试验。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降雨强度对降雨入渗量及入渗深度影响最大;不同下垫面处理中,平整裸地的入渗量及入渗深度最大,起垄次之,覆膜及起垄最小。在一定的降雨强度范围内,垄沟的集雨作用随着雨强的增加而增加,沟内的入渗量增加显著;在起垄及覆膜起垄条件下,膜上水分由于膜的不透水作用和垄沟的集雨作用,分别是膜边和沟中的降雨入渗量最大。当雨强继续增加时,垄沟的集雨作用被削弱,但膜的汇流作用仍然存在,覆膜区域下方的土壤水分都是由膜边的土壤水分经过侧向运移达到,土壤水分的二维入渗过程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