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业科学   1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1.
2017年5月洛阳某猪场保育猪出现咳嗽,喘气、关节肿大等症状,发病率30%,死亡率20%,选取3头临床症状明显的病猪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猪蓝耳病病毒阳性,副猪嗜血杆菌阳性,细菌药敏试验结果为头孢噻呋、甲砜霉素、硫酸黏菌素、阿米卡星、恩诺沙星、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多西环素和氟苯尼考是敏感药物,根据流行特点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此次疫情进行了分析总结,就防控方面提供了一些建议,对疫情的控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2.
掌握流域源头泥石流流动形态的信息对实施措施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监控困难而鲜有对荒废溪流源头泥石流进行观测。为监测其流动形态,在日本中部的大谷滑坡内的"一泽"流域上游建立了监控系统。通过实地监测获取的视频图像分析,将其流动形态分为两种:一种以石砾为主,另一种以泥水为主。以石砾为主的泥石流因有更大的流阻而不能用曼宁公式计算;后者的流速可用曼宁公式计算。在泥石流流动中,石砾在前,泥水在后。在典型的泥石流波动中,石砾流流经时,流深最大;在泥石流流经时,流速最大。某些波动仅包含一种流动形态。在流动中,石砾的颗粒大小不同。在"一泽"流域上游泥石流颗粒大小分布不清晰。  相似文献   
93.
栽培密度和收获期对甘薯薯干率及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紫2-2甘薯为供试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密度和收获期对甘薯薯干率及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和收获期对薯干率、薯干产量、花青素相对含量均有影响。随生育期的延长各密度处理的薯干率均有所提高且差异减小;薯干产量随密度增加和生育期延长而增加;花青素相对含量生长前期最高,中期最低,以后随生育期的延长而有所提高,至生长末期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94.
为评估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灭活疫苗(HN1201-ΔgE株)免疫后对PRV流行毒株和经典毒株的保护效果,本研究对试验猪分别免疫PRV灭活疫苗(HN1201-ΔgE株)和PRV活疫苗(Bartha-K61),免疫后第0、7、10、14、17、21、24和28天采血测定PRV gB抗体,并分别使用PRV流行毒株HN1201株和经典毒株闽A株测定免疫后第0、7、14、21和28天血清的中和抗体水平,于免疫后第28天分别使用HN1201株和闽A株攻毒并观察,之后测定体温,测定攻毒后第7和14天PRV gE抗体,及攻毒后0~8 d的排毒情况。结果显示,HN1201-ΔgE免疫组较Bartha-K61免疫组gB抗体和中和抗体产生早,且抗体水平较高。两个免疫组试验猪在攻毒后虽然均无明显临床症状,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HC)组织中的病毒抗原均为阴性,但HN1201-ΔgE免疫组试验猪脏器未见任何病理损伤,Bartha-K61免疫组试验猪部分脏器具有病理损伤。与未免疫对照组相比,2个免疫组试验猪在HN1201株和闽A株攻毒后,gE抗体转阳时间晚且排毒率低,HN1201-ΔgE免疫组gE抗体水平整体均低于Bartha-K61免疫组,攻毒后排毒检测中,Bartha-K61免疫组于2个毒株攻毒后第3~5天可检测到排毒,而HN1201-ΔgE免疫组全程未检测到排毒。研究结果表明,灭活疫苗(HN1201-ΔgE株)对PRV流行毒株和经典毒株均可提供完全保护。  相似文献   
95.
行星刷式株间锄草机械手优化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根系较发达作物和易板结土壤工况下的株间锄草,设计了行星刷式株间锄草机械手。研究了锄草机械手避苗锄草的工作原理,建立了运动学模型,研究了刷盘上点的运动轨迹和速度曲线随行星轮系传动比变化的规律。将覆盖率、入侵率及保护区范围作为锄草效果的评价指标,通过设计锄草机械手的结构参数,对锄草刷盘运动轨迹进行仿真,分析刀杆偏心距、锄草刷盘直径及装置相对作物行横向偏移对覆盖率和入侵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刀杆偏心距80 mm、横向偏移20 mm以及锄草刷盘直径60~180 mm为最优参数,可获得直径30~140 mm的保护区及80%以上的株间覆盖率。对优化后的机械手进行大田锄草试验,选用传动比为3的行星轮系,平均锄草率可达89.3%,平均伤苗率为3.5%,满足锄草要求。  相似文献   
96.
非化学方式除草是摒弃除草剂、生产有机农产品的前提,传统的中耕锄草机主要解决行间锄草,由于株间苗草集聚,机械锄草难度较大,目前主要依靠人工,劳动成本高且效率低。智能株间锄草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实时识别作物行和苗草信息,并能控制株间锄草刀高速作业的自动锄草装备,具有智能、高效、环保等特点,可大大减少劳动力,提高锄草效率,降低锄草成本。该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外研究较为成熟的株间锄草机器人进行介绍,概述了中国该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苗草信息获取、对行、锄草装置、驱动方式、时速等几个技术点进行分析和比对,提出了如何提高信息获取速度,增强系统实时性,以及如何改进机器视觉标定方法,提高苗草定位准确性是苗草信息获取技术存在的关键问题,强调了锄草装置在系统中的重要性;针对不同形态作物、不同土质土壤研制针对性强、锄草效果好的锄草装置是锄草机器人的基础,同时由于系统集成性及动力系统与速度匹配仍无法满足田间高负载、高速的锄草作业要求,因此加强该方面研究力度,研制使用性强、效率高的株间锄草机器人仍是中国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最后,提出多传感器融合、模块化、小型化的株间锄草机器人将是未来发展趋势,是实现中国农业有机、精准、高效生产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7.
近年来,在马尾松林的害虫防治中,波纹杂毛虫已成为主要的食叶害虫。而由于防治措施不当,导致很多林业区中波纹杂毛虫的灾害变得越来越严重,对于林业区的经营和发展来说是一个极大的灾害。因此,为减少林业区的损失,提高林业区的整体生产水平,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马尾松毛虫进行防治。文章着重分析不同生物制剂在马尾松毛虫幼虫防治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98.
以健康雏鸡消化道优势共生乳酸菌为试验对象,用氮—甲基—氮—硝基—氮—亚硝基胍对其进行β—半乳糖苷酶基因缺陷型菌株定向诱导突变,在选择培养基上对突变体菌株进行筛选。结果成功地对鸡消化道共生乳酸菌进行了诱导突变,筛选到β—半乳糖苷酶基因缺陷型的乳酸菌受体菌株,为构建以β—半乳糖苷酶基因为选择标记的食品级载体表达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
农业科技入户专家工作模式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业科技入户专家工作典型实例和基本经验的深入研究,总结了以技术指导、理念引导、组织推动、信息带动和全面服务为主的专家工作模式,分析了由政策导向与利益激励、明确责权与动态管理、成果转化与技术保障构成的专家工作机制,提出了专家工作长效机制的主要内容、构建阶段及其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0.
河北省卢龙县刘家营乡薛庄村王国华的蔬菜大棚内有一个充满了气体的塑料简,从大棚的左端一直通到了右端。“这是二氧化碳气体的输送筒,通过采用二氧化碳缓释富氧秸秆发酵技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送风机把气体传送到这个输送筒,透过筒上的小眼向外散发,蔬菜可以从中摄取所需要的养分,不仅有利于蔬菜增产增收,而且还可使过去只能烧掉的玉米秸秆变废为宝。”王国华指着塑料筒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